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项目驱动教学法视角下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同时,随着我国外语教育的不断进步,英语口语能力教学的不足也愈加凸显,提升英语口语能力的诸多方式亟待探索。文章将讨论项目驱动教学法与英语口语学习的结合,并对项目驱动教学法下提升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进行探索。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法;口语能力;大学英语
  一、概述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世界各国正加速推进跨国合作与交流,国家对英语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各高校及学生本人愈加重视英语学习。然而,随着人们对英语口语能力更加重视,我国英语口语教学方法的缺点也日益显露。王立非、周丹丹(2004)指出我国的英语口语教学存在教学方法陈旧、教材老化、师资短缺、教学环境不利、学生的语用和跨文化能力薄弱等问题。国内多数高校目前还拘泥于传统的第一课堂,重理论,轻实践,缺乏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这就要求各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拓展第二课堂,增加与英语口语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实践和演练环节,将课堂的主体转化为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练习英语口语。项目驱动教学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应运而生。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与英语口语学习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师与学生通过合理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它不再受限于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而是在以项目的完成为目标的驱动之下,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学生对项目进行自主实践、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
  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被认为是项目驱动教学法最早的原型,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中萌芽,逐渐完善于20世纪中后期,并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想最终形成潮流。
  我国与项目驱动教学法相关的研究也呈增长趋势,王荻(2007)探讨了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原则,徐肇杰(2008)对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进行了比较,范吁阳、徐日、张晓昆、曹煜婷(2017)探索了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竞赛驱动教学法三种教学法之间的关系。
  项目驱动教学法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原则,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提供适当的指导,跳出课本的文字框架,跳出第一课堂的环境框架,为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切实锻炼实操能力提供了更为灵活的解决方案。学生们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汲取,而是学会应用;不再仅仅是他人经验的习得,而是策略的总结。
  (二)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现状
  杨惠中(2008)指出,我国大部分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相对阅读能力要弱。我国英语学习者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即英语书面运用能力与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不平衡,也就是俗称的“哑巴英语”。这一问题在大学生英语课堂中还有待进一步的解决,国内许多学者也在持续探索。加之我国新课改明确将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的均衡发展列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且全国高校英语教学纲领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学生能用英語交流信息”。英语口语教学的提升刻不容缓。目前我国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
  (1)英语口语学习轻实践。这不仅仅是大学生英语教育的顽疾,更是我国各年龄段英语学习普遍的绊脚石。学生往往擅长在试卷上对答如流,一旦面对需要英语口头交流的情景,大脑就难以想出合适的单词,难以组合成完整的句子,说出口就更是难上加难。
  (2)英语口语学习环境封闭。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然而,大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主要场所仍是课堂,大部分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才会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并且这种交流是被动的,往往在教材或老师指定的某一主题下进行,交流的内容鲜有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
  (3)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信心的缺乏。由于传统英语口语教学方式的不足,大学生普遍缺乏对于英语口语的练习,因此英语口语水平参差不齐,进而导致了部分学生对自身英语发音、语调、遣词造句能力的怀疑。除了在日常交际中羞于使用英语外,对于在公众场合使用英语,例如演讲,就成了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
  三、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将项目驱动教学法与大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结合,需要合理制定项目的内容并将参与项目的学生分组。依据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现状分析整理出的三个问题,文章有针对性的设计三个问题解决对策项目,设计如下:
  (一)英语视听说项目
  由教师提供若干优秀英语原声影片片段,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首轮播放无字幕,学生听记影片台词内容,记录完毕后当场进行台词的翻译工作,锻炼其听力及翻译技能。第二轮播放同一影片,提供滚动字幕,由小组成员分角色扮演,对已消音视频的对话进行配音,其间学生应尽力模仿原片的语速语调,锻炼英语口语技能和集体意识。经过两轮的视频播放和翻译训练、语音模仿,最后由各组汇总从中学到的新单词、固定搭配等,派出一名代表上台汇报,锻炼公开场合讲话的心理素质。台下学生可以做笔记和互相交流英语口语学习经验和新学到的内容。
