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雷公藤多苷和咪唑斯汀联合治疗对皮炎湿疹的疗效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分析雷公藤多苷和咪唑斯汀联合治疗对皮炎湿疹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皮肤科接受治疗的皮炎湿疹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的不同,将患者平均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雷公藤多苷和咪唑斯汀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对治疗后的疗效进行比较,记录治疗前后的IL-2、IL-6与CRP检测结果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L-2、IL-6与CRP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7%)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2.50%)。结论:使用雷公藤多苷片和咪唑斯汀片联合治疗皮炎湿疹,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咪唑斯汀;皮炎湿疹;雷公藤多苷;疗效
  【中图分类号】R8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2-073-02
  皮炎湿疹在皮肤科属于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剧烈瘙痒、多样性皮炎,且易反复,顽固难根治,对患者的生活、工作、甚至心理均会造成严重影响。目前治疗皮炎湿疹的主要方法是给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虽疗效较好,却有明显的不良反应,还会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停药后的复发率较高[1]。为找到更好更安全的治疗方法,有相关研究显示雷公藤多苷与抗组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治疗免疫系统方面的疾病效果理想且安全[2]。本院采用雷公藤多苷和咪唑斯汀联合治疗皮炎湿疹,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皮肤科接受治疗的皮炎湿疹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的不同,将患者平均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26-45岁,平均年龄(33.4±5.4)岁,病程0.5-6年,平均病程(3.3±1.2)年;对照组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27-45岁,平均年龄(34.2±5.6)岁,病程0.5-6年,平均病程(3.2±1.3)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入选者均满足《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中的有关诊断标准[3]:患者皮肤均出现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等,分散于四肢、躯干部位,且伴有程度不一的灼热和瘙痒;患者年龄>20岁;自愿参加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排除纳入前一周内使用过抗组胺、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的患者;排除伴有严重脏器疾病患者;排除皮炎湿疹患于肛门及外阴处患者;排除哺乳期、孕期妇女;排除依从性较差者。
  1.4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雷公藤多苷和咪唑斯汀联合治疗。雷公藤多苷片(生产厂商:浙江得恩德制药有限公司),口服,一日3次,每次按照1-1.5mg/(kg·d)服用;咪唑斯汀缓释片(生产厂商: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口服,一日1次,每次1片。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服用方法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21天。
  1.5 观察指标 (1)疗效观察。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无瘙痒症状;显效:临床症状改善良好,仍有瘙痒,但不明显;有效:临床症状改善一般,仍有明显瘙痒症状;无效:临床症状稍有改善或无好转,仍有明显瘙痒症状。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使用美联免疫吸附(ELISA)来检测IL-2、IL-6,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三)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療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6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7.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当计量资料为正态分布时用x±s描述,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IL-2、IL-6与CRP结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2、IL-6与CRP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2、IL-6与CRP检测结果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IL-2、IL-6与CRP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局部灼热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2例出现局部灼热感,3例出现刺痛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皮炎湿疹发病因素有内外两种,内因与自身的新陈代谢、遗传及免疫功能等有关,外因与化学制剂、化妆品、花粉等有关[4]。而目前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物以抗组胺、糖皮质激素类为主。本文对皮炎湿疹采用的是雷公藤多苷片和咪唑斯汀片联合治疗,其研究结果显示,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仅给予患者咪唑斯汀片治疗的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2、IL-6与CRP检测结果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是观察组的IL-2、IL-6与CRP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两种药物联合治疗不仅疗效好,而且安全性高。
  雷公藤多苷片属于中药制剂,该药能有效遏抑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继而控制体液的免疫作用,有利于皮肤微循环改善;但是大剂量的服用该药则会出现不良反应。咪唑斯汀属于新型受体拮抗剂,改药对抗组胺和抗过敏均具有抑制作用,可通过作用于5-脂氧合酶代谢来对炎症因子的释放进行抑制,效果显著而且安全性高。可仅使用该药同样会出现不良反应。然而当雷公藤多苷和咪唑斯汀联合使用时,这两种药则可以协同作用,不仅有效降低了雷公藤多苷片的服用剂量,也有利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降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也降低了炎症因子水平,进而使疗效得到提高。
  综上,使用雷公藤多苷片和咪唑斯汀片联合治疗皮炎湿疹,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民厚.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皮炎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药物与临床,2018,(14):117-119.
  [2] 顾清,尤本明,杨帝顺,等.基于纳米乳 -凝胶技术的雷公藤多苷纳米载体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73-78.
  [3]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1):5-6.
  [4] 熊爱君,胡玉莲.雷公藤多甙片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7,25(6):693-6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151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