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关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采用针灸疗法干预的临床价值探究。方法:选取80例来我院诊断与治疗脑卒中疾病患者进行研究,治疗期间检出患者发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并发症,分组后分别指导患者接受药物(对照组)、药物+针灸(观察组)疗法治疗并发症,记录及对比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治疗期间的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果好,数据较之于对照组差异大, 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干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期间,使用针灸疗法效果好,有助于患者吞咽功能尽快恢复正常。
  【关键词】针灸;脑卒中;吞咽障碍;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6.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3-0-01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器官功能、免疫能力逐渐下降, 有着较高的风险患有脑血管疾病, 例如冠心病、脑卒中等,其中脑卒中属于发病率较高的一类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原因为患者颅脑血管堵塞、破裂所引起的大脑供血不足、脑组织损伤疾病,共分为两类-出血性、缺血性脑卒中,若该疾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或者治疗方法选择不当,易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等不良后果发生,所以患者发病后需要立刻就医治疗。吞咽障碍为脑卒中发病后常会发生的并发症,发病后临床症状主要为患者难以进食、误吸等,进而会引发患者的吸入性肺炎、窒息情况,所以临床医生需要对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并发症多进行关注和了解,继而在治疗脑卒中期间,可采用药物、康复训练及针灸等疗法给予吞咽障碍患者有效的治疗[1]。基于此本文选择确诊患者, 分组后制定两种干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方法进行应用,结合患者治疗结果,评价适用于该并发症治疗的最佳方法。研究内容包括: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12月神经科接收的患者,经检查属于脑卒中的80例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作以吞咽障碍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每组患者各4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人数分别为23例、17例,平均年龄为(65.8±3.0)岁,平均住院时间为(8.6±1.3)天,对照组中男女人数持平,各为20例,该组患者平均年龄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66.7±2.9)岁、(8.9±1.2)天。对比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差异不大, 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要求该组患者每天按时定量服用药物治疗疾病,从而对患者受损脑细胞与神经因子、异常血运状态进行改善性治疗。观察组-该组患者每天治疗时除了服药,同时接受1次针灸治疗方法的治疗,具体治疗时:确定针灸穴位,包括人中穴、内关穴、三阴交穴、风池穴等,之后使用事先准备的毫针于风池穴进行刺入处理,深度约为3寸,进针期间需缓慢, 期间询问患者针灸处是否感到胀痛、酸麻感,如果出现以上感觉针灸师可继续于患者完骨穴、翳风穴等穴位处施针;在三阴交穴施针,分别在穴位两侧处进针,深度控制在1寸以上、不超过1.5寸,维持时间约60秒,施针后按照提插补法进行针灸操作;人中穴针灸期间, 需要按照雀啄法针灸,并且观察患者眼部情况,若眼球呈湿润状态为针灸效果良好;内关穴施针期间,要求医师从穴位处进针后保持1寸的深度,操作手法为提插捻转泄法,进针时间约为1分钟;观察组患者每天治疗总时间控制为半小时。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个月的治疗,应用显效、好转及无效评价患者吞咽障碍治疗情况,显效为脑卒中患者治疗后饮水(30ml),未见吞咽障碍與噎呛,1次喝完;好转为患者饮水期间的吞咽障碍与治疗前比较部分改善;无效为患者饮水吞咽障碍无任何变化,治疗总有效率为治疗显效与好转患者例数总和的百分比。应用吞咽困难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能力作以评价,满分10分,分值高表示患者有着较强的吞咽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5软件统计学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X2检验,P<0.05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价分值低且数据接近,对比后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均有提升,分值增长,其中观察组患者评分增长幅度大,分值为(9.3±0.6)分,远高于对照组的(6.0±0.5)分,分值对比后T=26.7226;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吞咽障碍治疗有效的人数多,总有效率比另一组高,所以两组数据作以组间比较后存在差异与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一:
  3 讨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并发症经过中医诊断,可知属于舌强范畴,多是由于患者机体脉络中阻滞有较多的邪气所致,进而引发气机不畅、血液拥堵、肝肾亏虚等表现,所以临床治疗时需要从化痰活血、通络补气等角度出发予以针对性的治疗[2]。现阶段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采用中医疗法预后期间,利用针灸治疗的效果非常好,借助于穴位针刺操作能够对患者大脑神经系统、吞咽肌肉群、传感系统等产生刺激作用,进而使得患者脑细胞可以尽快再生,抑制细胞受损情况继续发展,而且对于存在障碍的吞咽肌肉群可进行有效的障碍改善与缓解,降低肌肉萎缩风险,避免出现朔状肌等肌肉的纤维化表现,此外穴位经针刺后可充分发挥气血调节、经络疏通、外邪祛除、活血化瘀等功效,最终确保患者吞咽障碍得以缓解,舌头灵活性可显著提升,所以针灸疗法临床使用价值与常规应用的单一药物疗法效果作以比较,发现前者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好[3]。本文研究中,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所以提示县级医疗机构在后续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并发症时,需要大力进行针灸疗法的应用与推广,从而在提升患者疾病干预疗效的同时缩短治疗时间,有效降低基层群众疾病治疗期间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郭英平,薛利圆等.针刺配合现代康复医学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研究概况[J/OL].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01):30-33.
  张静,倪华等.体针结合金津、玉液点刺放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6):87-88.
  张磊,王湘臻等.项针结合吞咽康复理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1):41-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9285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