  (二)语法互助教学项目
  语法作为英语学习中的重难点,与英语口语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基础技能有较高的要求,与未来与英语相关的工作任务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此项目通过老师指定一个语法范畴,如“从句”,再细分为各个不同的类别,如“定语从句”、“状语从句”、“表语从句”等,在课前分别指定给相应小组,让各小组成员在课余时间通过查找资料、分析例句、咨询讨论等方式,构建自主解决问题的环境,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团队意识,汇总出各自项目规定的语法任务的要点,在当期课堂中以小组各成员分工讲解的方式进行授课,听课的学生则可在老师的鼓励下积极提出问题,双方进行活跃的英语口语交流,授课和问答的内容一律用英语形式,以创造热烈的英语沟通氛围,问答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继续展开讨论,在前期建立的良好氛围下进一步放开话题,巩固学生自由进行英语沟通的能力。在互助教学准备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可以在课外用多种灵活的方式备课和学习。   (三)翻译演说项目
  课前由教师提供一段中文或英文的经典演讲材料,所有小组分别翻译同一份材料,并制作演示文稿在课堂上展示,各小组间对译文互相修改及评价,教师则会在讨论过程中给予适当引导,最终形成一份合格的甚至优质的翻译成品。在此期间,学生们既运用了自己各自的英语语言功底,又相互学习,既帮助他人纠正了用语措辞的错误,又通过其他小组成员不同的视角审视了自己在用语上的惯性与不足,对翻译能力、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都有较好的锻炼。
  通过以上三种项目驱动教学设计,对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作出新的尝试。
  四、项目驱动教学法对英语口语学习的意义
  (一)提供开放的口语操练环境
  在傳统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多注重书面知识的讲解,对口语环境营造的意识缺位。尽管一小部分老师也在大环境下做自己的探索,但学生的口语表达主动权流于形式,且环境较为单一,积极性普遍不高。而项目驱动教学法教学内容的自由性和广泛性,能够为传统课堂中学生发言大多只能围绕课文内容,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内容上的局限性提供更多解决思路。
  项目驱动教学法保证了素材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和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扮演引导而非主导作用,且“放任”学生进行自由英语口语交流演练,学生有时泛泛而谈,有时争峰相辩,在快慢交替、模拟情景、自由开放的语言交流环境中提高了个人的自我表达欲和口语能力。
  (二)学生口头素质的可观提升
  学生综合口语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语音面貌的极大改善。绝大多数项目参与者没有专门进行过英语语音训练,作为非母语学习者,且平时不可避地有单个背单词的习惯,因此在项目初始之际均有很大程度的发音缺陷,如无法区分一些近似元音、发音位置靠前、基本没有语调、倾向于一个一个词表达、无法根据意群断句等等,甚至很大程度影响倾听者的理解。
  在项目驱动教学法实践中,我们针对这一问题特意在每个项目环节中穿插了许多语音训练,学生从在理解大意的阅读开始改善,逐渐模仿原汁原味的语音语调并背诵,再把类似结构的语句举一反三有意识地应用到日常的口语交流中,教师在提高过程中不断给与支持与反馈,引导而非批判,学生在元音发音、音节重读、不同句型的语调结构、语篇中的连读与弱读等都有了显著改善。
  (2)口语流利度的可观提升。项目启动前,绝大多参与者在发音和流利度层面均有不小缺陷,少部分学习者平时有很好的语音习惯,在朗读文章时展现出优良甚至地道的英文发音,而一旦进入了面对面的对话环境中,语顿和停滞现象十分明显。这归根结底是没有建立语言应答的条件反射,以及英语思维建立的缺乏。
  在项目驱动教学法提供的实时、模拟、反馈的大环境下,学生在相对紧张的氛围中建立了许多基于词组和语句的条件反射,在以后遇到相同相似的场景时便免去了遣词造句的时间需求;此外,通过语言结构和语意内涵的不断对应,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感受并领会了一定的英语思维。这些无疑十分有利于其口语流利度的极大提高。他们逐渐能够条件反射说出生活中常用的物体、动作及描述等,并可用更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方式基本无障碍表达自己的想法。
  (3)其他有助口头素质能力的提升。项目驱动教学法不仅为参与者提供了多样开放的语言学习素材,更在学习后为其提供了思想表达展示的平台。
  在圆桌讨论环节,参与者围绕项目片段展示过的某个想换话题,平等有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思维的碰撞下最终汇总成一份极具包容性的报告。语言是思维的表达。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无疑是高质量输出的源泉。在辩论会环节,每个参与对象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演讲技巧,如话题的引出、过渡与转变,语速有了不断提高,说服力也更上一层楼,为语言表达锦上添花。
  (三)使参与者建立了许多优良的口语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建立在对口语表达的深入理解层面上。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步步推进,许多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方法与概念逐渐内化到每个对象的内心。参与者逐渐认识到口语的提高不只是单方面的进展,而是从语音到句法、从外在到内在、从语篇的模仿到思维的建立等等一系列复杂的进程,从而使众多参与者都养成了颇有裨益的语言习惯。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动下,传统课堂模式对口语能力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不足。而在现阶段对英语能力提升的诸多探索中,项目驱动教学法向我们展示出了卓有成效的推动作用。通过转换学生为主体,在传统课堂模式之外开展第二课堂,建立多样开放的口语表达环境,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索中既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在口语综合能力上也有了显著的进步。因此,项目驱动教学法不失为一次高校口语改革模式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马玲玲.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9(04):133-134.
  [2]王荻.项目驱动教学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92):17-18.
  [3]杨惠中.怎样提高英语听说能力[J].外语界,2008(01):7-10.
  [4]赵正平.项目驱动教学法浅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7):114-1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7389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