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蓝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总结了蓝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包括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组织化程度低,产销脱节严重,宣传引导力度不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力量薄弱等,并提出发展对策,包括:加强技术培训、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着力抓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深入宣传、强化组织培训,进一步优化全县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资源的配置,加强检测设备建设、培训或引进专业的检测人员等。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对策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切实解决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保障城乡居民消费安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蓝田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蓝田县从2006年开始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以来,一直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发展至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同时,由于一些客观方面的原因,蓝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要求,现就蓝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
  一、现状
  1.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加快发展
  到目前为止,蓝田县已先后建立了樱桃番茄、大杏、鸡蛋、樱桃、番茄、黄瓜、核桃、葡萄、草莓等12个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通过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水平明显改善。
  2.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稳步推进
  目前蓝田县已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41个、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2个,绿色食品认证6个,有机食品认证1个。“三品”种植面积达11万亩,无公害养殖规模达21.5万只。同时,2008年、2014年,蓝田大杏和蓝田樱桃分别获得农业部批准的地理标志产品。通过“三品”认证,极大地提升了全县农产品的价值与市场竞争力。
  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蓝田县从2006年开始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产品销售(批发和零售)市场和初加工企业进行监管,并建立监管档案。现在该县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和初加工企业基本能按照规定进行生产、加工、销售,并建立较为完整的相关档案。
  4.建立了标准化体系,制订了技术标准和操作技术规程
  这些年来,蓝田县逐步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监督检验所需要的政策、法规、管理、机构、人员等要素的综合,依法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进行监督。建立了标准化体系和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制订了技术标准和操作技术规程。在管理上,按照执行一个标准,确定一个主体,建立一份生产档案,培育一个产品标识的要求,创建了11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标准化推广面积1.4万亩,提高了标准化覆盖率。
  二、存在的问题
  1.受传统生产观念的影响,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农产品的生产涉及的范围广、时间长,优质优价尚未显现,受利益驱动,生产者不愿花费太多的金钱与精力在质量安全上下功夫。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有文化的青壮劳力绝大多数外出务工,留守的妇女、儿童和老人客观上也难以按无公害要求去组织生产。广大的消费者虽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仍以购买便宜产品为主,多数消费者对品牌产品很少问津,事实上即使是发达地区的农贸市场晚上闭市前购买便宜蔬菜的大有人在。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建设虽然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但相当一部分地方仍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真正落实到过程之中。根据随机调查,大部分农户虽然知道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概念,但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完全顾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部分农药使用仍十分普遍,安全间隔期制度不能完全执行;在化学肥料的使用上存在误区。重施无机肥,忽视有机肥,大量施用氮磷肥,很少施用钾肥,造成氮磷过剩,钾素不足,土壤中的氮、磷、钾比例严重失调,既浪费了资源,增加成本,又破坏了土壤结构。
  2.组织化程度低,产销脱节严重
  当前农业生产经营分散,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很低,生产操作管理难以统一规范。大部分农户生产的农产品以原始、初级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产销之间没有形成固定的供销合作关系,造成产销脱节,质量得不到保证,责任无法追溯,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需求。相对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难以满足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
  3.宣传引导力度不够
  近年来,在宣传国家产业政策、市场经济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及国际国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等方面缺乏力度,没有真正把政策、制度、要求完全灌输到生产者中去,生产者没有把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变成自身生产的自觉行动。
  4.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力量薄弱
  目前,蓝田县主要是用速测仪器对农产品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定性测定,且干扰因素较多,检测结果误差较大。定量检测参数较少。虽然配置了新的检测设备,由于检测能力不能适应新的检测项目和参数要求,检测人员不能专职开展各项工作。
  5.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蓝田县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农业投入品强制认证和准入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督抽查制度,因此对农产品质量监控缺乏有效的强制性约束手段。对单个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对初级农产品实施市场准入的监管等还难以有效到位。
  三、对策
  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为平台,以提高蓝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完善体系、建立制度、强化监管和加强宣传为重点,全面建成“產地准出,市场准入,标志溯源,实时监控,消费安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真正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从“基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和质量溯源,从而构筑陕西省一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1.加强技术培训,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要结合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加大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技术培训,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基础知识,提高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准确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和操作规范。加强法制法规、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整体素质。引导农产品生产者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为目标,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
  2.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壮大经济人队伍。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等形式,实行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产品生产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和组织化程度。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积极引导农民联户生产,统一品种,统一标准,努力打造优势品牌。
  3.着力抓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措施。加快农业标准化,坚持“统一、简化、协调、选优”原则,扩大示范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和产业效益,实现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运用。通过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进一步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 结合蓝田县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向种植户发放生产记录档案,对生产过程实行全程记录和质量监控,做到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质量。进一步加大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力度。在全县打造更多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品牌,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产品市場竞争力。
  4.深入宣传,强化组织培训
  广泛深入宣传,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全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通过新闻媒体、发放宣传资料、现场检测、举办培训班、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等形式,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信息和法律法规经常性的宣传,提高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指导消费者安全消费。
  5.进一步优化全县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资源的配置
  一是认真规划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的建设,明确职责,合理分工,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二是加强检测检验网络的建设,特别是要加强乡镇检测快速检测站和产地速测点的建设,明确各自分工,形成高效运行、完善配套的监测网络。
  逐步建立以市级监测中心为龙头,以县(区)监测站为依托,以乡镇检测所为基础,以农产品产销企业(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农产品产地、专业合作社及乡镇重点农产品集散地)内设检测室为补充的“三级四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形成“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监管模式。从上到下形成一个完备的监管网络,逐步建立职责明确、关系协调、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6.加强检测设备建设,培训或引进专业的检测人员
  引进必要的检测设备和专业的检测人员,是衡量蓝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是否达标的重要环节,也是随时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7.进一步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组织实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实施赋予了农业行政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逐步实现从以生产领域监管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转变;实现从行政推动为主,向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并重的转变。依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行政监督和行政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对生产、经营、加工、流通环节国家规定的禁用、限用农药、肥料进行检查,确保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安全。
  参考文献 :
  [1] 马世民,胡传峰.信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初探[J].河南农业,2001(2):34.
  [2]于造辉.丹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设想[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2):163.
  [3]薛宇,刘玉然,孙振国.邹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9):354,356.
  [4] 杨小明.都匀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J].植物医生,2010(1):42-44.
  [5] 王月勇,王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河南农业,2010(3):36-37.
  [6] 钱永忠,王芳,高山,等.新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1):13-15.
  [7] 李长健,徐丽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及具体对策研究[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2):62-66.
  [8] 赵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探讨[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27(1):49-54.
  [9] 刘毓侠,于传宗.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6):1-2,18
  [10] 李发新,王地动.关于济源市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的思考[J].河南农业科学,2007(10):5-7.
  [11] 高龙.巴东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践与经验[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3):21-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043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