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是中国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实施的科研项目和研究经费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学校一条重要的资金来源。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指出: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一项人类创造活动。我们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并给予创新团队和关键人才带动人们的产权和技术的航线决策。严格管理并进一步完善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用于开展项目试点项目改革的资金的比例。高校领导层必须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证明研究经费使用效率的同时切实加强科研经费管理。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问题;对策
  “十二五”规划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全面整合。加强财税政策,支持企业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保持金融科技投入稳步增长,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投入,深化科研基金管理体制改革。国家科技项目强调科学化和精细化的管理原则。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金融研究项目财务管理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的发布,深圳市委于2016年3月也发布了《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2017年3月,广东省科技厅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省级金融研究项目财务管理政策委员会实施意见》。从以上各级政府陆续出台的重要文件可以看出国家确实在加强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的自主权,在此过程中也对科研单位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我校的情形来看科研经费在编制预算和预算执行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一、科研项目在预算编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项目资金结构矛盾,人力成本未完全体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限制了当前科研经费对人才个人成本的投入。逐步增加的劳动力成本,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发展,人力工资不断提高,“养不起人”“人工太贵”不绝入耳。而在编制预算的时候“劳务费”的支出往往有显形或者隐形的标准造成课题老师需要不断“拉经费”分散了科研投入的精力也体现人才流动过于频繁不利于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预算编制一味迎合审核要求。在项目审查开始时,资金的总量,金额和类型是固定的,因此研究团队需要根据要求进行项目申报,预算编制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评估专家的预算要求而不是具体的研究投入。使得预算变得不现实和难以操作,这也加大了后期预算执行中的难度和增加了预算调整的频率。某些项目中还要编制明细预算,比如差旅地点、专用耗材名称规格型号、会议名称等,这些编制要求都和科研活动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有一定的违背,可想而知科研人员在编制预算的时候无疑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无法体现真实性和合理性原则。
  (三)仪器设备费预算编制重复性较强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由于国家对于科研创新的高度重视,不断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购置大型仪器设备,以满足科研工作需求。特别近几年仪器设备的投入趋于饱和,但是高校与高新企业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甚至相关课题组之间由于设备共享平台信息系统还不完善就造成了重复购买,资源闲置浪费的情况,也不利于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二、科研项目预算在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预算调整频繁。目前大多数科研项目的在研期短至两三年,长至为六七年。由于预算编制的时效性与科研活动不确定性以及受研究管理方法和市场因素的变化,科研项目的预算在后期执行与前提预测可能发生一些较大变化的地方。所以后期预算执行和当初预算编制时的情形时有发生,预算调整的程序和审批手续也相对较为复杂,造成管理成本加大也损失了科研人员投入研究的时间和精力。
  (二)科研经费在各类支出的标准过于严苛或者没有指导标准。比如,劳务费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制度规定。从国家层面来说,目前尚没有出台关于劳务费支出标准的制度规定,实际操作中通常要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辦法,而各单位的自行制定的管理办法往往比较滞后,导致项目劳务费发放不够公允和透明。又比如差旅费、出国费支出标准参照国家机关公务类的标准,欠少考虑科研活动的灵活突发性。外事手续繁琐外事管理严苛也造成预算执行争议不断,无法按预算执行等情况。
  (三)单位内部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导致到款信息无法有效快速传递影响项目执行。由于单位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问题,各类科研项目的牵头管理部门较多而财务部往往要对多个部门发出到账通知,而各个部门内部还划分多个职责小组,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专职的财务人员往往都是利用各种“群”广而告之才有可能通知到项目组尽快立项。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了科研立项滞后影响项目合同的完工时间,也是往来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针对科研预算管理现状的对策分析
  (一)落实科研经费的法人负责制,项目依托单位要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建设,根据中央关于科研经费管理的精神靠“自制”管理好科研经费。包括各种机制的建立和制度的安排为科研活动高效且安全的运行保驾护航。
  (二)依托单位要下放权限给各院系,依据各学科特点制定更精细化具体化的经费管理办法,“量体裁衣”使其更能符合各种类型科学研究的实际情况,而不是搞“一刀切”僵化执行上级文件。从经费预算上也能实际体现该类项目的成本支出范围。
  (三)大力推进科研信息系统的建立,打通各个信息孤岛,使各个部门掌握的信息能互联互通,至少在依托单位内部形成一个完整的运转闭环。从财务发出到账通知信息能自动匹配到系统中的应答数据然后通过人工审核后及时确认收入完成立项,到使用过程中的预算控制、额度控制和调整,以及最后结题验收一键生成决算报表。包括协助性的差旅管理系统、工资劳务系统、合同跟踪系统、设备平台系统等都能使信息共享出来,使其给科研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起到帮助决策和预警的作用。
  (四)落实中央精神切实充分激励科研人员的科研热情,充分体现人才的“脑力”成本。高校需要根据自身薪酬体制和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并落实人才激励方案,明确科研绩效的使用办法和发放周期及标准,让科研人员吃一颗“定心丸”安心科研、快乐科研。
  (五)培养项目经费管理人员。建立科研经费助理团队,通过培训使其掌握项目财务管理政策,提高项目实施者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能力。检查预算的合理性并提出可行性意见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能及时纠偏在确需调整的情况下帮助科研人员按照既定程序和要求及时完成相关手续。在项目结题和自我评价时可以客观专业的提出财经反馈意见。这些人员将是服务于科研的最前沿的财务队伍也是“业财融合”的一项重要体现。
  (六)加快高校成本核算为全面引入科研绩效评价机制打好基础。随着新的政府会计改革的实施,我们的核算体系离成本核算目标又近了一步,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全面引入科研项目经费的绩效评价机制。
  四、结语
  随着国家为高校科研活动提供越来越多的资金支持,高校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逐渐成为高校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财务管理任务。它与政府的科技、财务、审计等相关部门联合大学科研管理部门,科研项目负责人和参与者共同资助科研并进一步规范管理来提高研究经费的有效性。特别是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与形势环境变化紧密联系,及时研究科研经费管理,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创新科研基金管理体制改革,才能进一步推进高校科学研究管理前进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金融研究项目财务管理的意见》.
  [2]《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
  [3]《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
  [4]高亚春.科研项目劳务费发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月刊,2016 (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581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