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胎心监护在产程观察中的价值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莉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在产程观察中应用胎心监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间200名来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100名产妇在产程观察中使用胎心监护,此为实验组;其余100名产妇为对照组,在观察产程的过程中并不使用胎心监护,比较分析两组产妇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的情况和新生儿产生窒息的情况。结果:在实验组的100名产妇中有19名产妇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状况,有1名产妇漏诊,有2名产妇的新生儿出现窒息;对照组中有16名产妇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状况,有10名产妇漏诊,有9名产妇的新生儿出现窒息。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漏诊率和新生儿的窒息率的比较上具有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产程观察过程中应用胎心监护,判断宫内胎儿情况,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减少新生儿窒息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产程观察;胎心监护;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
  【中图分类号】R71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053-01
  
  胎心监护是临床上经常应用的一种产前检查,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无疼痛感[1]。准确判断宫内胎儿的情况是胎儿顺利出生的关键。本文将分析总结在产程观察中应用胎心监护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间200名来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所有孕妇都是足月妊娠,怀有单胎,产妇年龄在25~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7±1.2)岁;怀孕时间在36周~41周之间,平均为(37.8±1.27)周。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100名。两组产妇在年龄、体质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的100名产妇在产程观察中使用胎心监护,并且对孕妇持续进行胎心监护。助产士监护直至孕妇分娩,产科医生对孕妇的监护图及时进行分析,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对照组产妇在观察产程的过程中并不使用胎心监护,使用多普勒检测胎心,每30分钟检测一次,每次持续1分钟。
  1.3 诊断标准
  根据我国规定的胎儿窘迫诊断标准对宫内胎儿状况进行诊断,依据我国的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诊断新生儿情况[1]。
  1.4 统计学数据处理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并对数据作X2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胎儿窘迫诊断情况
  在实验组的100名产妇中有19名产妇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状况,有1名产妇漏诊,漏诊率为0.5% ;对照组中有16名产妇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状况,有10名产妇漏诊,漏诊率高达6.3%。实验组的漏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6.5987,P<0.05,存在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胎儿窘迫诊断情况比较
  
  2.2 新生儿窒息诊断情况
  实验组中有2名产妇的新生儿出现窒息,1例为轻度窒息,另1例为重度窒息,窒息发生率为2.0% ;对照组中有9名产妇的新生儿出现窒息。其中7例为轻度窒息,2例为重度窒息,窒息发生率为9.0% 。两组间存在可比性 (X2=4.1027,P<0.05),详见表2。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儿诊断情况比较
  
  3 讨 论
  胎心监护可以检查宫内胎儿状况,判断胎儿是否缺氧,是诊断胎儿生命是否安全的有效指标[2]。使用胎心监测能够在早期及时发现胎儿窘迫,在未给胎儿带来严重威胁前及时处理。主要利用超声波原理进行监测,不会对胎儿造成伤害。①监测胎儿心跳,胎儿的心率会随着子宫内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不同变化,心率的调节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正常的表现,也证明了胎儿情况良好[3]。胎心监护是由两个探头同时进行的,一个探头绑在产妇的子宫端,感受压力,可以掌握子宫的收缩情况和强度;另一个探头测量胎心。仪器的屏幕上会出现相应的监测图形。胎心过慢或过快都说明胎儿的情况有问题,但是一般胎儿的心率会随着子宫内环境变化而加快,并不能证明胎儿处于危险。②监测胎儿是否缺氧。胎儿心率过慢主要是因为胎儿的储备在减少,说明胎儿正处于缺血或缺氧的状态[4],这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给胎儿带来伤害,影响胎儿顺利出世。
  在本文中实验组的漏诊率为0.5% ,对照组的漏诊率高达6.3%,实验组的漏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窒息发生率为2.0% ,对照组的窒息发生率为9.0% , 实验组的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试验数据证实在产程观察中使用胎心监测能准确判断宫内胎儿的情况,降低漏诊率,降低窒息发生率,提高预后。
  
  参考文献
  [1]郭晓玲,郑玉华,卢海英等.全产程连续胎心监护117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8):503―505.
  [2]Rouse DJ,Owen J,Goldenberg RL,et a1.Determinants of the optimal time in gestation to initiate antenatal fetal testing:a deci―si0n―analytic approach[J].Am J Obstet Gynecol,2005,173:1357~ 1361.
  [3]ACOG.Practice Bulletin:antepartum fetal surveillance.Clinical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obstetrican―gynec0l0gists[J].Int JGynecol Obstet,2000,68:175~178.
  [4]Chfistianson C,Huf D,Mcpherson E.Limbdefomafions in oligo.hydram―niossequence.Am JMed Genet,2009,86(5):4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79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