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黑龙江省对俄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熊占林

  摘要:劳务输出是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省的输出范围则是以对俄合作为主。黑龙江省的劳务输出虽起步较晚,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近年来在对俄劳务输方面着也有了较快发展。然而, 随着世界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 国际劳务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同时我省在劳务输出中也还存在不少问题, 需要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关键词:对俄经贸;劳务输出;黑龙江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化趋势的逐渐显著,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开始加入到劳动力输出的行列中。黑龙江省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有利条件,使对俄劳务输出成为了对俄贸易与技术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俄罗斯人口的限制,劳动力短缺已成为制约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而这种现象在人口最为稀少的远东地区,更加突出。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有着3000多千米长的边境线,与之邻近的俄远东地区更是地域辽阔,土地面积为62.159万平方千米。大量的劳动力缺口为临近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县市的务工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就业机会。据黑龙江省商务厅统计,1988年至2004年,全省对俄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共完成项目2270个,实际外派劳务人员124259名。大量的劳务输出,不仅有效的释放了本省的剩余劳动力,更在对俄服务贸易合作中抢占了更多份额,从而为促进了俄经贸的全面发展打造全国对俄服务贸易合作平台打下良好基础。
  一、黑龙江省对俄劳务输出的存在问题
  在黑龙江对俄劳务输出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应看到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首先,劳务人员安全与劳务权益保障问题。俄罗斯法律对外籍劳工权利保护俄罗斯法律是非常有限的,在发生劳动权益遭到侵害的现象。2005年5月伊尔库茨克市,警察在与当地中国劳务人员发生冲突,造成200多人受伤。俄罗斯移民法修正案明确指出,自2007年1月15日开始生效,外国人在俄罗斯将被全面禁止从事商品零售。这将意味着中国商人和劳务人员的贸易模式被迫终结。
  其次,劳务结构偏低,技术性不强。在劳务输出上,黑龙江省存在结构单一、水平较低的问题。这是由于黑龙江省与俄罗斯之间的劳务合作大多局限于小范围的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上,而且输出的大多数人员从事的都是森林矿产开采、建筑、农业,这些行业基本上都属于单一的体能型劳动行业,并且技术性不强。当今,劳务合作需求已由过去的体能需求型向逐渐向智力需求型过渡,高级技术人员将成为今后劳务输出的必然趋势。
  第三,输出渠道不够规范。由于对外承包工程是我国劳务输出的主要形式,劳务人员也大多为建筑行业的技术人员及工人。用人单位多通过劳务派遣组织,以签订协议方式实现劳务人员的使用,而非直接雇用。对俄劳务派遣企业规模小和相对分散的特点,就造成了派遣工作的规模和岗位缺乏长远的规划,只着眼于短期利益的后果,严重影响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计划。2006年和2007年的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的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分别为53.7亿美元和67.7亿美元,对俄的劳务合作仅占4.5%和5.1%,为对日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的1/5;中方对俄罗斯劳务派遣人员输出渠道建设的不完善,也造成了大量非法移民,他们对社会治安、民族团结、文化交流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黑龙江省对俄劳务输出问题的对策
  鉴于黑龙江省对俄劳务输出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在中俄经贸合作的转型期内,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做出适应当前形势的调整,坚持科学发展、互利共蠃原则,统筹兼顾劳务输出产业总量上的增长与结构上的优化,从而实现对俄劳务输出规模的扩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劳务输出中的问题,采取以下措施,确保我省劳务输出产业的有序发展。
  1.维护劳务输出人员的安全、权利。在对待劳务输出人员的正当权利问题上,中俄双方政府都应以积极的态度,规范劳务输出法律法规,切实保障输出人员权益,并以此作为双赢的基础。例如:制订最低海外就业标准;完善卫生检查防疫工作;实施福利援助计划。
  2.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素质,优化劳务输出结构。要提高对劳务人员的素质,就必须将加强对劳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在对其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的同时,还不可忽视劳务人员出国前的适应性学习。如向出国人员介绍俄罗斯国家概况、远东地区自然资源、对俄贸易知识以及日常劳务合作的相关法规。与此同时,优化劳务输出结构,加大高新技术项目的比重,加强与俄罗斯的服务水平的合作。我省应以劳务类型转变为契机,抢占高科技劳务输出的市场份额。联合省内高职院校,采取专岗专培,定向输出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这不仅提高了对俄劳务输出质量,还为高职、专业技术院校拓宽了就业渠道。
  3.充分发挥商会作用。随着与俄罗斯贸易往来的不断发展,作为劳务合作对象,商会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商会可以根据俄罗斯外劳动力市场和问题的特点,重点是加强合同管理,规范经营,以行动态管理的运作进入俄罗斯市场的管理公司。黑龙江省的商会,要承担起协调对俄经贸组织和企业,指导行业内企业规范化运行,建立黑龙江省劳务输出的品牌形象,促进经济发展和贸易交流的责任。
  4.政府监督、指导职能的完善。劳务合作和贸易作为一种特殊形式,除了输入和经济效益外,政治上相互信任,相互适应,相互合作的理解也很重要。中国和俄罗斯有着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意识形态及宗教、民族特性的差异。这就意味着,两国之间的合作不应仅仅局限在经济和贸易方面,更深层次的是两国的政治、文化的互相认同和接纳,文化的认同更有利于双方消除政治上的分歧和疑虑。同时,政府应该支持,引导企业选择合适的市场和项目,建立相应的信息平台,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工作。
  综上所述,虽然近年来黑龙江省凭借其地理优势,对俄贸易也连年增长。但我们也同时看到,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劳务输出产业的正规化、技术化趋势日益明显。这就要求我们,针对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改进策略。在重视劳务输出人员技术培训的同时,努力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不断完善黑龙江省劳务输出体系。
  参考文献:
  [1]李传勋.俄罗斯远东劳动力市场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李少初.我国劳务输出的务实性方针[J].国际经济合作,1998(01).
  [3]单颖,张岩.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对俄劳务输出[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
  [4]于全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国际劳务输出[J],生态经济,2007.
  [5]白仲尧.中国服务贸易方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4945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