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的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60例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尿流率以及IPS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尿流率相对于对照组较高,IPSS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尿流率,降低IPSS评分。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1--01
  前列腺增生以及慢性前列腺炎主要发生于中青年男性,患者会出现排尿异常以及骨盆区不适或者疼痛症状对其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均有严重影响,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来改善疾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1]。本次研究对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范围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对象为60例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组别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年龄在50~71岁之间,平均年龄(60.5±6.5)岁。对照组年龄在51~72岁之间,平均年龄(61.5±6.5)岁。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均在研究标准内(P>0.05)。前列腺液镜检查指标EPS:(1)白细胞(WBC)<10个/HPF;(2)红细胞(RBC)<5个/HPF;(3)可见磷脂小体以及精子;(4)老年人可见淀粉样体以及颗粒细胞。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患者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国药准字 H20000681;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 0.2mg/粒),0.2mg/次,1次/d,于餐后服用。
  1.2.2 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益肾清浊汤服用,药方为甘草5g,川牛膝、王不留行、泽兰、丹参、红花、桃仁、黄芩各10g,炒甲珠6g,生牡蛎30g,随证加减,若排尿时淋涩痛者加黄柏皮以及败酱草各10g,白花蛇舌草以及蒲公英各15g;若下腹疼痛者加大黄6g、元胡10g;合并冠心病以及高血压者加血竭4g、黄芩10g以及生地黄30g。治疗期间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同时可对患者进行坐浴治疗,取生大黄与泽泻各50g、大皂角60g以及2根大葱,将其加入2000mL的水中煎煮20min,之后对会阴部位进行熏蒸,待水温合适时进行坐浴30min,2次/d。
  1.3 疗效观察指标 对尿流率以及IPSS评分进行分析。采用IPSS评分评定患者的前列腺症状,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的前列腺恢复越好[2]。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所采用的软件为SPSS17.0,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的资料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結果
  各项指标比较发现,观察组尿流率相对于对照组较高,IPSS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前列腺增生患者发病早期会出现夜晚排尿频繁以及尿频等症状,还会出现排尿困难现象,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逐渐出现尿道狭窄以及尿不净等情况,导致出现尿潴留。慢性前列腺炎是前列腺增生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较高且逐年上升,对患者的生育功能有严重影响,并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患者以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3]。
  中医认为前列腺增生属于“精浊”以及“淋症”范畴,主要由于外毒入侵以及生活压力所导致,患者主要表现为会阴、尿道以及睾丸不适等症状,长时间会出现精气浑浊以及肾阳亏虚等症状。采用中药治疗不但可增加患者的免疫力,还可调和阴阳,使得细胞的吞噬作用不断提高,在消除炎性的同时还可改变患者的尿动力。在中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西医治疗可取得清利湿热以及活血化瘀的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顺利排尿,避免导致病情恶化,研究中治疗后患者的尿流率以及IPSS评分均得以改善,这与孙万科[4]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尿流率,降低IPSS评分。
  参考文献
  许崇伟.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2):205-207.
  刘维,张发,李可宝.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08):88-89.
  刘波,钱春雷.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9):59-60.
  孙万科.经尿道等离子体电切术在前列腺增生伴膀胱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75-7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240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