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格列美脲联合利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临床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格列美脲联合利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 采用随机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100例。实验组应用格列美脲联合利格列汀进行治疗, 对照组应用单纯格列美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5.81±1.02)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7.58±2.64)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15±0.62)%均优于对照组的(7.76±1.78)mmol/L、(12.23±2.79)mmol/L、(8.71±1.45)%, 总胆固醇水平(3.12±0.52)mmol/L、甘油三酯水平(1.53±0.2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1.81±0.13)mmol/L、体质量指数(25.19±2.25)kg/m2均优于对照组的(4.93±0.96)mmol/L、(2.15±0.47)mmol/L、(2.19±0.77)mmol/L、(29.13±3.08)kg/m2, 不良反应发生率1.00%(1/100)低于对照组的10.00%(10/10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格列美脲联合利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 有利于稳定患者的血糖值, 改善肥胖情况,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格列美脲;利格列汀;2型糖尿病;肥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4.056
  2型糖尿病在临床领域也被称为成人发病型糖尿病, 病症大都发生于35岁之后, 与1型糖尿病同为糖尿病范畴, 但是当前我国2型糖尿病的患者数量较多, 占据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产生能力并未完全丧失, 部分患者胰岛素的产生量较多[1], 仅仅因为机体所产生的胰岛素效果不足, 导致体内胰岛素量不足, 所以临床领域对该病症进行治疗的方式大都是采用口服药物以刺激患者机体胰岛素分泌, 提升胰岛素量, 病症后期大都会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据研究, 2型糖尿病的发病大都因患者存在糖尿病家族史、过度肥胖、长期高热量饮食、缺少体力锻炼、血压水平高、血脂异常、年龄大、生活结构不合理、受到精神刺激、手术外伤、分娩等重大疾病的应激因素影响而导致[2]。若是不能有效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控制, 还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脏器、器官、微循环系统等机体功能, 所以本实验就格列美脲联合利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纳入研究范围, 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 患者年龄均>30岁, 且均无药物使用禁忌证, 在接受药物治疗前患者均未在1个月内接受胰岛素治疗。排除标准:排除严重免疫功能障碍的患者, 排除先天性心脏病或者严重肾脏功能衰竭的患者, 排除糖尿病酮症的患者[3], 排除妊娠期、哺乳期的患者, 排除严重精神异常、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100例。实验组患者中, 男女比例为53∶47;年龄最小31岁, 最大78岁, 平均年龄(56.63±8.56)岁;病程1.2~15.5年, 平均病程(7.56±2.65)年;体重72~112 kg, 平均体重(87.12±8.30)kg。对照组患者中, 男女比例为27∶23;年龄最小32岁, 最大79岁, 平均年龄(56.87±8.29)岁;病程1.4~15.9年, 平均病程(7.41±2.83)年;体重71~116 kg, 平均体重(87.78±9.41)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仅单纯应用格列美脲进行治疗, 格列美脲[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7672, 规格:2 mg×15 片]用法用量为:初始治疗过程中应控制药物的初始应用剂量在1~2 mg/d, 1次/d, 早餐或第一次主餐时服用, 若患者对降糖药物的应用较为敏感, 可调整药物应用剂量为1 mg/d, 1次/d, 并根据治疗情况逐渐调整药物用量, 但是其最大初始应用剂量≤2 mg/d, 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及治疗效果逐渐增加药物用量, 剂量维持在1~4 mg/d, 1次/d, 最大药物应用剂量≤6 mg/d[4]。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利格列汀进行治疗, 利格列汀(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ceuticals Inc., 国药准字J20171087, 规格:5 mg×7片), 用法用量为1次/d, 5 mg/次, 可于一天内任何时间服用该药物[5]。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水平, 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体质量指数, 计算方式为体重/身高2, 体质量指数的正常范围应控制在18.5~24.99 kg/m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的恶心、乏力、呕吐及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血糖情况 治疗后, 实验组的空腹血糖水平为(5.81±1.02)mmol/L, 对照组为(7.76±1.78)mmol/L;实验组餐后2 h血糖水平为(7.58±2.64)mmol/L, 对照组为(12.23±2.79)mmol/L;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6.15±0.62)%, 对照组为(8.71±1.45)%。实验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505、12.106、16.233, P=0.000、0.000、0.000<0.05)。   2. 2 血脂水平 治疗后, 实验组的总胆固醇水平为(3.12±0.52)mmol/L, 对照组为(4.93±0.96)mmol/L;实验组的甘油三酯水平为(1.53±0.29)mmol/L, 对照组为(2.15±0.47)mmol/L;实验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1.81±0.13)mmol/L, 对照组为(2.19±0.77)mmol/L;实验组的体质量指数为(25.19±2.25)kg/m2, 对照组为(29.13±3.08)kg/m2。实验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量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578、11.226、4.866、10.330, P=0.000、0.000、0.000、0.000<0.05)。
