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文国

  【摘要】文章从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客观与主观原因入手,从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内部审计对象复杂化等五方面剖析了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针对内部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阐述了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
  
  所谓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差异或缺陷而做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
  长期以来,许多人误认为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在工作目标上没有特定要求,所提交的内部审计报告不具备法律效力,内部审计无所谓“风险”可言;或者认为内部审计在本单位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只是“奉命行事”,即使出现工作上的误差或疏漏,也无须承担“风险”,这些都是对内部审计风险认识的误区。目前,随着施工企业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张,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内部审计的广度、深度、力度不断提高。内部审计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笔者以所在中铁三局内部审计为例,浅谈目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措施。
  
  一、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包括财务预算执行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合同管理审计、工程项目绩效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等。当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规范,笔者所在公司伴随其母公司――“中国中铁”整体上市以来,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管理当局的重视,2008年笔者所在的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共完成审计任务32项(其中:子分公司财务预算执行审计16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8项),比2006年、2007年审计任务分别增加了15%、20%。内部审计任务逐年增多,从而导致内部审计风险也逐年加大,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一)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导致了内部审计风险加大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由于其行政性太强,审计人员与被审单位的各种利益密切相关,使得内审机构及其人员独立性不强,不能自主地开展工作,作出的审计处理决定也得不到有效地贯彻执行。而且企业内部审计一方面受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对本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另一方面又要受本单位行政管辖,工资福利由本单位解决。业务工作的“外向型”与行政管辖的“内靠型”,使内审人员很难进入角色,久而久之。内部审计便失去了权威性。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不能有效保证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在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就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
  (二)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对象的复杂化和审计范围的扩展导致了内部审计风险加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施工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业务的日趋复杂,在原有施工生产、劳务输出基础上,已涉足资本运作、房地产开发以及其他投资活动,使得内部审计对象逐步扩展,为内部审计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同时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资料也越来越多。差错和虚假的会计资料掺杂其中,失察的可能性也随着增大;目前。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业务已经远远超出传统的财务会计的内容,审计范围的扩大。不仅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也使审计风险相应增加。
  (三)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外部证据取证困难使得审计风险加大
  从审计证据的可靠程度而言,外部证据来源于被审计单位外部,没有经过被审计单位的作业系统而直接由内部审计人员取得。其来源的客观性较强,可靠性较高,外部证据的获得有利于审计人员作出正确的审计结论。但是由于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存在于特定的组织管理中,其权限也仅限于该组织内部行使,取得外部证据基本依靠被审计单位提供和相关外部单位的配合态度,外部证据取证困难的客观条件对审计结论的恰当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审计风险在所难免。
  (四)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选用审计程序和方法的不确定性使内部审计风险增加
  目前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数量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所采取的程序和方法是否科学、适用,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抽样审计以“个别”推断“整体”,必然与实际情况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距,使审计结论产生偏差。同时由于审计工作强调成本效益原则,审计人员可能会舍弃对审计结论影响不大但耗时费力的审计程序。而这可能导致一些影响审计意见正确的程序被放弃,使审计结论出错,引发审计风险。目前内部审计采用的审计方法是制度基础审计,这种审计方法过分依赖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本身就蕴藏着较大风险。
  (五)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内部审计风险加大
  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分析判断能力、工作经验都对审计工作质量有重要影响。目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匮乏,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潜在审计风险增大。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内部风险的成因包括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差、审计对象的复杂化以及审计范围的不断扩展、取得外部证据困难等,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内部审计选用的程序与方法的不确定性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等。由此可见,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所面临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潜在性、普遍性、无意性等固有特征。从分析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现状入手。识别风险的根源,估测、评价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采取措施降低审计风险。
  
  二、麓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内在的动因和自身规律,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应当重视对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自身特点与规律的分析,不仅要对具体的审计项目实施风险管理,更要对内部审计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综合风险管理,形成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机制。力求将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充分发挥其“免疫系统”功能,如何防范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笔者认为:
  
  (一)积极规避客观因素导致的审计风险
  1 理顺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体制。改变目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行政隶属体制。建立在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避内部审计风险的合理选择。由审计委员会制定内部审计方针,决定内部审计项目,审核批准内部审计报告,向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具有可靠的组织保障机制。
  2 强化对被审计单位的日常监控。施工企业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张以及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内部审计日常监控工作,及时了解其生产经营状况以及重大项目的运作情况,评估风险所在,从而制定合理的审计方案,规避和降低审计风险。笔者所在公司下属某子公司审计部门,从季度财务决算和经济活动分析入手,以公司内部预算为控制目标。建立项目成本控制预警机制,及时掌握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动态。通过日常监控降低了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
  
  (二)有效控制主观因素引起的审计风险
  1 规范审计程序。严格审计过程控制,降低审计风险。笔者

所在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按照公司总体部署和工作安排,确定了内部审计工作方针,详细制定了内部审计工作年度计划和具体的推进实施细则,针对不同的审计项目制定了严密的审计实施方案,从而规范了基本审计程序,减少审计人员在工作中的随意性。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有效地控制了审计风险。
  2 科学应用审计抽样方法,积极探索风险基础审计,减低审计风险。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测试中,从被审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审查,通过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被审计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包括统计抽样与判断抽样。以抽样审查代替全面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特点。科学运用审计抽样方法就是要了解和掌握两种抽样方法的优劣以及使用范围,在审计过程中将统计抽样与判断抽样有机结合起来使用,立足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积极探索风险基础审计,从而找到高风险的审计项目,最大限度降低审计的检查风险,使重大的差错和舞弊等问题被揭露出来,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3 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核心,内部审计部门应建立健全一套科学、严密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并将规范推行到每一个审计部门、人员及审计业务,在审计的每一个环节上,识别风险因素。消除或减少内部审计风险,通过全面、综合地考核与评价。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达到防范与控制的目的。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要运用新思维、新视角审视企业的各项管理。逐步将审计内容扩展到企业发展战略及生产经营决策审计,使内部审计有更多的机会为管理当局创造价值,促进审计成果转化,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
  4 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树立风险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感。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审计经验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此,应通过下列方式来有效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审计经验:一是加强后续教育,及时更新专业知识,适应组织业务和管理发展的需要;二是要措建沟通平台,促进内部审计人员的经验交流;三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具体审计实践中。要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性,以高度的责任感与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严格执行审计程序,树立风险意识。并通过分析判断,准确识别审计风险,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有效地规避审计风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702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