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小型民营医疗企业内控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医疗卫生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提高全民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使中小型民营医疗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助力国家医疗产业建设,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医疗企业的运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防止经济犯罪和舞弊行为,规范企业行为,保证资产安全及各项资料、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需要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内控管理体系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内在机制,贯穿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健全的内控管理体系能够使企业内部组织架构合理、权限适度、职责清晰、流程顺畅、风险可控、效益增加,同时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就内控体系在中小型民营医疗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意义展开探索分析,认识内控管理体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找出普遍存在的利益矛盾以及缺少社会责任、管理意识及能力不足,人才匮乏,缺乏内部审计与外部监察的问题,并提出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深化全员、全过程控制,建立全面预算,促进业财融合,重视采购及成本管理,增强现金为王理念,运用股权激励及内外部监察机制加强民营医疗企业的内控管理,使内控制度能够在民营医疗企业管理中得到科学、合理的应用。
  关键词 医疗企业 有效内控 社会责任
  一、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
  (一)助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我国,上市公司、国有大中型企业须强制执行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同时指导中小型民营企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帮助民营企业的管理者树立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和帮助企业做好风险管理,促进企业走向业务国际化、资本多元化的道路。民营医疗企业存在经济规模、所处细分领域与资本结构的特殊性,照抄照搬的内控制度,不能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落实,反之,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流程复杂、效率低下、溝通成本增加的负面效应。目前,国家政策鼓励和扶持民营医疗企业的发展,为了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许多民营医疗企业迅速崛起,随着企业多元化、国际化、资本化发展的需要,企业成本管理不到位,业务与财务脱节,资本结构单一,医疗人才流失成为企业发展的短板。企业想要实现自己的管理经营目标,仅靠单独几个部门的努力与配合是不够的,它需要企业从上至下的全面协调与合作。
  (二)深入贯彻法律法规和履行社会责任
  医疗企业较其他行业的民营企业更为复杂,医疗行业除企业基本生产经营活动之外,还承担着行业监管部门的特定要求以及为广大民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社会责任。医疗产业的发展关乎着国家国计民生的大业,是国家安定发展的基石。目前,我国医疗产业资源仍然主要掌握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手中,国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产业,作为小众的民营医疗企业,在建立最初就应该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充分认识应履行的社会责任,规范内控管理体系,充分认识到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执行落实,进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承担起利国、利民的社会责任,让先进的生物科技和医疗技术更好地服务人类。
  二、医疗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内控形同虚设
  近年来,国家对医疗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以及医疗产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使得大量资本注入医疗行业,形成了复杂、多元的股权结构。医疗企业既要满足资本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需求,又需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医疗行业属于长线发展产业,有时会因为声誉、社会舆论及责任放弃短期利益。然而,各方资本对医疗产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参差不齐,致使外行指导内行,或因利益等种种原因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一系列违法违规事件在医疗领域层出不穷,给企业造成致命的伤害,同时扰乱市场秩序,成为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之一。企业在价值最大化与承担国计民生的社会责任之间难以平衡。
  (二)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大多数管理人员认为内控、预算等工作属于财务部门的职责,与自己无关,不愿意积极参与到内控制度体系建设中来,甚至不遵守内控规则,不按程序操作,频频使用例外原则,导致内控制度从设计上偏离业务实质,在执行中威慑力下降,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
  (三)缺少适用于本企业发展的有效内控制度
