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母婴同治婴儿湿疹30例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观察患儿母亲内服参苓白术散加减,婴儿外洗皮炎汤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59例婴儿湿疹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患儿母亲内服参苓白术散加减,1d 2次。患儿局部外洗皮炎汤,1d 2次。对照组患儿采用局部外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1d2次。2组均5d后观察皮损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根据皮损面积、皮疹情况计算2组总有效率,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内外并治婴儿湿疹疗效高,安全无毒副作用,且可反复使用,并无药物疗效的递减性及依赖性。
  关键词:母婴并治;参苓白术散加减;外洗皮炎汤;婴儿湿疹
  中图分类号:R758.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3-0050-02
  婴儿湿疹是小儿常见的皮肤疾患,病情且反复发作,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及美观。临床上常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他克莫司等,副作用较大,不能长期坚持使用。2013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采用患儿母亲内服参苓白术散加减,婴儿患部外洗皮炎汤洗剂,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9例患儿均来源于本院皮肤科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男17例,女14例,月龄1.5-5月,平均月龄3月;病程5-10 d。对照组男15例,女14例,月龄2-6月,平均月龄3.5月,病程3-8 d。2组患儿在病例数、性别、月龄、病程、疾病情况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患儿月龄1.5月-7月;符合婴儿湿疹临床诊断标准[1]:有红斑、鳞屑、浸渍、糜烂、结痂等;皮损限于头、面部患儿;母乳喂养;其母中医辨证为脾虚湿蕴证: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
  1.3 排除标准 非母乳喂养;月龄<1.5月或>7月以上患儿;皮损涉及躯干、四肢的患儿;对中草药及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过敏者;母亲有哮喘、过敏性鼻炎史者;患儿母亲不能配合者。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 患儿母亲采用内服参苓白术散加减。组成:淮山药10 g,茯苓10 g,炒白术10 g,炒扁豆10 g,薏苡仁30 g,陈皮10 g,莲心6 g,焦山楂10 g,赤小豆15 g,红枣5枚,生甘草5 g。根据患儿局部皮损暗淡,不热,脂津较少,流淡黄色稀水,结痂厚,大便次数多,或伴有绿色稀便,湿重于热者加泽泻10 g,苍术10 g;若患儿局部皮损潮红、灼热,脂津多,粘稠有腥臭味,大便干或稀绿色,热重于湿者加金银花20 g,黄芩10 g。煎汤取浓汁200 mL,1 d早晚2次口服。婴儿外洗皮炎汤。组成:金银花20 g,连翘20 g,野菊花30 g,蒲公英30 g,白鲜皮20 g,地肤子20 g,土茯苓15 g,牡丹皮10 g,苦参10 g,紫草15 g,马齿苋30 g,蛇衣10 g。若有糜烂、渗出者加儿茶10 g,白及6 g。上方煎汤待温后清洗患处,1 d 3次,自然晾干,勿用清水清洗。对照组患儿患处外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商品名:尤卓尔,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095),1 d 2次,轻柔至完全吸收。2组均治疗5d后观察疗效。
  1.5 疗效标准[2,3]包括皮疹情况及皮损面积,采用4级评分法,按无、轻、中、重度分别记为0-3分。皮疹情况分为轻度:红斑、鳞屑;中度:红斑、鳞屑、浸润;重度:红斑、鳞屑、浸润、渗液、结痂。皮损面积分为轻度<10 cm2;中度10 cm2-20 cm2;重度>30 cm2。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治愈:疗效指数>90%;显效:疗效指数60%-90%;好转:疗效指数20%-59%;无效:疗效指数<20%。总有效率为治愈加显效计。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 治疗结果
  2.1 临床疗效 2组患儿治疗5 d后结果见表1。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5)。
  2.2 不良反应 2组患儿及治疗组患儿母亲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婴儿湿疹俗称“奶癣”。《诸病源候论》谓之“胎癣”,《外科心法要诀》称之“胎敛疮”。“此证生婴儿头顶或生眉端,又名奶癣。痒起白屑,形如癣疥,由胎中血热,落草受风缠绵,此系干敛;有误用烫洗,皮肤起柔,瘙痒无度,黄水浸淫,延及遍身,即成湿敛”。多发生于婴儿出生后数天至数月内。好发于头面部皮肤,其他部位也可发生。初起粟粒大小丘疹,瘙痒,若处理不当,蔓延成片,糜烂、渗液、结痂、脱屑等各种表现。
