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服务业引领山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键着力点。当前山西省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提升质量效益。与服务业的融合,成为推动制造业升级发展的有效途径。从山西省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出发,对以服务业引领制造业发展的必要可行性进行分析,充分发挥全省服务业发展支撑作用,从搭建产业融合新平台、建立产学研创新体系、提升标准化建设、构建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和建设综合物流信息平台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引领山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参考。
  [关键词]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引领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9)07-0067-04
  Abstract: As the main body of real econom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key point to promote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Shanxi Province maintains a good momentum at present, based on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improve its quality and efficiency. The integration with services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 upgrading and development of it. Starting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nstraints of Shanxi’s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this paper not only analys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which the service industry leads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supporting ro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of the whole province; but also puts forward specific suggestions on building a new platform for industrial integration, establishing an innovative system for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upgrading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system and an integrated log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 Thereby, it will guid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Shanxi Province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government’s decision-making.
  Keyword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ervice Industry; Integration; Leading Development
  从产业演进规律来看,第二、三产业的加速融合是产业发展的趋势,特别是以服务业引领制造业发展,是加快山西省向制造强省转变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山西省制造业发展作为稳定工业经济增长、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各方面成效斐然;服务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也更加凸显。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正当其时,制造业服务化有助于提升全省制造业的整体质量。
  一、山西省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一)山西省制造业发展现状
  1.制造业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大
  2018年,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1%,其中采矿业增加值下降0.2%,制造业增长9.2%,制造业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6.4%,制造业占全省工业比重较2017年提升了2.1个百分点,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中,制造业结构性反转成效明显,持续引领全省工业增长。
  2.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助力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山西省不断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和提升工业技术水平的力度,促进产业提质增效。2017年山西省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771428万元(采矿业为347320万元),制造业R&D经费投入强度0.87%(采矿业为0.48%),制造业研发活动活跃度增强。2018年,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高新技术企业513家。科技创新促使重点行业先进制造业快速增长。2018年,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4%,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25%,全省制造業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
  3.制造业投资增速不断攀升
  2018年,山西省制造业完成投资1019.0亿元,同比增长14.5%,比2017年提升了8.9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投资比重45.0%,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8个百分点,较2017年提升1.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9.7%;亿元及以上项目制造业投资增长44.2%;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61.4%。制造业投资速度加快,推动制造业向规模化、产业集聚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壮大了制造业实力。   4.制造业各领域投资布局得以优化
  2018年,全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心积极调整制造业各领域投资布局,聚焦先进制造业。从同比增速看,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新能源汽车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投资等先进制造业分别增长272.3%、195.9%、76.1%、26.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产能过剩、环境承压等需要重点调结构的行业分别增长-4.8%、4.5%,制造业体系进一步优化。
  5.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
  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山西省最有潜力实现跨越发展的重点产业。2018年,全省装备制造业投资完成额322.6亿元,比2017年增加122.7亿元,同比增长61.4%,占工业投资比重较2016年提升4.7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投资的高增长拉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7.6%。在投资带动下,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支柱产业地位突出。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长14.5%,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0.4个百分点,高于能源工业增速12.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的主要力量。
  (二)山西省制造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
  1.制造业投资仍需加强
  在山西省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化解过剩产能的背景下,再加上人力、资源、环境要素约束强化以及制造业信贷风险高企导致银行贷款投放总体收紧等影响,全省制造业增长面临挑战。从中部六省看,2018年,山西省制造业投资增速虽有所提升,但在中部六省中位居第五,比排名第一的湖南省低20.5个百分点。与房地产投资比较,2017年和2018年山西省制造业投资增速分别低于房地产投资10.4个和2.8个百分点,累计值分别低于536.4亿元和653.7亿元,占固定资产的比重分别低于9.3个和10.8个百分比,房地产投资的高增长对制造业投资造成一定的挤出效应,同时也推高了制造业发展的成本。
  2.标准规范落后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制造业标准化是实现质量提升的基础和必备条件,是创新的驱动力。制造业作为一个庞大的体系,只有整个体系内产业链的上下游、供应商等各个子系统都标准化,才能够推进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对于各种制造业企业,推进和实施标准化作业,是保证企业产品制造过程安全稳定顺行和产品质量稳定的必由之路。目前存在标准缺失老化滞后、标准交叉重复矛盾等问题,难以满足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需求。山西省目前在制造业标准化方面起步较晚,2018年刚批准成立“山西省装备制造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全省装备制造领域内标准化技术工作,与发达省份差距较大。如2015年以来,浙江省大力实施“浙江制造标准引领工程”,以“浙江标准”提升“浙江制造”,成效显著。
