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现状与创新对策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使网络逐渐成为意识形态交流的主战场,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方式与方法亟待发展与创新。本文立足于互联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发展趋势,依托互联网庞大的宣传面,探讨如何利用网络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网络效应,探索互联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网络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5-0151-03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高校已逐渐成为“互联网”发展的前沿代表,当下的大学生无论是学习或生活,都与互联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通过互联网了解时政新闻、社会热点、时尚八卦,学习各类知识,发表个性言论,其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在互联网信息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维方式和认知理念也因互联网发生巨大的转变。鉴于此,利用互联网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探索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发展路径,既是学科所需,更是大势所趋。
  然而,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利用互联网开展宣传工作的力度还不尽人意。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宣传工作没有明确贯彻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网络宣传工作存在着“走过场,轻实质”的现象;另一方面,有的高校思想政治宣传工作雖然实现了网络化宣传、影响的初步要求,但宣传效果、管理与内容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本文通过对无锡市6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情况进行了调研和个别深入访谈,了解各高校对当前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态度和机制,探析高校运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的现状,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试图为互联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的现状
  互联网作为社会多元文化价值传播的载体,对当今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个性心理等方面产生了不可预估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极大地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同时也向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方式方法发起了冲击。从我们对无锡市6所高校的调研分析结果看,所有的高校均已经开始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例如,校宣传部门借助思想政治类网络平台发布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辅导员或班主任融入班级网络平台如QQ群、微信群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系部组织学生在网络化平台上观看教育片,开展红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个人微信、微博或博客分享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打造具有本校特点的网络化宣传品牌栏目等。尽管各高校通过不同的网络化手段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但有相当一部分只是流于形式,很大程度上未能获得学生的关注,其具体表现为:
  (一)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平台建设滞后
  从调研结果来看,高校中建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宣传平台的达到百分之百。有的高校虽然建设了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平台,但平台建设比较粗糙,风格设计简单化,不够吸引人,既不能依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对平台进行有效的设计,也无法满足大学生对上网所关注的软件的颜色布局、栏目设置等形式建设的需求,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平台的吸引力不强,平台的使用率和点击率较低,学生关注度不高。
  (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内容乏力
  从调研情况来看,当前许多高校所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宣传平台普遍存在内容老套、形式单一等现象。在部分平台上我们看到,除了一些官方信息的发布,就是一些重大新闻或时事政策的陈列,既无生动活泼的爆款推文,也无高水准质量的深度网文,难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少学生反映,这些平台发布的内容跟新闻差不多,都是官方消息,既不新颖也不贴近生活;有的内容和书本上讲的几乎一模一样,没什么特别印象;也有学生认为说教成分比较多,内容过于理论化,没有什么可读性。能够经常关注并仔细阅读平台内容的学生较少,这就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渗透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力度薄弱
  尽管当代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微博、微信、思想政治教育APP等新媒体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但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同学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限于“说教”“官方”“枯燥”等词汇,学校、系部对这些新媒体平台的宣传力度不高,宣传手段也不够。有的学校只是在校园网上当做新闻做推广,有的利用校园内大屏幕或宣传栏做滚动宣传,还有部分高校仍旧采用传统的依靠教师、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向学生做宣传和普及。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平台宣传、活动宣传等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主动写出思想政治类微信公众号或微博,甚至有学生根本不知道此类平台的存在,这就大大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
  (四)网络安全技术防范疏于管理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大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网络化平台的维护和管理不够。有的高校缺乏专业维护人员,只是依靠部分教师及学生来更新和维护系统,一旦平台出现故障,处理的时间较长;有的高校缺乏网络行为的监督与管理,导致校园网络舆情容易失去引导和控制,一些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很容易被良莠不齐的网络新闻误导,产生暴力、色情等腐化心理,严重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带来阻力。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势头一方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也隐藏着许多新的教育宣传困境。面对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向网络新媒体转移、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向网络新媒体转移的新形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一)网络化平台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影响力
  互联网新时代,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纷纷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起校园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与传统说教式教育宣传方式不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互联网关注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习惯,在宣传过程中尽可能迎合大学生的网络认知需求,为思想政治教育做推广和宣传;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热点话题,推送有价值的网络评论或网络文章,从中展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内容的趣味性、娱乐性和知识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变得易懂易读易接受,无形中让更多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渗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二)网络化平台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手段
  互联网平台的广泛应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微博、微信、QQ等平台的使用,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宣传专题网站的开设,思想政治网络平台中的师生互动如交流讨论、你问我答等趣味活动,这些都是互联网在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层面发挥的积极作用。通过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开展丰富的宣传活动,播放当下流行的微视频、微动画、网络软文等,实现网络平台师生携手、资源共享的互动局面,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的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宣传不单流于表面形式,而是真真正正进入高校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三)网络化平台提升了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针对性
  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平台覆盖面广、关注度高,且传播快捷、直接的特点,使其成为当前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新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网络开放化、匿名化特点,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向,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思想沟通,从学生的网络行为、网络言论、真实诉求和见解中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避免网络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偏移的影响,减少不实言论、虚假消息、西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健康信息对青年学生思想的腐蚀,从心理发展和思想养成上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敏度和针对性。
