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辩证思维・矛盾思维・和谐思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辩证思维、矛盾思维、和谐思维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从逻辑上看,辩证思维是总概念,而矛盾思维、和谐思维是这个总概念下的两个子概念,是辩证思维的两大类型。从历史发展看,矛盾思维与和谐思维又是辩证思维发展中不同的历史形态。和谐思维具有矛盾对立性,矛盾思维也具有和谐统一性,这是它们作为辩证思维不同形态的共同本质。但作为辩证思维的两大形态,其中对立斗争与和谐统一的地位和价值趋向又是不同的。在和谐思维中,矛盾对立是隶属性的。而在矛盾思维中和谐统一是从属性的。在矛盾思维中,着重从矛盾出发,经过解决矛盾,在达到暂时的和谐时,又出现了新矛盾。然后又重复着从矛盾到矛盾的新的螺旋。而在和谐思维中,着重从和谐出发,经过缩小矛盾化解矛盾,达到更高的和谐,然后再开始由初步的和谐到新的更高的和谐的持续发展。一个着重从矛盾始到矛盾终,一个着重从和谐始到和谐终。
  [关键词]辩证思维 矛盾思维 和谐思维 一致性 差别性
  [作者简介]周来祥(1929-),男,山东省高青县人,山东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美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B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041(2007)12―0005―03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特别是构建和谐社会以来,在对和谐文化、和谐哲学的思考中,我越来越感到辩证思维、矛盾思维、和谐思维(也可说辩证哲学、矛盾哲学、和谐哲学或辩证论、矛盾论、和谐论)的内涵是不同的,是三个不同的范畴。从逻辑上看,辩证思维是个总范畴,是个大概念,矛盾思维与和谐思维是这个总范畴中的两个子范畴,大概念中的两个类概念。矛盾思维与和谐思维都是辩证思维的一种形态。矛盾思维着眼于矛盾、对立,和谐思维着眼于统一、和谐。它们是辩证思维的两大类型。相对来说,西方更侧重矛盾思维,中国则发展了和谐思维。从历史的发展看,矛盾思维与和谐思维又是不同的历史形态。古典和谐思维发源于遥远的古代,中国的《周易》、《中庸》和老庄,古希腊的柏拉图都是代表。近代矛盾思维以黑格尔哲学为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予以唯物主义的改造、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而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思维严格地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在建设和谐文化过程中,在哲学上的一个新突破。这三者也可以说是辩证思维的三大历史形态,都被包括在辩证思维之中。
  矛盾思维与和谐思维。有共同的一致性。辩证思维是对立面的和谐统一,矛盾思维与和谐思维也都具有对立性与统一性这两大特征,都体现着辩证思维的根本精神。首先它们都肯定差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思维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矛盾贯串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和谐思维也认为“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如史伯所说“以他平他之谓和”,不同的“他”是和谐的前提,所以两者也都反对抽象的同一性。同时它们都肯定矛盾的统一性。和谐思维强调和谐统一自不必多说,矛盾思维也认为一切矛盾只有在统一体中才能存在,一切矛盾都指向统一,都归于统一性。列宁指出,矛盾思维是要研究“对立面怎样能够同一,是怎样(怎样成为)同一的”。矛盾一分为二,不是二元对立,因为它承认统一性,它主张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矛盾的对立复归于矛盾的统一。
  但是从辩证思维的两种不同类型看,从和谐思维与矛盾思维的历史发展看,特别是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看,区分两者的不同,阐明现代辩证和谐思维的本质内涵与基本特征,尤为显得重要。我认为两者的区别是:
  (一)在和谐与矛盾本质的哲学规定上,和谐思维与矛盾思维有鲜明的差异。矛盾思维认为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而矛盾的对立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是万事万物存在的内在根据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谐思维特别是现代辩证和谐哲学则认为和谐不仅是相对的,同时也是绝对的。因为“和谐在一切事物中是普遍存在的,不是局部的、个别的,和谐贯串于一切事物自始至终发展的全过程,不是暂时的、易逝的”,同时“和谐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据和发展的动力”。它“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矛盾对立斗争是绝对的,同时也是相对的,依据一定的条件而转移的。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根本利益一致的人民内部矛盾逐步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就已指出,“批评或者斗争”,已成为达到新的“团结”的手段和环节。特别是党中央对当前现实的估计也正是“从总体上看是和谐的”,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精神也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所以能持续发展,也在于“全面协调”,不协调就难以可持续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也就是和谐发展观,这更说明和谐已不是相对的、局部的、个别的了。若从我们理想的共产主义来看,马克思早已指出:“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与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这说明,共产主义更是一个普遍和谐、高度和谐的社会。