  3.研发投入相对偏低,科技创新能力薄弱
  山西省制造业虽然有所发展,但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投入相对偏低,缺乏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2017年,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项目数仅为3454项,在中部六省中位居第六,与排名第一的安徽省相差16556项;全省发明专利仅为1632件,在中部六省中位居第六,与排名第一的安徽省相差22762件,差距较大;全省R&D经费投入强度为0.95%,在中部六省位居第六,与排名第一的安徽省相差1.1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制造业科技投入,山西省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从2015年到2017年降低了0.07个百分点,拉低了制造业自主创新力度。
  二、以服务业引领制造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制造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不再是总量扩张的过程,而主要是结构升级转型的过程,这对制造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紧迫要求。尤其山西省在资源、生态、人力成本等各类要素对制造业发展存在制约。山西省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2018年,劣Ⅴ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23%,森林覆盖率仅为20.5%。全省受雾霾天气影响较大,11个地级城市环境空气达标天数范围在138~288天之间。全年山西省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9.2亿元,增长92.2%。随着我国人口红利消失,我国制造业原有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山西省也存在该问题。影响制造业的各种约束日益趋紧,粗放式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需要制造业跨界融合,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迫在眉睫。
  (二)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山西省推进制造业升级的客观现实要求
  近年来山西省制造业发展呈现出生产快速增长、投资增速加快、效益持续改善的态势,正处于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机遇,必须从规模、速度的发展轨道转向质量、效益的发展轨道,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工业“结构反转”目标。制造业服务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和渗透功能是促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是制造业增长的牵引力和推进器。现代服务业逐渐渗透在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中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等环节,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向前后两端延伸,可以进一步提高制造业的产业附加值、降低制造企业服务成本。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是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性路径。
  (三)山西省服务业良好发展态势是引领制造业的基础
  2018年,山西省服务业增加值8988.28亿元,增长8.8%,分别快于一、二产业6.7个和4.3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为53.4%,连续四年保持在50%以上,高于第二产业(42.2%)11.2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中排位第一,并高于全国水平(52.2%)1.2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山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1.7%,高于第二产业(26.6%)45.1個百分点,拉动全省经济增长4.81个百分点。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分别快于一、二产业68.4和5.8个百分点,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8.7%,高于第二产业(37.4%)21.3个百分点。全省第三产业亿元及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2%,随着服务业项目加速集聚,服务业支撑引领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山西省经济平稳增长的压舱石。2018年,全省公路货物运输量完成126213万吨,同比增加11333万吨,增长9.9%;全省铁路货物运输总量完成70369.7万吨,同比增加11090.3万吨,增长18.7%。服务业为山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三、以服务业引领制造业的对策措施
  (一)鼓励制造企业积极利用政策红利,跨界跨领域创新发展思路
  目前山西省分别对于服务业和制造业有推动政策,如《山西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構调整升级的实施方案》《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2018年行动计划》等,在这些政策中,都从各自角度提到要通过强化规划引领、促进集中集聚、实现服务业与工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在已有政策的基础上,一方面政府要营造制造业投资的良好市场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另一方面,要鼓励制造企业跨界跨领域创新发展思路。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科学技术、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等综合服务,提升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二)充分发挥山西省科技服务作用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与二者互动融合的发展呈现良好的正向关系。当前要立足于省内各类科研机构,通过建立产学研创新体系扩大高端服务需求。山西省省级及以上孵化器62家、省级及以上众创空间231家。2018年全省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和创新团队共立项57个,其中省重点实验室20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7个、省科技创新团队11个,科技服务机构逐年增多。要加强制造企业、科技服务机构、高校科研机构三方面的协作,形成联盟共同利益体,共同研发创新,共同规划产业链,共同分享收益,把知识转变为高效的生产力,全面提高制造业的创新能力。通过研发设计和创新,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制造业科技成果转化,进而增强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服务业和制造业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建设作为山西省制造业发展的助推器,有利于整体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一方面,要积极推动服务业标准化,尤其是交通运输、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金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化改变传统发展观念,引入先进管理方法,加大开发力度,提高全省生产性服务业的质量和整体水平,从而提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层次。另一方面,继续强化制造业标准化建设。推进制造业标准化是实现质量提升的基础和必备条件,是创新的驱动力。当前,应形成一套灵活性强、包容性强、规范的标准制定和升级制度,同时加大相关部门经费、人员保障,确保标准的执行和监督。
  (四)以信息技术服务带动全省制造业升级
  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加快更新升级进度。当前山西省信息服务动力积蓄。大数据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中科院山西先进计算中心建成运营,华为山西(吕梁)大数据中心正式揭牌。山西中科曙光、和信基业、清众科技等3户企业项目入选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广誉远、嘉世达机器人项目入选工信部信息消费试点示范项目,工信部正式批复同意综改示范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全省建成各类数据中心27个,设计服务器容量39万台。在全省信息技术服务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高效的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在信息技术的创新推动下,有助于转变制造业传统的研发模式,提升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促使制造业价值链分化重组,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效对接,形成系统的生产体系。
  [参考文献]
  [1]楚明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基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6,34(1):46-48.
  [2]曲婉,穆荣平,李铭禄.基于服务创新的制造企业服务转型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2,33(10):64-71.
  [3]方芳.湘南地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10).
  [4]张佳虹.河南省制造业战略转型的探究[J].财务与管理,2018(4).
  [5]李肖钢,赵莉.宁波市物流业与制造业集群联动发展模式研究[J].价格月刊,2010(7):40-42.
  (责任编辑:张彤彤 梁宏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252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