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主要从固定资产概念入手,深入分析了固定资产在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提升资产利用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原因;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维持办公运行和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物质基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于避免资产流失,提高资金利用效益,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念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指行政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固定资产在日常管理中,由于制度不健全,管理薄弱,使用、处置不规范等原因,造成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重复购置、资产流失等诸多问题,导致国有资产浪费严重。
  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购置、领用台账记录不全
  固定资产在购置后只在会计账面核算上反映,没有详细登记固定资产购置明细,缺少固定资产实物台账,有的虽然登记了台账,但是相关资产明细内容记录不全。固定资产领用保管手续不齐备,对固定资产领用没有进行签字记录,登记卡片账进行具体管理,造成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无法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导致账面与实物存在偏差。
  (二)固定资产使用、处置不规范
  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职责权限不明,特别是办公用品在单位人员之间任意使用,存在人人都在管理使用,人人都不负责的现象。固定资产在毁损、报废、调拨、转让时,没有按规定的程序处置,存在随意报废、调拨、转让资产等不规范现象,不严格执行审批手续,也没有详细记录处置的资产明细。资产使用人因发生岗位调离、调整、退休等原因,对使用资产未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容易出现资产遗失等管理上漏洞。
  (三)账实不符现象严重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固定资产实物形态的有效监督管理,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现象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造的工程项目已完工并已交付使用,账面还反映在建工程科目,由于工程未办理竣工决算,或者已办理竣工决算,工程款没有支付等原因,未及时转作固定资产处理。二是在资产使用过程中,能够随身携带的电子产品,如数码相机、手提电脑等,由于工作人员调动、岗位变换等原因,单位为其配备的办公用品等资产,没有按照规定进行移交,存在物随人走现象。三是对毁损、报废的资产不履行审批程序,自行处置,也没有办理账务核销手续,导致账面与实物不相符。
  (四)重复购置资产,造成资产闲置浪费
  由于缺乏对实物资产的有效管理,资产管理工作薄弱,存在“家底不清、资产不明、重购置轻管理”现状,导致部分资产闲置,资产利用效率低下。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存量资产,没有很好地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资产管理的资源配置职能,盲目重复购置资产较为普遍,造成固定资产闲置浪费。
  三、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意识淡薄
  存在“重货币资产轻实物资产”思想,没有将固定资产纳入单位资产管理的范围,对固定资产重视程度不够,忽视实物资产的日常管理。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
  缺乏规范的使用和保管措施,登记台账不全,造成资产使用职责不清。固定资产清查制度执行不严,资产盘点不及时,无法及时发现账外资产、毁损资产、遗失资产。资产移交、處置制度不够完善,出现资产在移交、转让、处置等环节缺乏制度约束,资产处置较随意。
  (三)会计核算不够及时
  对已经竣工决算的在建工程,没有及时转入固定资产处理;损毁、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及时履行审批程序,进行账务核销处理;另外还存在政府公务用车改革原因,单位车辆归车改办所有并由政府统一调配,原资产单位没有相应完成资产的转让登记等相关手续,该销未销,已经转走的资产还在账面上反映,造成固定资产有账无物。
  四、固定资产管理措施建议
  (一)增强资产管理意识,落实管理责任制
  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建立固定资产分级管理制度,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将单位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和资产使用人纳入管理责任主体,明确管理责任,并将资产管理职责具体细化,强化工作措施,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制,切实做好资产管理工作。
  (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加强固定资产从购置、移交、清查、报废等关键环节的生命周期管理,首先做好固定资产登记管理制度,对购置、自制、基建投资等形成的固定资产,应根据资产种类登记入账、分类造册、记入卡片,完善固定资产台账,做到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健立固定资产盘点制度,为保证资产完整,每年年终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加强损毁、报废资产的实物管理,健全处置制度,在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报批程序后,应及时地进行账务核销处理;健立固定资产移交、赔偿制度,因岗位调动离开原单位的,应将单位配置给个人使用的资产进行移交,建立资产移交明细,经移交人、接收人、监督人三人签字认可,因保管不善等个人原因造成资产破损的,要根据资产损坏情况进行修理或赔偿。
  (三)加强固定资产事前、事中、事后管理
  加强固定资产的事前购置预算管理。在编制年度预算的过程中,根据固定资产实际需要,从勤俭节约、整合资源的角度考虑固定资产的购置预算,并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从源头上避免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现象的发生。
  加强固定资产的事中保管、使用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登记管理工作,从固定资产购置、领用、报废等流程建立系统的明细台账。规范固定资产日常核算,严格按照政府新会计制度规定做好资产的价值核算及处理工作,确保实有资产与账面资产一致。每年组织一次固定资产盘点清查,查明固定资产的实有数与账面数额是否相符,做好详细记录,及时掌握固定资产实有数量及使用情况。对资产盘点中发现的破损、遗失的固定资产,应查清原因,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同时按规定进行账面调整。
  加强固定资产的事后处置管理。对于出售、转移、报废的资产,应按规定的程序办理审批处置手续,未按规定程序办理的不得自行处置,已办理处置手续的要及时做好资产的账务核销处理。
  (四)建立政务协同办公系统与固定资产相连接管理模块
  单纯运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核算资产,很难全面反映资产在采购、验收、领用、使用、处置等事项的全过程信息,资产在管理中涉及单位所有部门及所有工作人员,管理较繁琐。在实际操作中,建立政务协同办公系统与固定资产相结合的管理模块,将资产变动情况及时输入与资产管理相衔接的自动化系统,可以随时获取固定资产相关信息,以实现各类数据资源共享,有效提高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
  (五)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固定资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损耗,资产价值会逐年降低,而账面上仍然以历史成本计价,不符合会计核算的客观性要求。为了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实有价值,确保账实相符,应按照政府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严格执行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原则,按月计提折旧,以客观反映固定资产实际价值,为发挥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合理配置资产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潘文燕.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新会计,2010 (6).
  [2]吴萍.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整改意见[J].财经界,2009 (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758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