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糖尿病合并下肢骨折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下肢骨折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94例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护理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康复效果。 结果 观察组满意程度(91.7±2.5)分得分高于对照组(76.0±2.0)分,血糖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下肢运动功能和疼痛程度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糖尿病合并下肢骨折患者患者满意度的提升,也利于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和疼痛感的缓解,推广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 糖尿病合并下肢骨折;早期康复训练;满意程度;下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12(b)-0178-02
  下肢骨折是常见且多发性的外伤疾病,多由交通事故和体育锻炼所致,严重可影响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在1%~2%之间,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二者合并类型特殊,在接受护理与治疗的过程中易出现功能障碍与肌肉萎缩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1]。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2],尽早对此类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可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更满意,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提升。为此,该院以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4例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早期康复训练饿应用效果进行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选取在该院治疗的94例糖尿病合并下肢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47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60.2±2.7)岁,糖尿病病程2~10年,平均病程(6.4±0.7)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中专20例,大专及以上13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4例,年龄和糖尿病病程的范围分别为36~78岁和1~12年,平均年龄(60.5±2.4)岁和(6.6±0.8)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和大专及以上分别为12例、21例和14例。纳入标准:①年龄不低于35岁(含35岁);②同时存在糖尿病和下肢骨折病变;③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研究详情,主动参与。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受损严重,生命体征异常波动者;②现处妊娠或哺乳状态的女性;③精神状态不佳,难以配合者。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予以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根据患者肢体恢复情况和自身耐受情况采取康复训练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增加早期康复训练,具体措施为:术后第1天,护理人员判定个体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方案的制定与执行,训练患者小腿三头肌,每天上下午各进行一次;背伸运动和足趾跖曲训练每天进行5~10次;术后第2天,训练腓肠肌和股四头肌,每天训练2~3次,同时按照由被动但主动的原则,训练足趾小关节,次数10~20次不等,动作轻柔,适当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术后3~7 d开始进行全身功能训练,主要训练内容包括膝、髋关节的屈曲运动,每天训练1次,每次20 min;术后14~28 d,护理人员训练患者在床上站立或坐起,适当增加床铺倾斜程度,直到患者独立坐卧,注意做好保护措施;自术后第5周起,开始进行离床屈膝、站立、行走与负重训练,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3个月后进行下蹲与跑步训练。与此同时,需为患者制定科学规范的饮食方案,体重超标者应考虑减肥,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鼓励患者适当参与户外活动,以提高身体抵抗力;每日定时测定血糖水平,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降糖方案,如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注射等,注意观察患者用药情况,以免出现低血糖等异常情况。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患者满意程度判定  根据该院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患者满意程度的判定,满分为100分,分为态度、技巧、安全和水平4项内容共计20个条目,各个条目得分范围在0~5分之间,最终得分越高,提示患者越满意。
  1.3.2  两组护理前后下肢运动功能和疼痛程度  两组下肢运动功能以简化运动功能评定表(FMA)为判定依据。量表共有50个项目组成,均采用0~2分三级评分法,依次为0分动作难以完成,1分动作部分可完成,2分可基本完成动作。患者得分越高,代表下肢运动功能越好。疼痛程度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定,分在0~10之间,依次为0无痛,10剧烈疼痛,分数越高,表示疼痛感越强烈[3-4]。
  1.3.3  两组血糖值对比  进行对照组和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的对比。
  1.4  統计方法
  应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该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满意程度的对比
  观察组的得分为(91.7±2.5)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程度对比[(x±s),分]
  2.2  两组护理前后下肢运动功能和疼痛程度对比   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前下肢运动功能和疼痛程度一致性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兩组护理前后肢体功能和疼痛感对比[(x±s),分]
  2.3  两组血糖水平对比
  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糖水平对比[(x±s),mmol/L]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的多尿作症状之一的表现,可导致患者体内大量葡萄糖外排,增加钙镁磷离子排出量,使得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破坏骨骼密度,增加骨折发生风险。此类患者需长期卧床,易出现压疮、肺栓塞等并发症,延长患者恢复时间,需重视早期康复功能训练,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与恢复。
  早期康复训练是康复训练的关键,分为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前者多在术后3周内进行,目的在于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肢体肿胀,降低肌肉萎缩和肌肉粘连发生风险。主动训练包括患肢屈伸与旋转,对关节僵硬有着良好的预防作用,可促进患侧肢体周围血管壁弹性的提升,改善血液循环。
  以往的功能训练多在长期固定后开展,患者关节活动范围缩减,可导致关节僵硬,引发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因此,需在糖尿病合并下肢骨折患者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展康复锻炼,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结合主动训练与被动训练方式,适当增加训练时长与训练强度,以恢复患者受损肢体功能。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关键是要做好血糖水平的监测与控制工作,根据监测结果选择合适的降糖方案,指导患者做好日常饮食与运动。它利于将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降低血糖波动发生风险,使得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处于稳定状态,降低骨折发生风险。从文中的研究可以看出,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合并下肢骨折患者血糖水平。
  学者皮燕燕[5]的研究中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结果证实观察组满意度为97.78%,术后下肢运动功能分别为(64.21±3.32)分、(75.12±3.62)分和(82.67±3.12)分,与该文研究成果相一致[6-8]。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合并下肢骨折患者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下肢运动功能效果,也可减轻患肢疼痛感,具有推广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肖瑞霞. 糖尿病合并下肢骨折患者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特点[J]. 糖尿病新世界, 2017,20(14):145-146.
  [2]  潘冬梅,陈宝珍.早期康复训练在糖尿病合并下肢骨折患者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 2018, 21(15):149-150.
  [3]  陈淑芝. 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评价[J]. 当代医药论丛, 2018, 16(20):277-278.
  [4]  郭会. 消定膏外敷联合改良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对髌骨骨折患者术后VA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9,42(1):204-205.
  [5]  皮燕燕. 早期康复训练运用于糖尿病下肢骨折病人康复护理中的意义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A01):1179.
  [6]  高云.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6):219-220.
  [7]  管春霞.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90,96.
  [8]  于红霞,丛波.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9):175-176.
  (收稿日期:2019-09-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236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