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的意义、问题及策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晓月

  【摘  要】作为国家职教改革的重要方针,“1+X”证书制度首先在高职院校试点实施。其中,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的是“1+X”智能财税证书制度。以此为背景,论文详细阐述了“1+X”证书制度的内涵以及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1+X”智能财税证书制度的意义,并从证书制度建设、院校实施和配套制度等方面分析其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olicy of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was firstly implemented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mong them, the "1+X" intelligent fiscal and tax certificate system is implemented for accounting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expounds in detail the connotation of "1+X" certificate system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implementing "1+X" intelligent fiscal and tax certificate system in accounting specia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analyzes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urgently from the aspects of certificate system construction, college implementation and supporting system, and then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
  1 引言
  2019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明确提出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同年4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正式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随后,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发布了《关于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名单的公告》,确定了首批试点院校名单。
  2 “1+X”证书制度的内涵与意义
  2.1 “1+X”证书制度的内涵
  “1+X”证书制度中的“1”是指的毕业证,“X”是指的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根据不同的学科专业,分别设立不同类别的职业技能等級证书。其中,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校学生开展的是“1+X”智能财税等级证书。实施“1+X”证书制度后,只要通过了“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考试,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时,便可以同时拿到毕业证和智能财税技能等级两大证书。
  2.2 “1+X”智能财税证书制度的意义
  会计专业是最传统热门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之一,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由于会计专业本身具有极强的操作性与实务性,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建设中,已经十分重视学生对于实务和相关应用的掌握。此外,由于云会计和人工智能对传统会计业务产生的巨大冲击,传统财务会计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1+X”智能财税证书制度的开展,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了新的发展渠道。具体来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1+X”智能财税证书制度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2.2.1 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到来,传统会计角色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市场经济大潮流下的企业用人需求,而“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证书恰好可以有效缓解当代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所面临的尴尬困境。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通过“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考试,大多高职院校会选择在考试之前集中对参考学生进行相关技能培训,还有学校选择直接更新专业课程体系,将与智能财税相关的实操课程纳入课程建设范畴之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与智能财税相关的操作与应用。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实施“1+X”智能财税证书制度,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与职业实操技能,使在校大学生能真实感受到就业市场在用人用岗方面的需求,拉近学生与就业市场的距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2.2 提高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会计专业发展与时俱进,所培养的人才必须是时代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既能使学生实现专业知识的掌握,又能使学生服务于当地产业发展,这也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使命之一。高职院校通过开展“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有利于深化会计专业在校生的技能学习,使学生在有限的学制内,既能完成基础的专业课程学习,又能根据社会就业需求实现专业技能的提升,弥补自身在技能操作与实务操作方面的不足,从而发挥专业基础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协同作用[1]。除此之外,通过实施“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业财税等产业需求的吻合度,培养出“专业基础知识+财税职业技能”的双优人才,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2.3 实现学校与社会共享互通