  2. 3 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后, 实验组出现乏力0例, 恶心1例, 呕吐0例, 低血糖0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1/100);对照组出现乏力1例, 恶心2例, 呕吐2例, 低血糖5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10/100);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92, P=0.005<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后, 经常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胰岛素抵抗病症, 且大部分患者体重会上升, 伴随肥胖病症, 且由于胰岛素抵抗能力下降, 胰岛素敏感性不足, 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增高以此对胰岛素抵抗情况进行补偿, 但是针对高血糖病症来说, 胰岛素的分泌量依然不足, 糖尿病病症早期并不存在明显的症状, 其仅仅会出现轻度口渴, 轻度无力症状, 在对病症进行发现前, 患者的大血管及微血管极易出现病变[6-8]。且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 以自身的胰岛素抵抗尤为显著, 必须及时应用胰岛素或者胰岛素促泌剂对患者的胰岛素含量进行补充, 但是长期应用药物将会导致患者体重继续增加, 胰岛素抵抗情况更加明显, 甚至导致低血糖病症的出现。为了保证患者机体健康, 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格列美脲属于磺酰脲类降糖物质的一种, 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长的半衰期, 每日只需要服用一次药物便可以有效对血糖情况进行控制, 该药物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对胰岛β细胞进行选择性作用, 对三磷酸腺苷(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中所包含的钾离子进行控制, 减少钾离子内流情况的发生, 对患者胰岛β细胞与磺脲类药物受体结合过程进行调节[9]。且格列美脲在应用过程中, 能够与磺脲类药物受体相对分子量在一定数值的单位产生特异性结合作用, 有利于提升磺脲类药物受体的结合速度, 且格列美脲的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所产生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 其应用后能够最大长度确保患者平滑肌的通畅程度, 从而有利于提升钾离子通道的通畅程度。另外, 在应用格列美脲对患者进行干预过程中, 其能够对前列腺素F2进行干预, 使其降低, 从而不会影响患者机体内的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的正常生理功能, 有利于提升患者的心脏功能。利格列汀属于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的一种, 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对小肠黏膜K细胞合成及分泌的肠促胰岛素产生的水解作用进行抑制, 从而有利于对胰岛β细胞的增殖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 有利于稳定患者肠促胰岛素量, 确保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血浆浓度, 确保胰岛素的活性, 以此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10]。且利格列汀的靶向特异性较强, 其针对高血糖患者进行干预具有较高的药物活性, 该药物同时具有葡萄糖依赖性, 一旦患者血糖水平下降, 那么患者的药物活性将会出现减弱情况, 从而有利于提升外周肌肉及脂肪对葡萄糖的利用, 有利于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体重情况, 稳定患者的血糖状态。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 有利于补充胰岛素含量, 稳定胰岛素的生理需求量, 降低体重上升及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且两种药物应用后不会对患者机体产生不良影响, 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本次研究结果中, 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5.81±1.02)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7.58±2.64)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15±0.62)%均优于对照组的(7.76±1.78)mmol/L、(12.23±2.79)mmol/L、(8.71±1.45)%, 总胆固醇水平(3.12±0.52)mmol/L、甘油三酯水平(1.53±0.2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1.81±0.13)mmol/L、体质量指数(25.19±2.25)kg/m2均优于对照组的(4.93±0.96)mmol/L、(2.15±0.47)mmol/L、(2.19±0.77)mmol/L、(29.13±3.08)kg/m2, 不良反应发生率1.00%(1/100)低于对照组的10.00%(10/10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采用格列美脲联合利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病症进行干预, 有利于稳定患者的血糖状态, 提升胰岛素的释放, 改善患者高血糖症状, 且有利于对餐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进行抑制, 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 改善体重上升病症, 稳定患者的体质量和血脂水平, 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格列美脲联合利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门鹏, 顾歆纯, 翟所迪. 利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快速评估及其在中国的经济性分析.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7, 13(6):11-17.
  [2] 張丰姣, 何丽, 李皓雲, 等. 格列美脲联合沙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血糖控制及体质量指数的影响.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7, 23(8):918.
  [3] 周琼兰, 张敏, 孙勤, 等. 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疗效研究.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 15(6):162-165.
  [4] 李春伶, 李桂平, 林俊宇. 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 25(9):122-125.
  [5] 李春荣, 唐芙蓉, 罗鹏. 磷酸西格列汀和格列美脲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比较.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5(9):51-55.
  [6] 邵爱萍. 格列美脲联合利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临床效果. 中国医药导报, 2017, 14(3):88-90, 94.
  [7] 万良. 格列美脲联合利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糖尿病新世界, 2018, 21(8):80-81.
  [8] 魏新吉. 格列美脲联合利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血糖控制及体质量指数变化的影响. 北方药学, 2018, 15(4):30-31.
  [9] 郭迎霞, 邱正伦. 格列美脲联合利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血糖控制及体质量指数变化的影响. 药品评价, 2018, 15(11):15-17.
  [10] 云新蕾. 格列美脲联合利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血糖控制及体质指数变化的影响.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8, 14(2):25-26.
  [收稿日期:2019-06-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663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