  医疗企业的创始团队,绝大多数人员属于行业专家,对经营管理的经验不足,更多地参照同行业上市公司或龙头企业的规章和做法,没有建立起自身企业适用的内控体系,出现了资金及成本失控、业务线与财务线脱节、报表失真等问题,愈演愈烈,内部控制管理不容忽视。
  (四)组织权责分配不合理
  目前,部分民营医疗企业按照股份制公司的要求设立了三会机制,然而,在企业的实际运营过程中,权力依然集中在民营董事长的手中,三会机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监督管理职能。在公司内部,各部门岗位权责不明确,导致工作时互相推诿,效率低下。
  (五)民营医疗企业专用人才匮乏
  医疗企业的核心技术是专业人才,在我国,优质的医疗人才还主要集中在国有机构之中。民营企业在与国有机构的人才竞争中还处于弱势地位,加之医疗行业专用人才补给不足,导致人力成本逐年增加,人才流动性大。
  (六)内部评价与审计缺失
  大多数民营医疗企业没有内部审计部门,一般内控审计的工作由财务部门兼任。实际上财务部门不可能对公司各个风险点都很熟悉,要与实际工作者共同完成。另外,对流程的建设和执行缺少监督,没能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内控工作没有形成一个闭环。
  三、完善医疗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几点建议
  内部控制体系的搭建及设计,应适合企业的发展阶段,前置于业务发展之前设计,随企业的发展逐步跟踪完善,最终助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笔者结合本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享:
  (一)创造内控的有利环境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从企业的顶层设计开始,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三会的职责,董事会应当独立于管理层,针对监控内控管理体系的设计与运行,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制。医疗行业的专业性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医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建立吸引、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加强文化建设,培养积极向上的道德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增强风险意识和法治观念,塑造企业文化从董监高做起。以利国、利民为根本,以“优质的医疗资源,惠及普通百姓”为使命。   (二)增强全员意识及遵守原则
  首先要建立内部控制基本理论体系,依据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控控制审计指引》的相关内容,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遵循制衡性、重要性及成本效益等原则。
  1.全员参与。内部控制体系,需全体员工共同参与设计并共同实施。以董监高为表率,不断地宣传灌输,使内部控制体系深入人心,听取一线员工的意见,只有从每一位实际操作员工开始实施的内部控制,才能够真正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制定相关制度需配比相应的流程图,流程图需设节点,节点需说明责任人、完成时间、具体操作等内容。
  2.制衡性原则。医疗行业的生产经营环节较为复杂,同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制衡不当容易出现舞弊行为,为了防止出现重大漏洞,不相容的岗位需要分离,建立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机制。在民营企业中,由于资源受限,往往具体办事人员与審核人员为同一人,比如采购人员同时负责洽谈合同与合同执行任务,需要建立跨部门的审核流程,并建立三方比价或招标程序,严格执行书面材料备案及追责制度,三重一大事项,需要建立集体决策和联签机制。
  3.重要性原则。根据医疗行业的特点,应该抓大放小,把有效的资源集中在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事项上,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管理不到位。
  4.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合适的成本实现有效的控制,必须统筹考虑投入成本与产出比。比如除关键不相容岗位可以兼任以外,不定期对工作独立性进行监督检查。
  (三)建立集团全面预算体系
  在民营医疗企业发展的初期,预算是业财融合的重要手段之一。预算是管理的先行,也是业财融合的手段,期初就是用错误代替混乱。各部门业务人员预测的偏差较大,财务意识薄弱,出现许多的低价错误,沟通、宣讲及知识普及至关重要。随着企业家们对预算的慢慢认同,大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基本的预算体系,但除了简单的资金管控外,很少能发挥其指引业务的作用。是否能度过错误代替混乱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预算体系的成败。
  预算目标的设定及编制应依据合理、程序适当、方法科学,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上下结合,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充分分析,提出问题及改进措施。预算考核工作应公开、公平、公正。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分析执行过程中的不达标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减少预算执行偏差。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分部门、科室进行考评,主要可以通过财务指标的定量分析,同时结合相关非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作为部门人员绩效考核的依据,督促其提高预算执行率及实现预算目标。
  (四)加强采购及成本管理
  加强成本管理,将目标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相结合,以实现把钱花在刀刃上的效应。对企业的总成本进行深度优化,基于目标成本,以预算、流程及信息化数据为支撑,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标准成本,运用标准成本加以管理,使得企业成本不断优化完善,从成本控制向价值创造转化,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通过建立集团采购制度、同行业联合采购、运用采购平台等手段,实现集中采购的规模效应,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及舞弊行为。
