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财会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解媚霞

  财会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创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在创业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如资金筹措、资金营运、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成本核算与控制、存货盘存、财务分析、税收筹划、纳税申报等,这些知识均是经营企业的核心内容,可以说,掌握了财会专业知识,创业就成功了一半。相对地,通过创业教育活动,学生能有效地运用其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税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既能提高对专业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又能促进专业能力的提高,达到以创业教育促专业教育的目的。可见,实现财会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不仅是缓解目前财会专业学生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更能培养财会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然而,目前大多学校只注重学生业务处理能力的培养,财会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我国高校财会专业要适应经济及社会发展要求,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应把强化创业能力作为特色,以强化学生创业能力为教学工作思路,完善原有的教育教学培养模式,整合完善财会专业的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地设置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创业素养的提升提供有利的保障。
  作为面向全体财会专业学生的创业入门教育,创业教育应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其培养目标为: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结合学院的行业办学优势与区域优势,培养具有扎实财会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创业精神和创业素养的创业型专业人才,并在此基础上,对具有创业意向且具备一定创业条件和创业基础的学生,重点培养其创业管理实践能力,进行创业孵化,培养自主创业者。创业型专业人才是针对广大学生的大众化培养目标,自主创业者培养目标是以有创业渠道或强烈创业愿望者为培养主体的更高层次的培养目标,两层次目标体现了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及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一、形成创业教育与财会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课程的实施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首先需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需要将创业教育渗透到财会专业课程和相关课程中,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整合和优化,使各课程之间相互配合,形成创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笔者借鉴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的经验并结合KAB 创业教育(中国)项目的教育内容与体系,将创业教育分为创业意识、创业心理、认知企业(企业的含义、企业的类型)、发现并分析创业机会(创业机会的内涵与来源、识别创业机会、把握创业机会)、创办企业(市场选择、计算所需资金、筹措创业资金、企业申办基本程序)、经营企业(员工管理、营销管理、供应商的选择、成本管理与控制、财务管理、财务报表、风险管理)、商业计划书的准备(信息与帮助的来源、设计商业计划书、解释商业计划书)、法律与税收(合同订立、税收筹划、纳税申报、税款计算)等八大模块25大元素,并根据创业教育元素与财会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融通性和互补性,将创业教育课程分为3种授课形式(见图1):融入专业课程授课、开设选修课独立授课、开设专题讲座授课。
  (一)融入专业课程授课 融入专业课程授课是指在专业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结合各课程的特点,在挖掘本课程应有的创业性教育内容的同时,融入有关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创新的教学内容,在传授好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而并不另外开设相关创业教育课程。如,创业教育元素中企业的含义、企业的类型、企业申办基本程序等在经济法课程中体现;成本管理与控制在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课程中体现;税收筹划、纳税申报、税款计算在税收相关课程中体现等,所以对于这些创业教育元素不需要另外开设该类创业课程,而是在传授专业知识时,对这些创业教育元素进行强化,并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创业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将书本知识还原现实生活,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能力为本位,增强其切身体会,实现身临其境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加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如在《财务会计》“短期借款核算”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先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熟悉、掌握该部分知识,然后根据实际借款业务处理流程,将学生分为六组,分别扮演借款单位业务经办人、出纳、会计、财务经理、单位负责人以及银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对应模拟角色具体操作工作步骤。教师通过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填写借款申请书、借款合同、借款借据、进账单等原始单据、审核盖章、填制记账凭证与登记账簿的过程,不仅加强了财会专业学生借款业务的核算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更掌握了银行借款的操作流程,为以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如在《财务管理》的“筹资成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编制一份筹资策划书,根据岗位需要将学生分为3组,分别扮演公司的企业负责人、财务经理、会计。企业负责人审核企业筹资策划书中的筹资原则、筹资用途等项目;财务经理负责审核筹资渠道与方式、筹资数量的预测等项目;会计人员运用个别资本成本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结果进行筹资方案可行性的评议。通过这些项目化情境模拟操作,使学生对企业经营所考虑的要素有更生动立体的认知。另外,由于学生尚未接触过实际工作,对于具体的工作情境比较陌生。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财务知识时,尽量做到生动易懂,可将某一工作情境做成Flash 动画,演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该情境的财务知识。
  (二)开设选修课独立授课 对于财会专业课程教学中未涉及到的创业教育元素,如:模块四中发现并分析创业机会(创业机会的内涵与来源、识别创业机会、把握创业机会),模块六中的员工管理、营销管理、风险管理,模块七中商业计划书的准备(信息与帮助的来源、设计商业计划书、解释商业计划书)等,可以开设“创业机会分析”、“市场营销”、“商业计划”、“创业风险”、“人力资源管理”等选修课程,与前面的专业必修课程相互配合,使学生从知识准备的角度掌握创办企业的全过程。在教学方法上通常可以采取小组讨论式教学、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等比较贴近学生认知水平与知识的呈现方式的教学方法。
