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医疗器械企业成本费用控制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医疗器械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重要性,深入分析医疗器械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医疗器械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策略,旨在为提升医疗器械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实效性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医疗器械;企业;成本费用
  中图分类号:F40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9)11-0115-02
  当前,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现象,但因为医疗器械机械企业起步较晚,成本费用的控制方法不科学、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疗器械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实效性,降低了医疗器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强化医疗器械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研究,对推动医疗器械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医疗器械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重要性
  我国的医疗器械企业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优势地位,便需要强化成本费用控制,将成本费用控制全面贯穿于整个企业生产的周期中。通过强化医疗器械的成本预测和成本控制,全面分析医疗器械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结构,能够有效扩大医疗器械企业的利润空间,有利于提高医疗器械企业的经济利润。同时,通过强化医疗器械企业成本费用控制,能够为各个医疗器械产品的生命周期经济效益提供重要的预测资料,最大限度增强医疗器械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支撑医疗器械企业的产品研发,从而有效扩大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规模。
  二、 医疗器械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费用控制意識薄弱,忽略了成本费用控制的作用
  当前,一些医疗器械企业的管理者对成本费用控制的认识不够全面,片面的将成本费用控制理解成就是为了省钱。但是,如果医疗器械企业长时间使用廉价的原材料,或者是缩减工艺流程,这样虽然能够降低成本,但却会严重降低医疗器械企业各种产品的质量,降低客户的使用体验满意度。这样长而久之,便会严重减少医疗器械企业的客户量,降低医疗器械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亏损倒闭的现象。
  (二)忽视企业人力成本的管理,增加了企业成本费用
  医疗器械企业亦属于高科技、高门槛行业的范畴,故企业对人才层次的需求通常也较高。而就企业的日常开支而言,除了正常的生产与经营成本之外,人力成本亦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开支。然而,当前许多医疗器械企业正是因为对人力成本管理的忽视而容易导致两个极端出现:一是部分企业为节约人力成本而提供较低的薪酬福利,以致高端人才的严重流失,继而影响企业对此成本费用的管理控制;二是提出了过高的薪酬福利而极大地加重了企业负荷,但却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故以上两种方式非但未能提升企业利润,反而增加了企业的费用成本。对此,医疗器械企业要想切实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便必然要致力于企业人力成本费用的降低以及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
  (三)没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影响了成本费用的管理水平
  首先,诸多医疗器械企业因普遍施行事后算账的方式未能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故使得企业的成本经营目标设定与实际销售目标完成状况之间极易呈现巨大差异。且企业因费用发生过于随意,也容易导致企业收入与费用的不匹配。而受上述因素影响,医疗器械企业在收入增加的同时,其成本费用亦将大幅上涨,两相平衡之下,企业的利润反而有所降低,长此以往,必将对企业的稳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其次,部分医疗器械企业虽施行了全面预算管理,但却未能做到严格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继而使得实际开支与预算之间仍时常出现严重脱节的状况。不仅如此,即便预算超支,医疗器械企业却也未能对此予以严格审核,更未能比较实际并分析消耗超出预算限额的原因,更遑论采取有效措施来纠正此方面偏差。
  最后,对于预算执行情况,没有进行监督考核和奖惩。由于医疗器械企业鲜少对预算执行过程与具体情况予以严密的监督和分析,加之预算的执行成效亦未能与项目、部分或个人的奖金薪酬挂钩,故使得预算执行结果的好与坏均与员工毫无关联,如此状况必将导致员工对成本费用控制的主动性不高,并导致不按预算执行成本费用控制的情况出现。
  (四)成本费用控制方式陈旧,影响了成本控制水平
  首先,我国医疗器械企业本身起步较晚,加之企业的经营目光亦主要集中在产品的研发以及市场渠道的管理上,未能对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给予足够重视,故使得企业不仅在管理成本费用的方式方法方面十分落后,且财务人员的成本管理也是普遍较为单薄。不仅如此,就医疗器械企业而言,其财务核算工作开展大多仍停留在传统记账核算上,未能做到对企业成本费用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控制,这也进一步导致了企业的成本控制成效不高。
  其次,很多医疗器械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比较传统。由于部分医疗器械企业通常也仅是机械式的结合财务费用报销流程来控制成本费用,未能对财务的分析及控制职能予以充分、有效的发挥,进而也使得企业无法控制好费用发生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成本核算方面,企业通常也仅是在月末归集与分配成本费用,对库存仅是予以简单地核对,这便使得物料的领用及耗损制定相应的标准、价值具体的核算过程未能基于现代先进的ERP系统,故使得成本核算费时、费力也不准确以及成本费用浪费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 完善医疗器械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全员成本管理意识
  1. 提高最高领导层的重视程度