  目前,很多医疗企业在采购环节出现经济犯罪和舞弊行为,但是随着行业监管的不断引导,加上市场竞争加剧给医疗企业带来的内控强化意识增强,将会更加重视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医疗企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其产品或产业是双重性的,加上患者个体的多样、复杂性使其不能完全规避产品安全性的风险事件发生,因此,在采购环节中应建立更为严格的供应商资质审查及备案机制。一旦产品安全或医疗事件风险出现,就会使企业面临法律风险与安全风险,企业应具备明确的应对方案及解决措施,避免安全事故对企业经营造成致命的伤害或影响企业社会声誉。
  (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及制定投融资规划
  企业发展,现金为王,现金流管理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对于需重资产投入,回报期长的医疗企业来说,对现金的管理、合理运用及融资能力尤为重要。有效的现金流管理,需有如下相关书面政策:现金流预测、产品定价政策、费用管理制度、对外投资制度、资金管理制度。
  医疗行业分支机构较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避免股东与管理者信息不对称,第一,应严格建立收支两条线,坚决在预算内支付,超额预算不予支付,如遇特殊情况启动紧急预案;第二,医疗企业的业务范围包括研发、生产、采购及销售等各项工作,企业现金流贯穿整个业务链条;第三,做好医疗企业其他资金流的有效控制与把握。如企业的融资,由于医疗企业在成立初期或研发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融资是获取资金的必要手段,由于市场与环境多变,融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企业应运用多种资金管理手段,进而满足企业对运营资金的需求,降低筹资成本,规避由于资金断裂带来的风险。
  (六)有效的股权激励及绩效管理
  人力资源建设,归根到底避不开以人为本的理念。由于医疗行业的优质人才仍然掌握在国有机构手中,如何获得优质的专业人才,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允许医生多点执业,给民营企业带来了生机,从医疗人才诉求的角度来看,除经济回报以外,更多的在于人生价值的体现,有效的股权政策以及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巨大的行业影响力,为企业创造更多获取人才的机会。
  增强医疗人员的合规意识以及提高其职业道德修养,充分激发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员工主人公的责任感,减少沟通成本,只有将内控理念深入每一位员工的心里,公司的内部控制才能发挥出其最佳效果,形成强大的公司合力,进而促进公司持续和快速的发展。
  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业务的直接提升,运用财务及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制定绩效方案,运用预算及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高效统计分析,不断完善不足,实现被考核人与企业利益的一致。
  (七)完善内部审计及外部监督
  内部审计监督是企业控制制度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是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环节,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才能真正地履行监督职能。同时,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也是外部监督发挥作用的良好基础,总之企业内控管理体系贯穿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关乎企业的发展与生存。
  综上所述,我国民营医疗企业存在的问题,根本原因一方面在于医疗领域长效机制与资本追求短期利润之间的矛盾,致使内控制度体系在建立最初受限或形同虚设,致使一系列违法违规事件在医疗领域层出不穷,给企业造成致命的伤害,同时扰乱市场秩序,成为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在于民营企业家及高级管理者内控意识薄弱,形成一支笔管理,没能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民营企业家的治理能力之间呈现出较大差异。因此,笔者认为要构建民营企业科学有效的内控治理体系,在制定科学治理方法的同时,需要构建积极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及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全员普及和推行内控治理理念。
  (作者单位为北京楚祥医疗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岳云洁.浅议如何加强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经贸实践,2018(24):83-84.
  [2] 王博洋.如何提升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J].经济研究导刊,2017(8):125-126.
  [3] 陈宁玉.内部控制下的公立医院资产管理模式分析[J].企业文化(下),2018(4):151.
  [4] 杨利军.管理会计在现代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浅析[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6(18):25-26.
  [5] 尹立明.强化医疗企业内控控制体系建设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9(20):233-235.
  [6] 孙劫.浅谈如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企业内部控制[J].知识经济,2016(18):1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716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