  (二)关于对立面的认识也不同。矛盾思维认为对立面之间是本质的差异,如黑格尔说:“异的本身就是本质的异,而本质的异就是对立。在对立中相异者,不是任一别物,而是与自己正相反对的别物。”在这里,矛盾思维强调矛盾双方的本质对立,而否定对立面之间的共同性、相通点,起码是不关注这一方面。而和谐思维在把握对立面本质的差异时,同时肯定它们之间的相同性、相通性。社会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但都以工业化生产为基础,都以社会化大生产为特征,都可以运用市场经济的体制。人与自然有本质的差异,但人是从自然走来的,他本身就是自然。而在人类诞生之后,自然已不是外在于人的自然,自然已成为人的“有机躯体”,人与自然是相同、相通的。个人与社会是矛盾的,但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离开个人,社会就不存在,在这个意义上,个人就是社会;同时个人也不能离开社会,离开社会个人就不能生成,也难以生存。肯定和强调矛盾对立面之间的共同性、相通性,强调发展扩大矛盾对立面的相同性、相通点。强调对异质对立的抑制、消解和融通,是和谐思维对矛盾本体认识上的一大特征。
  (三)解决矛盾的方式和过程,两者也有不同。和谐思维以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强调通过平等对话、协调沟通、互补互动、团结合作,以逐步缩小矛盾、缓和矛盾、化解矛盾,所以事物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协调沟通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增强互助合作的过程。董仲舒就曾指出,“同者相益,异者相损”,要注意发挥“相益”的同,削减“相损”的异。正所谓“百物去其所与异。而从其所与同”。而矛盾思维则以斗争的方式来处理矛盾,它强调发展矛盾、激化矛盾,认为只有把对 立斗争推向高潮,达到白热化,才具备解决矛盾的条件,才能现实地解决矛盾。这在近现代话剧中得到典型体现。它以冲突作为戏剧的基础,以矛盾的产生、对立的发展、斗争的高潮和白热化。矛盾双方的盛衰和胜败为典型的戏剧情节和戏剧结构。因而,解决矛盾的过程,是一个强化矛盾的过程,是一个高扬斗争的过程,是矛盾双方你胜我败、你死我活的消长、盛衰过程。
  (四)在对待矛盾的价值趋向上,和谐思维与矛盾更有明显的不同。前者面对矛盾的态度首先是求和谐,以求和谐为价值趋向;后者面对矛盾的态度是准备斗争,以激化矛盾,推动对立斗争为价值追求。和谐思维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不但对根本利益一致的矛盾,以和谐的态度对待之,与之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既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也以和谐的态度对待之,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与之共建互利共赢的和谐世界。矛盾思维对待矛盾的态度首先是要斗争,因为在矛盾哲学看来,斗争是事物发展的根源及动力,解决矛盾必须依靠斗争,不斗争矛盾就不能解决,不斗争事物就不能发展。
  (五)矛盾解决的结果也必然不同。矛盾思维认为矛盾的解决是粉碎旧的矛盾统一体,创造一个新的矛盾统一体。矛盾哲学认为统一性有两个含意,一是相互依存,一是相互转化。相互依存,是由于矛盾双方本质上对立而产生的。因为有上,所以才有下;因为有无产者,才有资产阶级。相互转化是在这个新的矛盾统一体中。原来矛盾的双方走向各自的反面,原来占主导地位的一方转化为被主导的,而被统治的一方则转为统治的一方。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的过程,是断裂式、爆炸式的。和谐思维认为统一性也有两个含意,一是强调矛盾双方或多方的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补互动,是其相同点、相通点的发展与扩大,是其相异相反点的不断缩小和融解。二是矛盾的解决不是你盛我衰、你胜我败、你死我活。而是矛盾各方互助合作、共生共荣、互利共赢;事物的发展也不是爆炸式、断裂式的,而是“生生不已”的持续发展的。
  总之,和谐思维具有矛盾对立性,矛盾思维也具有和谐统一性,这是它们作为辩证思维不同形态的共同本质。但作为辩证思维的两大形态,其中对立斗争与和谐统一的地位和价值趋向又是不同的。在和谐思维中,矛盾对立是隶属性的,而在矛盾思维中和谐统一是从属性的。在矛盾思维中,着重从矛盾出发,经过解决矛盾,在达到暂时的和谐时,又出现了新矛盾,然后又重复着从矛盾到矛盾的新的螺旋。而在和谐思维中,着重从和谐出发,经过缩小矛盾化解矛盾,达到更高的和谐,然后再开始由初步的和谐到新的更高的和谐的持续发展。一个着重从矛盾始到矛盾终,一个着重从和谐始到和谐终。当然,总体上说矛盾是无止境的,和谐也是无止境的,社会的发展和人生的追求也是无止境的。但从人类思维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当前正在由矛盾思维向和谐思维发展,和谐思维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发展的新阶段、新形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3197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