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重症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重症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30例重症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 均给予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預, 观察患者的血点部位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女性患者血点多出现在背部, 男性患者血点多出现在前胸及腋下部位。30例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男性患者白细胞水平为(8±1)×109/L, 女性患者白细胞水平为(3±2)×109/L, 男性患者血小板水平为(200±10)×109/L, 女性患者血小板水平为(150±20)×109/L, 男性患者谷丙转氨酶水平为(716±2)U/L, 女性患者谷丙转氨酶水平为(39±1)U/L, 男性患者钠离子为(124±1)mmol/L, 女性患者钠离子为(136±2)mmol/L。30例患者中28例患者好转出院, 2例患者死亡。结论 重症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加强对症护理及严密观察病情, 可对疾病的治疗及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严格消毒隔离是防止病毒传播和感染的有效方法, 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重症护理;布尼亚病毒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7.108
  新型布尼亚病毒是一种由蜱虫进行传播的病毒, 在传统的感染性病毒中该类病毒属于较新的病毒。从目前来看, 这一病毒主要由蜱传播, 且可以治疗, 但是存在病死的情况, 因此, 在对患有重症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时需要对患者进行更加高质量的护理工作[1]。另外, 该疾病经常会引发更多的并发症,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就是其中之一, 感染后出现较为明显的发热现象,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2]。本文着重分析了重症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接诊的30例重症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 人院时均神志不清。患者中男18例, 女12例;12例患者存在糖尿病史, 20例患者存在高血压, 3例患者存在肝、脏、肾等疾病。患者均来自于农村, 入院前均出现过蜱虫叮咬现象。患者入院后进行全身检查, 20例患者体中剥离出蜱虫;30例患者均出现发热现象, 发热等级为高热, 经全身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体内病毒抗体为阴性, 经防控中心检测患者体内布尼亚病毒均为阳性, 随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确诊。
  1. 2 方法 患者入住重症医学科, 均为单人病房, 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隔离, 实施虫媒隔离及接触性隔离, 确保患者不会出现病毒感染传播现象, 并进行血液隔离以及体液隔离, 隔离均为保护性隔离[3]。给予患者进行血浆输注、降颅内压、调解离子以及白蛋白、红细胞、营养心肌、感染抵抗和病毒抵抗等对症治疗[4]。并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①病情观察:首先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 分析患者在治疗中容易发生的并发症并进行针对临床护理, 对病情进行及时观察[5]。②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实时检测, 对患者的体温每4小时进行1次测量, 检测患者生命体征, 当患者出现高热现象时需要隔离, 进行药物退热, 并在0.5 h后测量其体温。③记录和统计出入液体量:护理中对患者的出入液体量进行统计, 对大便失禁患者进行大便称重, 对尿液进行留置, 准确的记录患者液体量。④观察发热情况:实时监测患者发热情况, 对持续高热不退患者应当注意其是否出现感染情况, 并且关注患者皮肤是否在高热情况下出现瘀点、瘀斑等情况[6]。⑤观察护理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首先, 患者在进行充分隔离后需要保障其床铺的干净清洁, 对患者每日进行注血制品速度的监控, 实时了解患者的注血凝血情况, 出现异常反应及时向医师反应。⑥营养管理:为了更加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护理中对患者的营养情况管理也非常重要, 护理中发现部分患者出现了神志不清现象, 需要对患者进行胸外营养以及场内营养的补充。⑦感染护理: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感染护理, 对患者进行病毒感染隔离, 在室内规定人员总数, 不得超越, 减少室内人员流动, 戴帽子、口罩, 穿隔离衣, 接触患者前后均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做好相关的消毒工作[7]。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血点部位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2 结果
  女性患者血点多出现在背部, 男性患者血点多出现在前胸及腋下部位。30例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男性患者白细胞水平为(8±1)×109/L, 女性患者白细胞水平为(3±2)×109/L, 男性患者血小板水平为(200±10)×109/L, 女性患者血小板水平为(150±20)×109/L, 男性患者谷丙转氨酶水平为(716±2)U/L, 女性患者谷丙转氨酶水平为(39±1)U/L, 男性患者钠离子为(124±1)mmol/L, 女性患者钠离子为(136±2)mmol/L。30例患者中28例患者好转出院, 2例患者死亡。
  3 讨论
  重症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现阶段一种新型的感染病, 该疾病的死亡率较高。本研究选取30例患者均为重症患者, 人院时均神志不清, 患者及家属对该疾病不了解, 以致忽视并耽误病情, 严密观察并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及护理, 并预防并发症对预后有着重要意义。由于患者大部分来自于农村, 而蜱虫主要栖息在草丛、树林等环境中, 因此很容易对人们形成咬伤的现象, 对于进入山区旅游以及生活在山区的人们来说, 防虫宣传工作也是减少该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果出现被蜱虫叮咬后的发热、头晕等现象应及时就医, 并且其家属应当做好消毒、清洁和隔离工作[9-12]。在医院进行护理中,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基础上, 做好个人防护, 必要时戴眼罩、面罩、双层手套等, 如发生可以感染时及时更换手套、帽子或隔离衣[13, 14]。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女性患者血点多出现在背部, 男性患者血点多出现在前胸及腋下部位。30例患者实验室檢查结果显示:男性患者白细胞水平为(8±1)×109/L, 女性患者白细胞水平为(3±2)×109/L, 男性患者血小板水平为(200±10)×109/L, 女性患者血小板水平为(150±20)×109/L, 男性患者谷丙转氨酶水平为(716±2)U/L, 女性患者谷丙转氨酶水平为(39±1)U/L, 男性患者钠离子为(124±1)mmol/L, 女性患者钠离子为(136±2)mmol/L。30例患者中28例患者好转出院, 2例患者死亡。
  总之, 重症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加强对症护理及严密观察病情, 可对疾病的治疗及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严格消毒隔离是防止病毒传播和感染的有效方法, 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国胜, 胡立芬, 许夕海, 等.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指标. 中国医学装备, 2018, 14(5):94-97.
  [2] 伍婷. 安徽省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回顾性研究. 安徽医科大学, 2018.
  [3] 施超, 喻荣彬, 石平, 等.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临床和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5(3):433-435.
  [4] 李晔, 蓝玉清, 柳付明, 等. 丽水市首例新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调查. 预防医学, 2018, 30(10):1031-1033, 1036.
  [5] 张光霞, 杨绍光, 何英, 等.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医疗纠纷相关性研究. 中国医药科学, 2018, 8(13):35-38, 43.
  [6] 赵巧辉, 李桂林, 黄学勇, 等.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IgM抗体检测试剂研究. 医药论坛杂志, 2017, 38(9):41-45.
  [7] 丁淑军.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 山东大学, 2017.
  [8] 吕勇, 吴家兵, 徐鹏鹏, 等. 皖西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人传人疫情调查. 中国公共卫生, 2017, 30(9):1129-1132.
  [9] 贺淑梅, 王可玲, 邹腾燕, 等.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护士进修杂志, 2014(5):442-444.
  [10] 王超, 窦相峰. 新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4(4):470-472.
  [11] 魏艳艳, 邹桂舟, 叶臖, 等.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特点及血常规和血清酶学分析. 安徽医药, 2016, 20(5):903-907.
  [12] 常爱娜, 王海涛. 10例新型布尼亚病毒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分析.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4(5):97-98.
  [13] 李莉. 重症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征患者的护理2例.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3):247-248.
  [14] 付成华, 冉成华.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六例的治疗及护理干预. 山西医药杂志, 2014(4):450-452.
  [收稿日期:2018-11-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41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