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企业财务报告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相继建立了财务共享中心,并将资金支付、会计核算、财务会计报告等业务纳入共享范围内。大量研究表明,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不仅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内控质量,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等方面有显著成效,在提高财务会计报告质量方面也带来了较多积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公司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后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方面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在财务共享模式下的财务会计报告管理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 财务共享中心 财务会计报告 数据挖掘
  一、引言
  根据安永咨询2015年发布的《中国共享服务在技术改革推动下的未来趋势》报告显示,财务共享模式在国内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后,目前纳入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主要有费用报销、应付账款、总账、应收账款、现金结算和财务报告。有部分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还提供纳税申报、税务筹划、财务分析等服务。
  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的,与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它不仅影响到企业内部管理者、外部投资者、政府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的最终决策结果,还对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行为及全过程都具有重要影响。然而,从证监会发布的一系列上市公司监管情况通报中可以看出,目前上市公司在财务会计报告披露中仍然存在着诸如信息披露不真实、不规范、不及时的问题。
  二、分散式财务管理模式下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管理
  国内大型企业在成立财务共享中心前多采用分散式的管理模式,在该种财务管理模式下,集团缺少对基层业务单位及子公司的监控,提升财务报告管理工作水平相对困难,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核心问题:
  一是会计信息不规范导致财务报告质量不高。分散式的企业管理模式导致财务权限分散,各层级公司自由度高,集团内部会计核算体系不统一,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准确,进而导致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不高。
  二是层级传达会计信息导致财务报告报送不及时。分散式模式下,集团机构层级多,信息归集慢,各层级信息化系统存在差异,都导致会计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集团管理层,最终导致财务报告披露不及时。
  三是分散式模式增加了财务报告造假风险。分散式模式下,集团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各层级单位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避免上级单位考核与追责,通过各种手段对财务信息进行修饰,掩饰负面财务信息,导致财务信息披露随意,增加了财务报告造假的风险。
  三、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管理
  (一)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管理优势
  财务共享模式结合了分散式与集中式管理模式的特点,同时强调效率的提高和服务质量水平的提升。财务共享中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分散式管理模式在财务会计报告管理方面的问题。
  1.统一的业务流程为财务报告信息的标准化提供了保障。财务共享模式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如实行流程梳理、操作手册拟制、交接管理、统一各个业务板块的流程模块、设计标准化业务流程等,对各业务节点进行细分和整合,对关键节点进行风险控制,有利于财务会计报告更加标准化。
  2.扁平化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为财务报告披露的时效性提供了保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集团组织结构的一种创新,它将各个组织中的非核心业务从原来的组织中剥离出来,按照相同的业务属性和类型统一放在共享服务中心来运作,将核算中心与业务前端相连接并向业务前端拓展,通过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实现了交易过程的显性化和规范化,夯实了数据基础,促进了流程、管理、数据质量的规范,使企业从源头上获取真实规范的高质量数据,并缩短了单据流转时长,事前控制各项费用预算,进而为财务报告数据的准确性和报送的及时性提供了保证。
  3.独立的组织架构为财务报告数据的客观性提供了保证。企业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多采用独立于各分子公司财务部门的模式,将财务人员集中到财务共享中心,绩效和薪酬体系由财务共享中心进行考核,不仅在组织架构上拥有了独立性,也减少了分子公司对财务人员的影响和干预,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财务造假的可能性,使财务数据更加客观。
  (二)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会计报告目前存在的弊端
  1.与业务部门衔接不够紧密,由于财务共享中心采用的是通过远程收集集中数据来实现共享的运营模式,通常其办公场所与业务部门都不在同一地点,对企业采购和生产、销售和发货等方面的业务都只能通过网络沟通,导致财务共享中心的财务人员所掌握的信息和数据与业务实际数据衔接不够紧密。
  2.缺乏对数据深层的对比分析。财务共享中心的财务人员由于缺乏深入企业主业的工作经验,往往缺少对财务报告数据的深层理解,难以将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相结合,分析每一项数据背后的意义。
  (三)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方向
  财务共享模式在国内已经发展了数十年,信息技术正在推动会计行业的深刻变化,基础的记账工作和业务处理逐渐被信息系统或人工智能程序取代,财务共享中心已经迫切需要突破“核算中心”的定位,渴望挖掘新的“增值点”。
  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企业财务报告管理或将成为财务共享中心进一步发展的突破点。财务共享中心作为企业集团的财务数据集合中心,在数据信息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有效利用,笔者认为财务共享中心未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财务报告管理:
  1.拓宽视野边界,出具多维度财务分析报告。在信息化的推动下,新型的财务分析报告不仅可以反映企业经营情况,还可以结合企业外部的经济社会环境、国内外经济发展动态和政策等情况,包括货币和非货币的信息、财务与非财务的内容、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等内容,为企业运营決策者提供多维度的财务信息。
  2.结合企业生命周期挖掘财务数据,指导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在未来的发展中,财务共享中心应当利用先天优势,从财务报告管理出发,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结合不同行业企业的生命周期,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在各种条件对企业财务活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筹资、投资、收益分配战略进行全面性、长远性和创造性的谋划。   第一,企业筹资决策方面。通过以企业环比销售增长率为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指标,判断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研究表明,通常成长期企业的环比销售增长率大于其平均数;成熟期企业的环比销售增长率介于零和平均数之间;衰退期企业的环比销售增长率小于零。结合企业长期负债率和资产负债率作为资本结构的判断依据,综合考虑企业规模、盈利能力、非债务税盾、股权结构、通货膨胀方面的因素影响,为企业提供合理的筹资决策建议。
  第二,企业投资决策方面。通过对企业规模、自由现金流量、股权流通性、资本结构、投资环境、行业相关运行状况等数据信息进行实时动态分析,利用该部分数据信息构建数据模型,挖掘出有助于企业投资决策的信息,结合企业自身生命周期所处阶段,为企业投资决策正确性、有效性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企业股利分配决策方面。在通过企业环比销售增长率确定企业生命周期所处阶段后,判断企业现金股利分配倾向。研究表明,初创期的企业股利分配多采取零股利政策;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多支付正常水平的股利;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多采取较高的现金股利政策;处于衰退期的企业在利润分配方面多采用低股利政策,但从股利支付率来看,如果企业逐步退出市场,其留存收益往往就会全部用来支付股利;如果企业进入新的成长领域,就会采用较低的股利支付率。
  3.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数据共享。财务共享中心通过规范化及流程化的管理,使集合的企业数据都具有一个统一的逻辑规则。基于统一的平台、统一的逻辑以及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数据的共通共享,建立自己的数据仓库,再通过联机分析处理技术及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财务决策支持系统,以此来实现财务决策管理的网络化与智能化。
  四、结语
  研究表明,企业集团在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后,通过统一企业内部会计核算标准、财务流程标准、业务处理时效等相关规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财务会计报告的规范性和及时性,提升了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财务共享中心也应该思考如何紧跟时代步伐,拓展业务领域,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作者单位为四川大汇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刘书娥.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17(12).
  [2] 任洁.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化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
  [3] 夏菁,周婉怡.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人才的全新培养模式思考[J].财会月刊,2018(02).
  [4] 周庆荣.数据挖掘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创新应用[J].管理评论,2018(12).
  [5] 肖海林.企業生命周期理论辨析[J].学术论坛,2003(1).
  [6] 白芳.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的财务战略和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761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