  领导作为医疗器械企业最重要的引领者,唯有企业领导本身对成本管理有足够的认知,方能在管理企业成本方面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继而为实现对企业成本的合理管理而制定科学、完善的决策,继而确保成本管理的各项策略均能得到有效落实,如此才能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提高中层管理者的重视程度
  企业的中层管理者亦是企业管理方针最重要的执行者,唯有使其充分意识到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致力于激发他们的成本管理意识,以此方能确保各项成本管理功能的顺利实现。   3. 提升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企业的成本管理应是一项与每一名职工均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故相关工作的开展亦需得到全体职工的支持和参与。对此,医疗器械企业应首先将成本管理视作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继而将成本管理的指标明确到各职能部门并将成本管理成效加入绩效考核指标之中。以此方能在激发员工成本管理积极性的同时提升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实效,继而切实维护企业健康与稳定的发展。
  (二)引入ERP系统提升成本管理信息化程度
  传统依靠财务人员手工核算成本的方式不仅效率低下,且无法保证核算的准确性。鉴于成熟的ERP系统融入了成本管理功能,且对数据信息的收集效率与准确度亦是传统方式所无法比拟的。对此,医疗器械企业可积极引进ERP系统,一来可提升自身成本信息获取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二来可保证成本核算的全面与清晰。当然,考虑到ERP系统的引进,对操作人员亦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故在系统引进之初,医疗器械企业务必组织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基于企业自身的特点及需求来开发个性化的成本核算流程,以此方有助于提升医疗器械企业的成本管理效率并同时促使医疗器械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逐步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1.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为确保医疗器械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则必然要予以详尽的事前规划。对此,企业需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给予高度重视,而鉴于全面预算管理原本便是通过对企业现有资源的合理分配、考核与控制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故积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将能提前剔除企业的不合理开支,继而做到对成本费用超标事件的提前预防。
  2. 严格预算的执行
  预算一旦经过审批便具有了相当的权威性,对此,各部门的各项工作执行过程需严格按照预算标准,否则再好的预算也无异于一纸空文。当然,针对重大开支事项更需经历严格的审批程序,且在预算的具体执行过程中,还需做到对执行过程全程的有效监督,以此方能实现对企业成本费用开支的有效控制,继而确保企业战略总目标的順利实现。
  3. 加强预算的监督与考核
  要想确保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则必然要仰赖于完善考核机制的建立。而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医疗器械企业除了需确保考核内容与范围设置的合理性外,尚需综合考评各大控制流程,如此方有助于调动起工作积极性。
  (四)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
  贯穿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方能称得上完整,而鉴于产品于不同生产阶段所需控制的重点亦不尽相同,故唯有做到对产品生产不同阶段的个性化管理,方能全面照顾到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成本与经济效益等多方面问题,继而切实维护企业的稳定发展。至于医疗器械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其主要有取得、运行与处理三大阶段。其中,于产品生命周期的起始阶段也便是取得阶段,该阶段主要包含了产品初始时所开展的一系列投资活动,诸如产品的研发等。其次是运行阶段,该阶段主要是指企业产品已经较为稳定,故成本也相对较低的时期,而基于该时期的生产工艺已经十分稳定,故此阶段的成本管理目光应主要集中在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之上,以促使规模化效益最大化,继而促进企业精益生产目标的有效实现。至于最后的处置阶段则通常具有两大含义。一是针对产品进入被替代品替代的阶段,此阶段因产品的获利程度正逐步下降,故主要的管理目标应集中在产品退市和止损之上。二是产品专业消费者受众,企业需对此予以售后的维护和保养阶段。由于该阶段对企业而言通常只有投入而鲜少有产出,故需将之与运行阶段合并来解决经济效益的问题。
  总之,我国的医疗器械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起步时间较晚、发展规模偏小、综合实力较低,成本费用的控制方法不够科学合理,所以导致我国的整体医疗机械行业始终处于中低端的行列,在高端的医疗器械市场中所占的份额非常小,严重影响了一些医疗器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医疗器械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便需要强化成本管理与控制,不断提升医疗器械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有效降低医疗器械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促使医疗器械企业能够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华,陶蕴彬.医疗器械行业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分析:以Y企业并购S集团为例[J].财务与会计,2018(10):53-55.
  [2]彭志军.基于成本控制下医院医疗设备购置和使用的措施及成效[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7):89-90.
  [3]朱晓艳.经销商的关系绩效:基于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实证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8(5):46-47.
  作者简介:
  周晓峰,女,江苏南通人,会计师,税务师,江苏盛纳凯尔医用科技有限公司会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748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