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筑工程类高校人才培养教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建筑工程类高校的人才培养教研重点都偏重于学术型科研,忽视工程实践。而国家建立了建设行业准入和配套的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偏重实践考核为主。高校必须改变现状,改变科研考核的错误导向,以实践教学为主,加强现场教学,鼓励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导师,大幅提高教师待遇,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Abstract】The emphasis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on personnel training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placed on academic scientific research while neglect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However, the state has established a system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access and supporting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system, which emphases the practical examin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change the current situation, change the wrong orient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ssessment, give priority to practical teaching, and strengthen on-site teaching. Encouraging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and enterprise tutors, and substantially improving the treatment of teachers,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關键词】建筑工程;高校教师 ;教研;问题;对策
  【Keywords】building engineering; college teachers;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3-0129-02
  1 建筑工程类高校人才培养现状
  全国建筑类专业高校有几十所,遍布全国东西南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历史悠久的八所高校,包括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全国一千多所高校中,除了专业性高校外,一般性大学很多都设有建筑工程类专业,涵盖了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包括建设工程前期的策划决策、可行性研究、投融资、招投标、承发包,建设工程中期的开工、停工、复工、阶段性验收、竣工验收,建设工程后期的运行、维修、更新、技术改造、报废等。涵盖建筑工程的方方面面,具体包括的专业有:建筑学、土木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给排水、工程管理、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经济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预决算、地下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工业与民 用建筑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建筑设计(技术)、城镇建设、建筑工程技术、建筑施工技术、涉外建筑工程、建设工程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室内设计技术、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基础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空调工程、(城市)燃气工程、供热工程等。
  建筑类高校已经为国家培养了数以千万计毕业生,历年的各专业毕业生年均薪酬统计中,薪酬水平都居于前列,且接近百分之百的就业率。这也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突飞猛进的城镇化速度相匹配的。我国城镇化率,已经由1978年20%,达到接近2019年的50%,还在快速发展着,而世界上城镇化最发达的美国,也不过是70%。
  2 建筑工程类高校人才培养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发展路径与其他专业不同
  中国建筑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教研发展路径与其他专业有一个根本性的区别,即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了严格的建筑行业准入和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执业资格和职称证书制度,以及配套的建筑企业资质等级制度,涵盖了初中高各个等级,这是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也是中国房地产建筑行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是适应中国特色国情、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制度,为房地产的质量安全控制、进度控制、费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等工程施工管理全过程保驾护航,对铸造大国工匠精神,功不可没[1]。
  目前一系列完整严格的执业资格制度已经形成,并纳入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颁布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目录,包括注册一级二级土木工程师,注册一级二级岩土工程师、注册一级二级结构工程师、注册给排水工程师、注册输变电工程师、注册供配电工程师、注册暖通工程师、注册一二级建筑师、注册测绘工程师、注册一二级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一二级造价工程师等。还有相应专业的高中初级工程师职称。形成了完整严密、等级森严的行业准入体系。   其他行业与建筑业对比,并没有严格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比如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等专业学生,大学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凭借个人能力、工作业绩发展,不断提拔提升即可。即使有相对应的职称制度,以及职业资格考试体系,其严格的体系和严密程度,与建筑业相比,都不能相提并论,特别是广大民营企业,连职称制度也不需要,更加不和薪酬挂钩。
  2.2 学术型科研与工程实践脱节,造成培养的人才职业发展出现问题
  大学教师入门选拔,强调的是科班出身,无论是海归,还是本土培养的人才,博士学位是入门门槛,甚至很多高校都要求是博士后,但是,这些人才基本上是走出校门,即当教师,基本上没有社会经验,更不用说建筑工程经验了。因此,培养学生只能是照本宣科,书斋式教学,闭门造车。理论和概念,讲的是头头是道,核心期刊论文发表、著作等很多。但是却缺乏工地实践,书本知识和工程实践严重脱节。造成了一个普遍存在的尷尬现象,即拿着建筑工程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大学生,参加上述建筑工程类职业资格考试,却多少年也考不过,身为建筑工程类毕业生,却没有资格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反而,其他专业的学生,考试通过了上述职业资格,于是签字盖章由有资格证书的人进行,具体工作由别人做。
  这种建筑工程类毕业生在大学学习了四年的专业知识,甚至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却考不过建筑工程类职业资格的现象,大量存在,说明建筑工程类高校的人才培养、教师的教学研究出现了问题,就是与建筑工程实践严重脱节。
  3 改进对策
  3.1 建筑工程类高校,特别是普通院校应以工程实践教学为主
  中国高等教育的985/211高校,在中国一千多所高校中占少数,所谓高级研究性人才的培养,是个别世界一流大学需要从事的工作。而绝大部分高校,特别是普通高校,特别是建筑工程类毕业生,有其特殊性,即建筑行业已经发展了几千年,是技术和管理都非常成熟的行业,日常工作中,涉及的高科技业务较少,绝大部分毕业生,都从事的是基础的建房子等工作,大部分建筑行业的工作人员很少会遇到港珠澳大桥等高科技工程。中国房地产和建筑业现在最稀缺的是高级技工、蓝领工人,工程设计再有世界先进水平,也必须有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去实现,否则,就是空中楼阁,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德国就是一个很好的经验,德国制造,世界有名。现在,中国要大力发展中国制造,更加需要大国工匠,这几年,中国制造的质量提升不明显,和高级技工的严重缺乏,有直接关系。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工程实践教学,而不是坐而论道。
  3.2 加强现场实习,鼓励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导师
  而加强工程实践教学,不可能在课堂的所谓多媒体教学中完成,而必须要到工地上去,走出去,引进来。即一方面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向实践方向发展,特别是考核指挥棒,更是不能仅仅是科研导向,而应鼓励与建筑工程职业资格考试挂钩,教研内容也与之相对应。同时,应该学习财政部注册会计师等专业,鼓励在校大学生,在大学三年级就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他们已经基本完整学习了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大四基本上很少有专业课学习了。同时,在校的学生无论是学习时间和学习环境,都比参加工作后充裕很多,因此,一些经过国家相关部门认证的专业学生,在大三大四即允许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而不是像现在考试报名要求的,必须专科毕业六年、本科毕业四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两年,即使是博士研究生毕业,也要等一年,才可以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注册监理工程师考试甚至要求必须有中级工程师职称三年后,才可以报考,能够参加考试,已经快三十岁了,学校的专业知识早已经忘的差不多了。甚至可以学习财政部资产评估师考试经验,通过认证相关院校的相关专业课程,在学生参加资产评估师考试时,直接免试专业基础等相关考试科目,这样也可以鼓励高校教师在平时教研时,在内容上,有针对性地与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相一致,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应该从企业引进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人才,到高校任教或担任社会导师,实行双导师制度。
  3.3 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培养实践性人才的积极性
  无论是上述提到的鼓励高校教师加强工程实践,还是从工程企业引进实践类企业导师,都需要提高高校教师的待遇,否则,教师到环境艰苦的建筑工地去实践的积极性将受到打击,宁可选择坐而论道。如果没有高待遇,企业的高薪工程师,更加不可能有动力到高校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全国一建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098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