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益生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生菌治疗, 两组均治疗60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脂肪肝指数(FLI)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移酶(GGT)]。结果 经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38/4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32/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 P=0.043<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LB、TBIL、AST、ALP、GGT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ALP、GGT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ALP、GGT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LI均<60,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LI<30所占比例为6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1, P=0.025<0.05)。结论 益生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显著, 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益生菌;多烯磷脂酰胆碱;非酒精性脂肪肝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8.052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排除过量饮酒史, 以肝实质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发病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相关, 发病机制临床尚未明确。经临床研究反馈,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肠道菌群变化有密切关系, 从肠道菌群着手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为此特选取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讨益生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中, 男29例, 女11例;年龄22~55岁, 平均年龄(32.62±7.57)岁;对照组患者中, 男30例, 女10例, 年齡23~57岁, 平均年龄(33.04±8.0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均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均<60岁;③ALT均≥标准数值范围2倍。排除标准:①由肾脏疾病或自身免疫疾病导致的高脂血症、酒精性脂肪肝、各种病毒性肝炎患者;②合并心脑血管等其他器官病变的原发性疾病患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④精神病患者;⑤观察期间合并其他用药的患者, 用药依存性较差的患者。
  1. 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健康教育、合理饮食指导、有氧运动等基础治疗, 根据患者体重、身高、体脂含量等情况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 456 mg/次, 3次/d, 口服治疗60 d。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生菌治疗, 选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 3粒/次, 2次/d, 可与多烯磷脂酰胆碱一同口服, 治疗60 d。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服用其他药物, 均按医嘱服药[2]。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FLI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LB、TBIL、AST、ALP、GGT)。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个等级, 其中①治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超声检查未发现脂肪肝, 且肝功能正常;②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消失, 超声检查好转, 肝功能指标≤上限1.25倍;③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明显减轻, 超声检查好转, 肝功能指标轻度异常, 但较之前好转;④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 超声检查脂肪肝无改善, 肝功能指标明显异常。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采用FLI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评估标准, FLI>60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可疑性极大, 30≤FLI<60为可疑非酒精性脂肪肝, FLI<30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消退[3]。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38/4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32/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 P=0.043<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LB、TBIL、AST、ALP、GGT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ALP、GGT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ALP、GGT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治疗后FLI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FLI均<60,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LI<30所占比例为6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1, P=0.025<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逐渐呈现上升趋势, 且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 肝脏作为人体的消化系统, 和胃肠一样为人体提供消化代谢作用, 一旦发生病变, 会导致很多机体功能运作失常。大量临床研究表明, 肠道菌群的改变影响着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理发展, 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肠道原有的益生菌群减少, 革兰阴性菌大量繁殖, 革兰阴性菌会释放脂多糖(LPS), 肠道内脂多糖增多则会导致肝细胞脂质过氧化, 增高线粒体内K+的通透性, 甚至可激活胰岛素等细胞, 释放炎性因子, 加重肝脏炎症表现[4, 5]。临床建议口服益生菌, 补充肠道有益菌, 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 有利于改善肠动力, 加快肠道屏障功能的恢复, 促进毒素尽快排除体内, 减少体内毒素的沉积, 有利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身体康复。何周桃等[6]学者的研究表明, 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杆菌等益生菌的菌落增多, 可以有效缓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表现, 改善肝功能及血脂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 经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38/4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32/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 P=0.043<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LB、TBIL、AST、ALP、GGT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ALP、GGT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ALP、GGT均明顯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LI均<60,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LI<30所占比例为6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1, P=0.025<0.05)。上述结果与何周桃等[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益生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显著, 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 值得临床推广, 可使更多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竺狄芳, 赵白云, 朱梦飞, 等. 决明降脂片与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7, 33(10):942-944.
  [2] 温晋锋, 叶国良, 张海霞, 等.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11):13-15.
  [3] 袁丽, 梅璐, 于泳, 等. 益生菌干预合并糖调节受损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疗效分析.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7, 29(12):1424-1427.
  [4] 姚芳芳, 黄煌, 白利梅, 等. 益生菌联合低聚果糖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17, 37(7):527.
  [5] 赵伶, 任婷婷, 祝娟娟, 等. 蓝莓原浆联合益生菌灌胃治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及其机制. 山东医药, 2016, 56(47):32-35.
  [6] 何周桃, 徐灿霞, 韩向阳, 等. 益生菌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细胞因子表达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 37(23):5878-5880.
  [收稿日期:2018-10-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34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