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药物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药物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药物治疗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流程进行护理, 观察组患者采取急诊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转诊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护理人员健康知识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分诊时间、转诊时间分别为(0.49±0.10)、(35.49±4.48)min,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36±0.32)、(68.01±5.00)min, 护理人员健康知识评分为(86.28±4.49)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2±10.32)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护理态度、健康教 育、治疗性护理评分分别为(9.62±0.10)、(9.55±0.09)、(9.82±0.19)、(9.55±0.28)分,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8±0.49)、(7.80±0.50)、(7.90±0.50)、(7.90±0.19)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 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药物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可节省患者急救时间, 有利于改善其预后;同时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 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急诊临床护理路径;急性脑梗死;药物治疗;应用效果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 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存质量均会造成严重的威胁[1]。该疾病发病突然, 进展迅速, 必须在短时间内快速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抢救, 才能减轻脑部缺血缺氧所造成的后遗症[2]。本研究采取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对30例急性脑梗死药物治疗患者进行护理, 取得了满意的应用效果,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药物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3]且均已通过CT确诊。其中, 男35例, 女25例;年龄40~69岁, 平均年龄(60.55±3.55)岁;首次发病到就诊时间1~36 h, 平均首次发病到就诊时间(15.50±7.32)h。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17例, 女13例;年龄40~69岁, 平均年龄(60.30± 3.50)岁;首次发病到就诊时间1~36 h, 平均首次发病到就诊时间(15.00±7.32)h。对照组患者中, 男18例, 女12例;年龄40~69岁, 平均年龄(60.45±3.32)岁;首次发病到就诊时间1~36 h, 平均发病到就诊时间(15.15±7.32)h。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首次发病到就诊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在接诊后, 急诊医生应尽快判断患者病情, 护理人员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护理, 并且给予常规心电图监测和吸氧治疗。
  1. 2. 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取急诊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
  1. 2. 2. 1 加强急诊护理人员的相关培训 相关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专业技能、理论知识, 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必须对急性脑梗死的疾病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在开展护理抢救时, 可熟悉地按照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循序渐进地开展护理工作, 保证急诊临床护理路径能够顺利进行。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提供紧密连贯、系统全面的护理服务, 对患者整个护理流程的全部环节加强护理服务。确保护理流程科学、有效、安全, 杜绝一切护理不良事件。针对科室各个岗位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明确每个岗位的护理人员职责。
  1. 2. 2. 2 建立急诊护理流程 患者就诊时, 必须对其资料进行全面了解和整理, 对患者的癥状特点进行观察, 判断其病情进展。安排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负责制定急诊临床护理路径计划, 包括接诊护理、手术护理、术后护理、出院指导。在接诊后, 需告知患者家属, 让他们了解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 并且需征求其同意后才能够开展。
  1. 2. 2. 3 接诊护理 护理人员接诊前需充分准备齐全全部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并且提前通知科室做好准备, 当患者到达医院后, 快速为其进行急救。同时, 安排其他护理人员负 责带领家属进行挂号, 不需要等到挂号后再对患者进行急救。
  1. 2. 2. 4 急救过程中的护理 积极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和病情评估。在此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和医生紧密配合工作, 协同医生记录患者的病情特征, 协助其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 定期巡视患者并观察其病情变化。当患者感到不适时, 应及时告知医生并按照医嘱对其进行抢救。
  1. 2. 2. 5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后需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突发病情, 对手术不了解, 加之情绪波动、心理恐惧, 难以配合手术顺利进行。因此, 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需告知患者手术的目的、意义、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并且把手术可能存在的风险告知患者, 让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转诊时间、健康知识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通过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评估护理人员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总分为100分, 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知识掌握越好。护理满意度评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护理态度、健康教育及治疗性护理 4个方面, 每个方面10分, 总分40分, 分数越好表示患者护理满意度越高[4]。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分诊时间、转诊时间及护理人员健康知识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分诊时间、转诊时间分别为(0.49±0.10)、(35.49±4.48)min,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36±0.32)、(68.01± 5.00)min, 护理人员健康知识评分为(86.28±4.49)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2±10.32)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护理态度、健康教育、治疗性护理评分分别为(9.62±0.10)、(9.55±0.09)、(9.82±0.19)、(9.55±0.28)分,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8±0.49)、(7.80±0.50)、(7.90±0.50)、(7.90±0.19)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率高, 会导致患者丧失语言功能、运动功能, 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 危害程度极其严重[5, 6]。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还能减少患者后遗症的发生, 改善其生存质量。
  本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流程进行护理, 观察组患者采取急诊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分诊时间、转诊时间分别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护理人员健康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統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护理态度、健康教育、治疗性护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药物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令人满意。
  综上所述, 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药物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可节省患者急救时间, 有利于改善其预后;同时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冬花.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急诊早期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基层医学论坛, 2018, 22(24):3393-3394.
  [2] 闫惠芳. 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药物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社区医学杂志, 2017, 15(13):85-86.
  [3] 黄娥列, 王芳.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17):66-67.
  [4] 刘志侠, 曹长英. 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 34(8):1070-1072.
  [5] 袁治玲.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24):177-178.
  [6] 李冰.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6):266-267.
  [收稿日期:2018-09-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37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