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大数据的推广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信息膨胀、数据爆炸的今天,大学生作为最为活跃的群体,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获得信息表达渠道大大拓宽,大数据时代使得大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状态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流的教育方式,它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和责任感有重大的意义。面对迅猛发展的大数据浪潮,需要全新的教育模式的改变,如何适应与创新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需要深入思考和充分实践的重要战略课题,只有认真分析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变化、新挑战,并且不断创新方法和手段,能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创新
  一、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大众传媒业的迅猛发展,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以微博和微信抖音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异军突起,迅速得到大学生的接受和认可,新媒体发展态势加速推进大数据技术使用渐趋成熟,大数据市场的体量进一步放大,海量的数据处理、快速的数据传播及多样的数据体系,大数据时代悄然而至,大数据已深刻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给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也带来了巨大变革。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在教育领域, 大数据也为高校思政工作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人们的重心向网络、数据靠近,手机互联网逐渐成为人们感知数据的重要工具,也将产生大量的数据。将大数据时代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相结合,将大数据的思维、技术和方法等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和研究的全过程,推动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机结合,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信息化、科学化和快捷化。从微观角度讲,高校思政工作者通过学生考勤系统、微博微信等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内容形成大量数据,从大量的数据分析及时准确把握数据的变化原因及可能影响因素,将大数据作为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提高了思政工作教育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一)思想教育工作对象更加全面和复杂化
  在大数据环境下,思想教育工作的对象不在是特定的某些学生,而变成了全体学生,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教育者能够全面深入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教育工作对象更加全面,但与此同时,思政工作对象也变得更加复杂化,复旦大学教授嚴锋认为“新媒体正在改变我们的大脑认知和记忆结构。”大脑的工作方式不是线性的“单任务”状态,而是分布式的“多任务”状态。在大数据时代,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也逐渐多元化,丰富活跃的信息不断刺激人们的各种感官,多元化表达方式对感官的多重刺激,使抽象的还原为直观,直观的体现出抽象,人们不再习惯于被动接受信息,而是经常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和讨论者,由此可能带来的就是信息传播速度像滚雪球一样大。如大学生依赖网络、移动设备、数字电视、无线广播等多媒体工具和平台,有意或无意地接受知识信息,正能量与负能量信息的交汇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层次的分化的情况,也会带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多元化和复杂化。
  (二)大数据快速发展使高校现有的思政教育模式受到挑战
  在步入大数据时代,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变得界限模糊,把实体的现实与创造的现实连接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认知方式。而这种直接认知方式无形中剥夺了青年学生的独立性知觉,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虚拟时空”的存在,使青年学生不自觉地受这一存在形式的强制性影响,失去理性和自我。大数据时代,学生所学的知识不再是老师说的或者书本上的内容,边界不再那么清晰,大量碎片化的数据能够拓宽思政教育工作内容,但与此同时碎片化的数据对应的是浅表化的阅读和信息的复制粘贴,很难被人所真正理解和接受,浅表化的阅读更多的是短时性的记忆,记忆只有成为长时记忆,才能真正被人所掌握。
  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方法
  (一)思维方式上创新,发挥大数据优势互补效应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生存条件的改变必然会引起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的变化。传统思维方式由于缺乏有效的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工具,将学生复杂的思想和行为归纳为某种简单的模式,导致信息传播往往变成单向和封闭的,在大数据背景下,这种思维方式受到了挑战,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变革首先应该是教育思维和理念的变革。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做人的工作,首先应该创新思维方式,发挥大数据优势互补效应。因此,一要整合各部门数据,统一到大数据平台,重点在数据深度和内在联系上挖掘;二要对数据敏感,能够从海量的信息中找出能反映思想动态的价值取向的数据,在研究大数据相关性时,避免过于注重数据层面的准确性,偏离宏观把握学生动态变化的思想,应注重从不同数据之间相关性来探究学生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信息,如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二)创新思政教育载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力
  《大数据时代》的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明确提出,“在我看来,大数据是一种价值观、方法论,我们面临的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 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这是一场思维的大变革,更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你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去做大数据,并得到不一样的结果与好处。在信息技术深入发展的大环境下,自媒体时代到来,智能手机、移动电脑、各种社交网络进入高校,高校要积极跟进大数据时代,创新性思政教育载体,搭建大数据思政教育平台,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开展内容丰富多样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无形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主流思想更好的融入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之中,产生群体认同感。突破了传统教育思政载体的局限性,树立全新的大数据意识,注重大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挖掘各个数据点之间的相关性,利用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来指导工作,从数据分析中掌握大学生情感与思想动态的变化,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开展相应的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将大数据时代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适应。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教师作为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的主体,在大数据时代,如果高校工作者不能有意识的培养大数据意识,研究大数据技术,掌握大数据的使用能力,提高对大数据的敏锐洞察能力,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工作要求扩大自己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这将必然影响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首先应积极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数据素养,主动有意识的接受新的信息,并提高信息的筛选甄别能力,不断创新突破,运用大数据得到的信息对学生进行挖掘、分析,掌握大学生的认知思维特点,选择符合大学生认知规律的教育内容,同时在群体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每个学生进行全方位分析和个体化辅导,密切关注好每个学生的情绪情感动态,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带来的的优势让大学生在大数据平台中发表自我看法,真正做到思政教育的内容入脑入心。同时也要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网络平台实现了大数据和海量信息的即时共享,学生获得信息知识的手段也从单一的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变为开放共享的网络视频课程的学习,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和便捷,教师应充分利用易班、微信、微博、论坛等,对思政教育模式不断优化,对现有教学资源不断整合,满足学生多元化的要求,同时开发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思政教育课程、个人微信公众号或论坛等,利用大数据交流公共平台更好的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搜狗百科.“大数据时代”词条.引自大数据时代(巨量资料(IT行业术语))[DB/OL].https://baike.sogou.com/v57928764.htm?fromTitle=%E5%A4%A7%E6%95%B0%E6%8D%AE%E6%97%B6%E4%BB%A.
  [2] 徐瑞哲.新媒體改变大脑的认知记忆结构[N].解放日报,2011-10-12(004).
  [3] 百度文库.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策略分析[D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eef4c4f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e5.html.
  [4] 寻找通往未来的钥匙[N].人民日报,2013-02-01(23).
  [5] [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盛杨燕,周涛,译.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
  基金项目:文章为教育部重点课题《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上海为例》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JDSZK012。
  作者简介:杨晓哲(1990.05- )女,山西晋城人,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757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