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急性抑郁发作的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燕桃 于 欣
[关键词] 拉莫三嗪;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抑郁;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9.4、R749.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11-00768-02
双相抑郁发生普遍,有的病程长,合并生活质量低和高自杀风险,应和躁狂一样积极处理。国外已证实拉莫三嗪对双相抑郁发作急性期治疗有效,不增加循环或转躁狂风险,有延缓双相抑郁复发的效果。有证据显示拉莫三嗪、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都具备成为长效情感稳定剂预防双相情感障碍复发的潜能。尤其在预防双相抑郁复发方面拉莫三嗪有优势,但对躁狂急性期治疗没有效果。拉莫三嗪耐受好,常见副作用有头痛、失眠和困倦。Bowdent根据8项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总结拉莫三嗪副作用等同于安慰剂,不引起情绪波动、性功能障碍、体重增加、撤药综合征等。国内拉莫三嗪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经验尚在积累中。本研究初步探讨拉莫三嗪治疗中国双相抑郁患者急性期的疗效、安全性、耐受性,为随机对照研究做准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门诊和住院患者,年龄16~65岁,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美国精神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一Ⅳ)双相Ⅰ型障碍目前为轻到中度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包括双相障碍目前为混合发作,伴有精神症状,双相障碍Ⅱ型,自杀倾向突出。2004年12月~2005年2月人组11例。入组病人11例,男:女=4:7,年龄35.7±5.2岁,病程81.6±33.3月,首发抑郁年龄30.4±5.0岁,首发躁狂年龄31.0±5.0岁。6例有多次抑郁发作史。
1.2 方法2004年8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使用GlaxoSmithKllne生产的拉莫三嗪(利必通)进行8周的双相抑郁治疗,采用开放性临床观察.对比治疗前后的疗效。前4周拉莫三嗪单药滴定加量,第5和第7周以Hamilton抑郁量表-17项(HAMD-17)减分率≥20%为区分值,决定继续单药治疗或附加赛乐特治疗。拉莫三嗪剂量50毫克~200毫克/天(拉莫三嗪药品说明)。赛乐特剂量根据临床症状和严重程度调整。评定工具采用HAMD-17、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MADR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治疗2、4、6、8周末的疗效和显效时间。
1.3 统计方法 描述性统计
2 结 果
2.1 拉莫三嗪疗效 6例被试完成观察。HAMD17项平均减分率2周11.4%、4周23.5%、6周29.2%、8周32.6%。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总分平均减分率2周11.0%、4周28.6%、6周32.9%、8周34.7%。临床总体印象量表严重程度平均分为0周2.8、2周2.8、4周2.7、6周2.3、8周2.1。治疗总有效率54.54%,治疗4周开始显效(按HAMD-17项减分率≥20%计算)。
2.2 拉莫三嗪剂量、耐受和安全性
完成被试平均剂量104.91毫克日,日剂量50~200毫克。1例合并赛乐特治疗4周,赛乐特平均日剂量22.5毫克。4例次临时合并苯二氮草类镇静药治疗失眠。完成被试无皮疹发生。治疗中常见不适主诉为头晕、恶心、头痛,多在2周出现,自行缓解。
2.3 依从性 5例脱落,脱落率45.5%。1例用药6周,1例4周,2例2周,1例3天。脱落原因:转躁狂2例,皮疹2例,撤回知情同意1例。1例皮疹与加药快有关。停药和抗过敏治疗对消除皮疹有效。
3 讨 论
既往研究证实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抑郁发作有效,但对躁狂效果不明显。国内尚未见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使用拉莫三嗪治疗的研究。本研究初步验证拉莫三嗪的抗抑郁效果在治疗4周时开始起效,治疗8周时有肯定的疗效。影响抗抑郁作用起效的因素可能与加药速度有关,这一点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6例被试无一例出现皮疹,生化指标、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复查结果均正常,初步显示拉莫三嗪耐受良好,副作用小。脱落病人皮疹出现在用药2周时,加药速度快皮疹风险可能增加。脱落率近50%,原因可能与人组病人病程长、曾有过多种药物治疗、本治疗用药加药速度慢有关。2例转躁狂患者用药2到4周,其中1例为快速循环型。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小,尚不能说明拉莫三嗪治疗和转躁狂的关系。待扩大样本量,增设随机对照观察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抑郁的疗效。
责任编辑 张卫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498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