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特征和成果转化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是论文和专利的产出大国,但科技成果转化率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由企业、政府、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主体共同组成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及特征,以此为提升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及科研发展水平提供指导。
  关键词: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成果转化;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6-014-01
  一、引言
  我国每年产出大量的科研成果,但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我国的成果转化能力较低,发达国家的成果转化率通常为40%,而我国仅为10%左右。如果不能通过商业化将成果转化为产品或服务,那么科技成果就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无法提高生产效率,也无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效率。因此,本文拟通过从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探讨科技成果的转化,以此为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概况
  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是由企业、政府、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主体共同组成的,以实现重大技术创新为目的,通过将创新成果商品化来实现多方共盈的整合创新系统,具有动态性、自组织性、共荣共生性等特征。具体来说,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高校和科研机构是系统中的技术输出主体。高校具有知识积累、发现和传承的特殊属性,这使得高校成为了研发及输出主体,高校既是系统中科技成果的研发者,又是成果转化为最终商品的主要参与者。企业是系统中的成果转化主体。相比于其他主体,企业能够下沉到市场,更了解市场对技術和产品的需求信息,更能准确把握市场走势的优势,可更加高效的整合高校、科研机构等技术输出主体的科技资源,并引导技术输出主体进行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创新活动。政府是系统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政府通过自身信用以及管理职能,政府能够促使企业、研发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进行更好的合作,对于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平稳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科技服务中介是系统的转化“润滑剂”。科技服务中介机构是其他主体间协调沟通和信息传传递的桥梁和枢纽,发挥着润滑剂的功能,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沟通在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的协调下变得更加高效。
  三、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中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
  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成果转化包括开发性研究、中试、商业化和产业化、成果扩散和连续转化四个阶段。
  (一)开发性研究
  科技成果的可转化性是整个系统可以运行的基础。研究成果分成基础性研究成果、应用性研究成果和开发性研究成果三类,相比之下,开发性研究成果的可转化性更高。企业在充分理解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组织专门人员或者联合科技服务中介机构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市场发展方向,了解市场需求。在此过程中不断同高校等研发主体进行协同沟通,提出自身的技术需求,并探讨其可行性,经过多方的不断协调沟通,企业最终确定目标产品及相应的技术参数,并将其反馈给高校等科研主体进行相应的技术开发工作,研发主体根据企业需求开发所需的技术或者生产出企业需要的样品。
  (二)中试环节
  中试环节可进一步分成实验室测试和规模化生产两个部分,实验室测试则决定了高校等研发主体的成果能否脱离实验室环境,将成本降低到消费者可以接受,并可进行规模化生产的程度,通过规模化生产可进一步检验消费者对于技术和产品的认可程度。中试环节在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整个成果转化过程中起到了链接作用。
  (三)商业化和产业化
  对于单个成果而言,从研发成果到最后的商品,各个主体也由此得到了应有的收益,则意味着项目的结束,下一个研发和转化周期也即将重新开始。但对于协同科技创新生态系统而言,从最初科研主体研发的成果到最后变成企业可以销售的商品并不意味着转化结束,还需面临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过程。
  (四)成果扩散与连续转化
  科技成果的转化并非某一阶段单独完成,而是多阶段的循环过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且转化过程具有连续性,转化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连接,中间不可分割,如果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不能正常运行,其他环节也就不能继续进行下去,最终造成成果转化的失败。
  四、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中科技成果转化特征
  (一)整体性
  科研成果的转化过程具备整体性特征,各主体之间并非简单的叠加关联,而是各个要素协同合作,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内的各主体之间通过彼此间的联系形成了密不可分的网状结构,以此进一步保障系统的健康运行。通过系统内部的人力资本、知识、技术、信息和资本等资源的交流及流通,使得整个系统展现出了远远大于个体简单相加的功效。
  (二)开放性
  开放性是创新生态系统成功进行成果转化的必备特征,系统的开放程度决定了其最终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接受程度,开放程度越高,这项科研成果就会同外界进行更多的互动,并接受更多的外界反馈信息。
  (三)动态非线性
  科技成果的转化要结合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中各个要素的共同作用,并非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中介机构等主体之间简单的合作,而是1+1远远大于2的合作,这种动态非线性使得系统之间一个微小的变化都会导致转化结果发生较大改变,因此要注重这些系统内部个体及要素之间的联系,不能忽视任何细节。
  (四)自组织性
  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系统中的各个主体可以根据外部变化做出反应,调整自身定位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保持系统稳定运行。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自组织性要求各主体具备较强的外部环境适应和调节能力,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迅速向系统中的其他主体做出反馈,通过整体的调节和协调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465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