  (四)网络化平台提高了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长效性
  互联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的长效性开展提供了条件,特别是wifi的普及,给移动终端设备带来更加便捷的社交方式,同时也容易成为大学生表达个性、发泄情绪的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助网络平台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长期发布,形成互动性、集成性、可选择性的网络宣传资源,教师随时随地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时沟通,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的长效性跟踪。在网络舆情爆发时,网络宣传也将成为最及时有效的危机化解渠道,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时效性和长效性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的创新对策
  基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宣传的现状,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实现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结合,需要利用网络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从而达到网络宣传的效果。一方面,借助网络化平台开拓工作疆域,发挥互联网在宣传层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抵御网络上散布的负面虚假消息,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实效性被抑制。
  (一)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力度
  网络环境的便利性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自身角色的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提升网络意识,培养网络政治觉悟。对老资历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大其互联网的掌握和使用能力的培训力度,帮助其完成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教育者”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沟通者”的转型,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当下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发挥其个人魅力、教学经验和资源的综合作用;对于年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养面主要着重于加大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的培养和给予其更多实践经验的积累机会,并帮助其完成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聆听者”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及沟通者”心理的转变。
  (二)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宣传内容的针对性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由原来的“大众传播”变为“小众传播”“主流媒体传播”变为“自媒体传播”,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者在进行宣传时应转变思想观念,用全新的移动互联传播理念来应对迥异的传播环境,发挥互联网宣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一方面在宣传过程中需要打造声、图、文、色、影视等资源共存的网络化平台,迎合学生口味,满足学生需要;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网络宣传内容的娱乐性与趣味性,对枯燥、僵硬、文件化的内容进行二次加工,使其语言幽默化、碎片化、生动化,实现内容风趣、文字精练、图文图像生动的综合应用,用活泼有趣的丰富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切实提高宣传平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宣传的品牌效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者作为高校宣传工作的主力军,可以借助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与宣传理论素养,打造具有个人魅力和专业优势的品牌栏目,通过对新闻事件、时事热点的不断筛选,提炼出最有价值和意义的信息,并及时传达给师生。例如江南大学开设的宝哥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川老师开设的个人微信公众号等,这些品牌栏目通过网络宣传起到宣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引领新思想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投票、发放粉丝福利、开展各类比赛来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互动性,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宣传效用。
  (四)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自媒体传播新模式
  自媒体思想政治宣传模式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效用的有益补充。学生在网络上的每一次有感而发,微信、QQ、微博的每一次转发,都可以是价值观的引领、正能量的传递和良好舆论环境的塑造。借助大学生利用自媒体的力量来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有利于获得大学生的关注和认同,引起同龄人的兴趣和共鸣。利用自媒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功能,一方面需要明确大学生在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让主流责任意识成为自媒体世界的主要形态,充分激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清楚自身责任,积极开展校园特色鲜明、内容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高校自媒体文化活动;另一方面,在积极运用自媒体传播的宣传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紧紧掌握时代话语权,占据舆论高地,抢占校园舆情的制高点,及时地进行科学、正确、理性的舆情解读与分析,避免大学生陷入混乱和无序的自媒体环境中。
  (五)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络监督管理机制
  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需要构建绿色校园网络环境,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做到人才、资金、技术、设施最优配置,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1. 重视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硬件建设的经费投入。硬件建设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的有效保障,高校宣传部门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硬件设备,从制度层面保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技术领先性。
  2. 完善相关技术人才的引进和管理。例如设置负责利用技术建设和维护网站的小组,保障网络内容的有效运行;设置专人负责网络宣传的监督和评价工作,根据反馈信息实时优化网络内容,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内容。
  3. 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网络宣传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积极引导大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弘扬绿色网络、坚持阳光交流、传播先进文化、共建网络道德,引导大学生规范上网、科学上网、文明上网、阳光上网”,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宣传的运作正规有序。
  互联网新时代,网络作为社会多元文化价值传播的载体,其大面积传播的特性,灵活多样的教育宣传模式,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号召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面对新型宣传环境、宣传模式和路径的变化要求,高校相关部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相互协调,齐心协力,以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为基本原则,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关注点,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为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过程中因事而化、积极面对,因时而进、主动学习,因势而新、不断创新,着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影响力,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的有序开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互联网宣传实际效果的确切落实。
  参考文献:
  [1]王梦.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新聞传播,2017(8).
  [2]冯斯迪.互联网环境之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18).
  [3]梁小娟.微媒体视阈下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路径创新探究[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9).
  [4]魏振华,曹顺仙.加强高校思想宣传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J].思想政治理论研究,2015(5).
  [5]袁滢.谈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J].现代教育,2015(9).
  [6]向来生,王洪禹,姚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工作创新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1).
  [7]田树学.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0).
  [8]李家林.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与途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9]刘静姿.试论网络政治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2(15).
  [10]洪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2).
  作者简介:
  张志祥,男,甘肃民乐人,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王茜,女,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128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