  (三)开设专题讲座授课 对于模块一、模块二,其内容主要是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心理的指导,其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创业者应具备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素质,以激发起创业激情,教师很难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教学内容和组织学生专项实训,所以通过开设相关内容的专题讲座来完成。如可以开设创业成败案例分析专题讲座,通过分析创业的成功案例,对学生进行榜样示范教育,以与时俱进的创业理念、丰富生动的实际事例,点燃学生心中的“创业火花”;通过剖析创业失败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所经历的风险和艰辛,懂得如何在经营中规避风险。这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具有直观、快速、深刻的效果;开设 “形势与政策”讲座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和重大时事及其对经济环境的影响,并分析如何根据不同政治经济形势识别、把握创业机会;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让学生掌握一定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法,挫折应对的策略和方式,提高挫折承受力,能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等。
  二、设置体现创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效果深化的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力求找到将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创业相结合的方法,积极为学生提供体验创业的平台,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
  (一)开展专业调研与市场研究 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到不同类型的企业现场观摩学习,参观企业的采购部门、生产车间、销售部门,由企业相关人员介绍该企业采购流程、生产流程、销售流程,各个流程产生的原始凭证以及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参观企业的财务部门,由会计人员介绍本部门的人员分工,每个岗位所涉及的工作内容;翻阅或由企业会计人员展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以及报表,并简单说明这些资料所记载的内容和用途。通过让学生与企业的亲密接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便于学生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另外,可以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市场调查等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了解市场,了解社会,加强其感性认识,深化其理性认识,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市场开拓的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其更多地了解现实的经济状况、经济环境,从而激发就业、创业灵感,更理性地设定自己的就业去向及创业目标。

  (二)开办创业论坛、扶持创业社团 在校园文化中注入学生创业因子对广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高职院校可以经常举办形式多样的旨在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校园文化活动。 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创业论坛,围绕相关专业,进行学术报告、研讨、辩论、创业交流,搭建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活动平台。 扶持学生创业社团,在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础上,学院从组织、制度、观念等方面对社团给予必要的引导,控制其负面影响,发挥其积极影响,有意识地把创业教育引入社团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创业意识的增长和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开展创业大赛 创业大赛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并围绕这一产品或服务开展调研论证,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具体、完整、深入的商业计划书,并进行展示、讲解、模拟实施。创业大赛具体包括学生组队、选项目、培训、市场调查、完成创业计划书、创业的模拟实施、答辩、评委会的点评等阶段,涵盖理论知识和实践,是专业学生创业实训的一项有效方式。其中,创业计划书主要内容包括:执行总结、产业背景、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战略与营销策略、经营管理、管理团队、融资与资金运营计划、财务分析与预测、关键风险与问题等。创业大赛不仅能反映出学员对商机的把握和分析能力,还能考查学生对财务知识等方面的掌握情况,进而增长学生的专业、创业知识,提高专业、创业能力。
  (四)创建模拟企业 建立校内模拟企业,训练学生的各种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教师应以真实的企业为蓝本设置一个模拟企业的综合情境,开设市场开发部、采购部、销售部、财务部等部门,设置“总经理”、“部门经理”、“财务经理”、“会计”、“出纳”等角色让学生担任。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开办企业、筹集资金、采购材料、组织生产、成本核算、产品销售、利润分配和申报纳税等业务处理。学生在企业商务运作的环境下,按照实际公司的职能开展工作,将学到的职业工作岗位技能应用到公司的具体业务中,深入体会经济业务发生的各个环节及其详细情况,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得以巩固,有利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不同岗位职责的认识和掌握,加强学生职业经验的训练。 模拟公司的建立,突出了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实习提供一个稳定的实习基地。
  (五)创建大学生创业园 创建高职大学生创业园,通过整合政府、社会等资源,挖掘自身服务潜力,建立较为完备的创业服务体系,为学生创办企业提供办公场地、物业管理、工商注册、财税、法律咨询、创业资金、人才推荐、市场开发、招商引资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学生可以通过模拟和全真两种途径尝试创业,在模拟环境下进行创业,即由学生申请,学校仿真发给工商、税务执照,按照企业方式运作,在校内开业,学生毕业前将企业转让给新的在校学生继续经营;在全真环境下进行创业,学生必须按照国家工商、税务管理有关规定进行注册登记,学校配备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专门负责指导,所创办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依法纳税,优胜劣汰。通过对创业园的全面运作,使之不但成为学生创业实践的主要场所,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项目孵化器功能,成为催生高职学生创业成果和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摇篮。
  此外,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成立创业教育网络服务中心,建立财会专业大学生创业网,为学生创业提供交流心得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三、构建有利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
  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构建有利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一是评价方式应打破单一的考卷制,注重过程评价,把学生参与创业活动情况作为考核学生成绩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二是对创业学生要淡化科目成绩,突出创业的重要位置,可以设立创业方面的奖项,如创业奖、创业贡献奖等,以提高学生对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可以实行弹性学分制,针对修满规定创业类课程学分的学生可以颁发一个本校创业结业证书,以提高学生对创业类课程的兴趣;四是建立创业跟踪体系,学校要建立在校和离校学生创业信息跟踪系统,收集反馈信息,建立数据库,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
  高校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专业人才培养通过制定、执行具体的培养方案来实现,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评价体系构建等。要达到创新创业教育与财会专业教育较好的融合,必须做到上述人才培养方案方方面面的融合、协调及保障,将创业教育完全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郭广生:《我和创业有个约会: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3]徐小洲、夏晓军:《创业教育:职业院校版》,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4]清渠、曙光:《大学生创业必读手册》,时事出版社2010年版。
  (编辑 熊年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952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