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牵引推拿配合单拇指顶推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观察牵引推拿配合单拇指顶推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牵引推拿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单拇指顶推复位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6%,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牵引推拿配合单拇指顶推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
  【关键词】 牵引推拿;单拇指顶推复位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1.08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是指因腰椎间盘及其周围组织发生退行性变, 或椎间盘在外力作用下引起纤维环破裂, 髓核从损伤的纤维环处膨出、突出或脱出, 刺激压迫相邻脊神经根和马尾神经, 引起腰臀或腰伴下肢放射性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者。据统计,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普通疾病发病率总和的4~5倍;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 此病的发生呈逐渐年轻化态势, 高发人群也从体力劳动者向脑力劳动者转换, 其中, 办公室工作人员发病率甚至高达20%~30%, 此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1]。作者在临床中运用牵引推拿配合单拇指顶推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1例。对照组中, 男35例, 女16例;年龄19~60岁。观察组中, 男33例, 女18例;年龄21~5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 ①有急性扭伤或慢性腰部损伤史;②患者自觉腰臀部疼痛, 或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 触诊腰部有条索或结节, 腰及坐骨神经通路有压痛;③直腿抬高及加强实验阳性;④有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支持;⑤患者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
  1. 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排除标准:①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史患者;②严重内脏疾患、肿瘤、结核、强直性脊柱炎及有出血倾向患者;③骨折、2度以上腰椎滑脱、巨大型椎间盘突出及其他原因造成的严重椎管狭窄患者;④妊娠期、哺乳期患者;⑤不能配合接受此治疗方案患者。
  1. 4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牵引推拿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单拇指顶推复位法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0 d。
  1. 4. 1 牵引治疗 选用吉林亮达牌电动牵引床, 患者取俯卧位固定胸廊及骨盆, 设定牵引力30公斤, 时间30 min, 1次/d, 10次为1个疗程。操作要点:胸部及骨盆固定时束带不能过松或过紧, 在保证牵引力的同时要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1. 4. 2 中医推拿治疗 牵引后休息10 min行推拿手法治疗。操作体位:患者取俯卧位, 术者立于患者床侧, 手法:选用推、揉、点、拨、理筋法、滚法。部位及选穴:督脉及膀胱经循行路线;取腰夹脊、肾腧、命门、大肠腧、腰阳关、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阿是穴。手法操作:①术者双掌全掌沿患者背侧膀胱经循行路线自肩背部贯通推至足跟3~5遍, 双掌全掌分推患者脊柱两侧自肩背部推至腰臀部3~5遍;②术者双掌叠掌揉患者背侧膀胱经循行路线自肩背部揉至足跟3~5遍, 肘前臂揉脊柱两侧自肩背部至腰臀部3~5遍;③术者双拇指交替点按患者背侧膀胱经路线自背部至足跟部3~5遍;④术者在患者腰臀部的条索和结节处施单拇指拨、理筋法3 min;⑤术者单掌小鱼际滚患者脊柱及两侧膀胱经路线自肩背部至腰臀部3~5遍, 掌指关节滚膀胱经路线腰臀部至足跟3~5遍;⑥单拇指点取所选腧穴, 每穴15 s;⑦所用手法同操作手法①以贯通推法结束治疗。操作时间:30 min/次, 急性期时间减半, 手法选取①、②、⑤;1次/d, 10次为1个疗程。操作要点: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让患者感到通透而舒适, 不可使用暴力。
  1. 4. 3 单拇指顶推复位法治疗 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后使用此法治疗, 此法应灵活运用, 在1个疗程中一般应用1~2次为佳。操作方法:选取压痛点或偏歪棘突作为定点, 如设定以腰4棘突左偏為例, 嘱患者右侧卧位, 面向术者, 左侧在上。患者近床面下肢伸直, 近术者面保持屈膝曲髋位;术者将患者头颈部放置成犀牛望月势, 左手拉患者近床面手臂, 使患者上半身略向前倾, 右手探查第4棘突左旁是否应力, 摆正位置后将患者十指相扣;术者右前臂近肘端肌肉丰厚处压在患者大转子与髂棘之间以固定骨盆, 左前臂近肘端肌肉丰厚处置于患者肩前, 前臂从患者腋下穿过, 左拇指顶推在棘突偏歪处, 术者推患者肩部向床面, 同时嘱患者深呼吸, 至呼气末左拇指作一轻巧的推动, 常可听见“咔嗒”响动。操作要点:体位摆正是关键, 发力稳、巧, 不可用蛮力, 亦不可盲目追求响声。
  1. 5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 按痊愈、效果显著、有效果、基本无效4个等级进行评价。痊愈:腰痛、腿痛等症状完全消失, 腰部功能基本正常;效果显著:腰痛、腿痛等症状改善明显, 劳累过后可能存在疼痛或不适, 但经休息可缓解;有效果:腰痛、腿痛等症状及腰部功能有所改善;基本无效:腰痛、腿痛等症状基本毫无改善, 腰部功能仍异常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效果显著+有效果)/总例数×100%。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668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