  我国高职院校一般实行“2.5+0.5”制,即“2.5年的在校学习+0.5年的岗位实习”。然而,大多数学生到了实习企业后,只能做一些基础性的财务工作,甚至无法接触到财务工作,并没有机会深入了解相关财务岗位和背后的工作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学校和社会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校企之间没有实现共享互通。通过实施“1+X”智能财税证书制度,学生可以在证书培训平台中获取大量真实的企业背景资料,接触到最直观的财税业务内容,通过相关模块和渠道的对接和融合,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因此,“1+X”智能财税证书制度结合了学校专业教育的理论性与社会职业教育的实操性,在学校和社会之间搭建了一座共享互通的桥梁,将学校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2]。   3 “1+X”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3.1 证书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1+X”证书考试平台的开发、运用与维护均由相关行业的平台公司进行研发和构建。平台公司作为第三方培训组织,其制定的考试难度及其标准不一定能够完全代表整个行业的进展和需求。特别是对于会计行业来说,会计制度和准则变化日新月异,相关法规和政策也经常变更、调整,平台公司所制定的标准可能存在时效性问题,且很难被全行业所认可。此外,由于“1+X”证书制度出台不久,绝大多数高校存在政策宣讲不到位、布置工作未落实等现象,从而出现报考学生人数波动较大的情况。
  3.2 院校工作实施有待落实
  在引入“1+X”证书制度后,绝大多数高校仍然沿用之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并未结合“1+X”证书制度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调整[3]。此外,由于“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考试的大多考试内容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综合性,绝大多数高校在开展“1+X”证书考试时,都会派出若干名会计专任教师参加相关师资培训。根据部分省市第一期师资培训的反馈情况来看,多数老师表示,考试提供的相关教材和学习资源必须经过反复研读和练习才能掌握。由此说明,如何充分、高效地进行师资力量的集结与培训,也是各大高校面临的一大难题。
  3.3 社会配套制度有待完善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虽然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实施方案和指导文件,但 “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社会公认度并不高,且行业通用性较低,很多企业不认可甚至不知道这个证书,从而导致学生的考证热情度大大降低。此外,“1+X”证书制度设计方案中提出等级证书的认证方式分为国家、行业和学校三级,证书的等级分为高、中和初级,但这三级认证方式和不同级别的证书在效力上的区别以及表现方式相关部门并未给出明确指导。更为关键的是,学生最终获得的等级证书上的签发单位也未明确。
  4 “1+X”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的策略
  4.1 加强证书制度建设,推进技能认定工作
  加强证书制度建设,推进技能认定工作,是顺利开展“1+X”证书制度的基础。教育部和第三方相关业务承接平台应该以有序、规范的理念推进“1+X”证书制度的认定与实施。第一,主管部门应立足学校条件,为做好“技能取证”提供支持,鼓励各大高校开设“1+X”技能等级证书考点,使考点广泛覆盖各地区各高校,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得职业技能证书[4]。第二,在社会产业结构调整与育人环境新形势下,“1+X”智能财税证书制度应以社会用人需求为出发点,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要求下,结合会计专业特色,将“1+X”证书制度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活动相结合,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融合起来。第三,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制定高校开设考点的标准及要求,确立科学合理的相关教材和学习资源,以及考核要求和收费标准等,使院校能够及时设考,学生能够安心参考。
  4.2 改进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改进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有效实施“1+X”智能财税证书制度的关键[5]。
  第一,高职院校应优化课程设置,深化课程改革,在保留原有的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结合“1+X”智能财税证书制度的特点,增加相应的专业培训课程,例如,纳税申报实务、Excel软件应用等课程,形成“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培训课程”一体的课程体系。
  第二,高职院校应积极研判当今社会财务人员用人需求,分析“1+X”智能财税制度下会计专业发展新趋势,及时优化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会计专业学生快速适应新经济、新业态和新财税的需求。
  4.3 完善配套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完善配套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是落实“1+X”智能财税证书制度的保障。由于“1+X”证书制度采取的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发起、第三方平台企业开发构建、各大院校实施的“三方”机制,故有关部门应充分考虑参与企业的研发成本与搭建成本,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社会积极性,加大企业参与度。在推进试点过程中,需要从制度层面为社会化机制的落实留足空间,既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投入热情,又坚决维护证书制度的公平性。此外,建立健全“1+X”证书制度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保障和提高“1+X”证书的质量和声誉也至关重要,有关部门应严格监督“1+X”证书考核與证书发放,确保证书的公信度。
  【参考文献】
  【1】赵艳.“1+X”证书制度对高职教育的影响[J].农家参谋,2019(23):235.
  【2】陈丽娴.“1+X证书融通”下财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现代交际,2019(23):157-158.
  【3】杨晶晶.1+X智能财税背景下中小企业会计人才素质模型构建研究[J].知识经济,2019(36):62-63.
  【4】刘阳,高树平.新时代1+X证书制度的价值意蕴、理论基础与实现条件[J].教育与职业,2019(23):12-17.
  【5】彭敏,肖诗菲,罗利亚.“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营销界,2019(43):210-2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89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