  本病多因小儿形气未充,脾胃脆弱,或饮食失调,或乳母过食肥腻荤腥、炙烤辛辣,以致小儿脾胃受损,运化失司,促使内湿生成,湿郁化热,湿热蕴于肌肤,浸淫发于皮肤。又因湿为重浊有形之邪,湿性粘滞,故奶癣常缠绵不愈,经常复发。参苓白术散方中淮山药甘平,归肺、脾、肾经。补脾养胃,益肺固肾,养阴生津。其不燥不腻,长于健脾和胃,补中益气、渗湿止泻。《本草求真》曰“山药,本属食物,古人用入汤剂,谓其补脾益气除热。”茯苓甘淡,其性平和,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甘则补,淡则渗,健脾胃,渗水湿,畅气机,为补中益气之常用药。白术甘、苦、温,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能健脾胃、升清阳、养心神,为健脾补气之要药。扁豆健脾和中,祛暑化湿。薏苡仁甘淡,入脾、肾、肺经,利水渗湿、清热排脓、健脾止泻。陈皮行气健脾,燥湿化痰。莲心清心祛热。焦山楂消食导滞,化瘀行积。赤小豆利尿消肿,解毒排脓,为补利兼施之渗湿品。红枣补脾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甘草《本草正》称“国老”,益气补中,清热解毒,调和药性。全方具有健脾除湿,清心泻火的功效。外洗皮炎汤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长于清气分热邪,解火毒,消痈肿,为疮疡要药。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长于解毒疗疮。野菊花属清散苦伐之品,长于解毒散结,清热泻火。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地肤子祛湿止痒,利尿通淋。土茯苓功专清热解毒。丹皮清熱凉血,活血散瘀。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为燥湿杀虫之要药。《药性论》记载白鲜皮“治一切热毒恶风,风疮疥癣赤烂……”。苦参能“祛风逐水杀虫,治大肠疥癞。”现代药理研究金银花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4],连翘对细胞免疫反应起到有效抑制和调节作用[5],并可治诸痈肿,疔毒及一切内痈外痈[6]。白鲜皮、地肤子具有抗变态反应及抗微生物作用。苦参中苦参碱有抑制变态反应的作用[7]。现代医学认为湿疹的病因与微生物等因素有关[8]。紫草解毒透疹,凉血活血。《名医别录》说“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渣。”马齿苋清热利湿,解毒疗疮。《食疗本草》曰“湿癣、白秃,以马齿膏和灰涂效。”蛇衣祛风杀虫止痒。取其散行之性入络搜邪,即《临证指南医案》所谓“辄仗蠕动之物,以松透病根。”纵观全方具有清热解毒,除湿凉血,祛风止痒之功效。切中病机,故获良效。
  由于小儿脾常不足,脏腑柔弱,喂药困难,通过患儿母亲内服药,药食同源,改良乳汁,以达健脾益气,除湿补中,改善乳母的身体素质,增强患儿身体免疫力。局部中药药汁外洗,通过肌肤、毛窍,直达病灶,发挥更佳药效,增强皮肤的新陈代谢和修复能力,保护皮肤的屏障功能,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扶正祛邪,内外并治。避免了小儿皮肤娇嫩,使用糖皮质激素药而致的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毒副作用,且可以长期、反复使用,并无药物疗效的递减性及依赖性。同时,患儿母亲需饮食清淡,忌食鱼腥、海鲜、公鸡,辛辣刺激之品,以防止复发。
  本研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由于用药时间短,但在改善患儿体质,预防复发、小儿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中药反复使用等方面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730-736.
  [2]李雪莉,黄玉成.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酒渣鼻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6):12-13.
  [3]张洁,李冬芹,代永霞.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5):289-290.
  [4]范华云,肖经苪,陈伟炳.龙珠软膏联合加味四妙勇安汤及五水头孢唑林钠治疗丹毒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5,36(8):1021.
  [5]张超,童佳兵,王彬.解毒消肿中药灌肠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观察[J].陕西中医,2015,36(8):1019.
  [6]高雷,路波.三黄二花汤内服与外洗方治疗女性痤疮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3,34(11):158.
  [7]李华,王霞芳.王霞芳治疗小儿湿疹经验[J].四川中医,2011,29(11):2.
  [8]赵红,相宏杰.“芪归养血汤”配合中药外洗治疗脾虚血燥型手足湿疹29例[J].江苏中医药,2015,47(3):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643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