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早期干预对ICU患者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叶菊芽 陈卫挺

  【摘要】目的:强对胃肠功能衰竭现象的重视,注意临床的早期表现以及危险因素,并在早期加以合理的干预,减小对患者健康的影响。方法:我院在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收治ICU患者共有203例,其中有92例胃肠功能衰竭的患者。随机将92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46例。对实验组46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肠道护理和饮食干预。对照组采用平时的护理方法。结果:实验数据经过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存活率存在差异性。结论: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得到了明显的效果,有效的控制了急性胃肠功能衰竭对患者的危害。
  【关键词】功能衰竭;早期干预;胃肠功能
  【中国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082-01
  
  胃肠功能障碍不但能诱发炎症反应的发生,还能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一旦患者出现胃肠功能障碍常预示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且治愈的效果并不理想 。能利用有效的方法在早期干预胃肠功能衰竭是控制MODS发生的关键,同时也是降低ICU患者死亡率的关键。为了降低胃肠功能对ICU患者的影响,本文将对46例早期出现胃肠衰竭的ICU患者采取特殊的治疗护理措施,效果明显。具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1月共收治ICU患者203例,其中有92例患者符合胃肠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胃肠衰竭患者的早期诊断依据如下:其中包括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两项,早期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轻度腹胀、大便潜血强阳性和肠呜音减弱或者亢进;危险因素主要是:MOF、循环缓慢或休克、内环境酸中毒等紊乱。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在48―52岁之间。随机将92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4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具可比性(P >0.05)。
  1.2 方法1.2.1 肠道护理 采用胃肠减压的方式,进行肛管排气。给予环形按摩,力道由轻至重施并借以200 ml~500ml0.8% 的生理盐水灌肠,刺激肠道运动。
  1.2.2 饮食干预 对患者采用禁食行为,在患者治疗后的1至2天内,若患者的呼吸和循环系统不再处于紊乱状态趋于稳定,则即可给患者进食,否则采取静脉营养的方式。
  1.2.3 药物治疗 40mg的奥美拉唑加入10ml专用溶媒中,静推,每日早晚各一次;若患者上消化道出现少量出血,先用冷盐水洗胃然后灌注凝血酶;静脉泵入小剂量的多巴胺。
  1.2.4两组患者在其他治疗方法上均采取一致,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适量补充营养物质。
  1.3 数据统计分析 本文对实验数据采用X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预后效果具有高度的显著差异(P <0.01),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预后效果比较
  
  
  注:X2 =9.34,P <0.O1
  3 讨论
  3.1 ICU患者常常发生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现象,而发生衰竭后常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因此我们应及早预防胃肠功能衰竭。由于ICU患者无法在临床症状明显显现以前自主描述腹部不适,因此护士应严密监护,加强预警性,给予患者腹部按摩,必要时采取生理盐水灌肠的方式促进胃肠功能的活动;采用胃肠减压的方式,进行肛管排气。减轻胃肠内的压力,可以有效地抑制住胃肠功能衰竭的发展。
  3.2 ICU患者一般病情较严重危险,需给予禁食;若通过救治后,如果患者的呼吸和循环系统不再处于紊乱状态趋于稳定,便可尽快的恢复胃肠内营养,这样有利于胃肠黏膜功能的恢复,避免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失衡,减少细菌的移位控制MOF的发生。但如果患者内环境紊乱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不宜过早的给予饮食,避免造成病情加重,导致不良的后果。
  3.3 对于ICU患者来说快速的改善胃肠道的微循环,控制消化道出血都是至关重要的。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选用多巴胺、奥美拉唑、凝血酶等药物进行救治,
  也是有效的控制胃肠道衰竭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小燕.多器官功能障碍时急性胃肠功能障碍65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103―104.
  [2]张永建,曹爱萍.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治危重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0):946.
  [3]杨辅直,李伟生,冯哲.危重患儿胃肠道衰竭的早期表现、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体会[J].f临床儿科杂志,2004,22(12):804―805.
  [4]周秀红,张灵恩,陆铸今,等.危重患儿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病因、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和干预措施[J].中国tl,JD急救医学,2006,13(4):339―3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79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