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经济社会学的复兴与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格兰诺维特的社会网络理论的兴起,新经济社会学再次得以复兴。并逐渐成为社会学的一大研究主流,同时也对经济学研究领域进行了成功的“渗透”。本文正是对这一学术事件进行简单的回顾与总结,以期对新经济社会学有更为系统和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新经济社会学社会网络理论网络研究组织研究文化研究
  
  伴随着西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活动的复杂性特征也愈发突出。许多经济学家在现实面前开始反思新古典经济学的主流地位,深感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范围过于狭窄,并决定扩展它。他们主要是在社会学方面进行扩展。同时,受到帕森斯等对新制度经济学的批判社会学的极大影响,以格兰诺维特为代表的一批社会学家也加紧了对经济学领域的渗透。在这一趋势影响下,到70年代后期,经济社会学再次得以复兴。
  首先需要提到的学者就是H・怀特,他首先将社会学应用到市场研究中来。怀特一系列关于市场的开拓性研究给经济社会学的复兴以最初的激励,这标志着经济社会学又开始来到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到80年代中期,怀特的许多学生开始发表经济社会学著作,尤其是借助于在他指导下所使用的网络研究方法,波特、贝克和M・格兰诺维特等人的成果尤为引人注目。
  格兰诺维特的《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开创了利用社会结构或社会网络分析经济行为和经济秩序的经济社会学新纪元。这篇文章被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公认为经济社会学发展趋势的决定性文章。格兰诺维特的理论假设体现了新经济社会学的关键特征,即认为所有的经济制度都是“社会建构”。在文中,格兰诺维特对于那些试图把新古典经济学应用于非经济领域的经济学家提出了批评。他认为经济活动不是存在于真空中的,而是嵌入于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的。后来,格兰诺维特把这种注重网络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称之为“新”经济社会学。
  从80年代起,对于经济社会学研究方向的归纳主要围绕着三个主题展开,即网络研究(特别在市场研究方面)、组织研究和文化研究。
  1. 网络研究。网络理论认为,经济行为是被社会性地限定的,是“嵌入”于社会网络中的。因此,仅用个人的动机不足以解释纷繁复杂的经济生活。同时,个人的决策和行为是无法与具体的社会情境割裂的,必须用“嵌入”来说明个人行动与其所处的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并解释行动者真实的行为背景。这种理论批判社会学家把行动者看成“过度社会化”的个体,能够自觉地、无条件地遵从社会规范和社会准则的观点;同时,它也认为经济学家的观点是“社会化不足”的,反对他们将经济行为的主体看成是完全不受他人影响的原子化个人。
  20世纪80年代以前,网络研究主要集中在“互锁”(interlock)问题上。格兰诺维特认为,人际关系中的“弱关系”在美国白领求职者的求职过程中举足轻重。帕尔默对互锁中断(个人退休或死亡)的研究则表明,当出现这些中断时,几乎没有哪一种关系有被重置的可能。80年代以来,网络研究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其原因就在于新经济现象的不断出现,而且正好印证了网络理论。这方面研究比较著名的有:巴特对关系缺失时形成的结构洞的研究;帕尔默对关系中断的研究;贝克对国际证券市场中的买卖双方的研究。
  2. 组织研究。20世纪70~80年代,经济社会学对组织的关注主要集中在谋利组织方面,其研究理论有资源依赖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但很少与社会学有联系。80年代以来,新组织社会学作为组织理论得到了巨大发展,并逐渐成为新经济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格兰诺维特首先提出了关于经济组织的社会学问题,他认为社会关系渗透于各个企业间,经济组织和个体经济行动者一样受社会关系网络的限制。这表现为两个方面:企业间的交往和联系并不是通过正式的经济交易规范而达成的,在很大程度上它是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实现的;企业内部的等级制度也常常为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所取代。受到格兰诺维特“嵌入”观点的影响,一些社会学家对组织研究的兴趣愈增。如罗伯特・艾科斯对“准公司”的研究(与高稳定性密切相关的一种网络类型),以及华特・鲍威尔的对类似现象的关注,但他称之为“混合型组织排列结构”的研究。
  3. 文化研究。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已经有一部分文化人类学家开始研究经济生活。例如格尔茨的《贩夫与侯爵》就提起过“嵌入”这个概念。但文化研究成为成为新经济社会学的一大研究主题还得归功于扎利泽等人将人类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兴趣带入到新经济社会学领域。
  扎利泽既反对经济社会学把什么都归因于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的趋势(她称之为“社会结构绝对论”),也反对只用文化术语来解释经济现象的趋势(她称之为“文化绝对论”)。她的主要研究集中在被她称之为的“人类价值观与市场行为的交互作用”研究中。在这一研究方向的指引下,她的研究可以归结为三个主题,即生命保险、青少年社会价值观和金钱的特殊形式。正是由于她对价值观和市场行为的特别关注,同时又在其中融入了定性的和历史资料,似的其为新经济社会学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另外迪马吉奥等人从大文化的角度补充了格兰诺维特的“嵌入”概念,提出了“政治嵌入”、 “认知嵌入”和“文化嵌入”的观点。他们认为文化通过信念和意思形态,以一种理所当然的假设或者有形的统治系统来作用于经济系统。毕加特分析了女性直销组织的结构及其演变;福里格斯坦从社会学角度重新阐释了美国现代合作史。这些都是对新经济社会学的再一次扩展。
   作者简介:刘应湘,四川成都人,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Swedberg,R..Major Traditions of Economic Sociology[J].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991,(17). p268-270
  [2] Swedberg,R..New Economic Sociology: What has Been Accomplished, What is Ahead・ [J]. Acta Sociologica,1997. p167-169
  [3]周长城:经济社会学发展的三个阶段[J].北京:国外社会学,1995,12
  [4]徐延辉:经济社会学百年历程简述[J].北京:国外社会科学,2001,3
  [5]董才生:西方经济社会学历史演化的具体过程[J].呼和浩特: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8(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3175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