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腹针配合缪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100例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都广义 王 阳

  摘要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缪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对100例顽固性面瘫采用腹针配合缪刺治疗。结论:腹针配合缪刺法疗效比较明显。
  
  关键词
  
  面瘫 腹针 缪剌法
  
  资料与方法
  
  本组100例患者均为我科门诊病人,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4~75岁,以30~40岁居多,疗程2个月~2年,所有病例均为单侧面瘫。病例均经临床确诊,排除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后颅窝病变引起的面神经麻痹。
  
  治疗方法
  腹针取穴。主穴:引气归元,即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病侧阴都:配穴:滑肉门、外陵。常规消毒皮肤后,根据腹壁脂肪及体形的胖瘦分别选用40~60mm长度的毫针直刺,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慢提插手法,分三步进行。1、候气:进针后停留3~5分钟,2、行气:候气后再捻转提插使局部产生针感,3、催气:再隔5分钟行针1次,加强针感使之向四周或远处扩散。然后在神阙穴施以炙法,通过神阙穴加强周围针感,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
  缪刺法:取健侧四白、阳白、攒竹、太阳、颧缪、下关、颊车、地仓。脾胃虚加双侧足三里,痰湿盛加双侧丰隆,瘀血盛加三阴交、血海。穴位常规消毒后斜刺进针。用平补平泻法.手法要轻。不用电针,足三里用补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
  
  疗效标准
  1、痊愈:症状全部消失,表情自如,谈笑时无口眼歪斜,饮食正常,面肌功能恢复正常。2、显效:静观基本无异常,做极度鼓腮或眦牙动作时有轻度口歪痕迹,血肌功能大部分恢复正常。3、有效:症状较前有改善。但额纹不对称,谈笑时仍有明显口跟歪斜症状,面肌功能部分恢复正常。4、无效:症状和体征及面肌功能基本无改善。
  
  结果
  100例患者中,痊愈45例,显效30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其中1~2疗程瘴愈者为10例:3~4疗程瘴愈者25例:5~6疗程痊愈者6例,6个疗稃以上痊愈者4例,4个疗程以内有显效后因故放弃治疗者12例,己好转放弃治疗者11例。
  
  讨论
  
  腹部是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腹腔内集中了人体许多的内脏器官,人体生命活动的许多功能均是在这些重要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下得以运转,同时腹部还分布着大量的经脉。经络学中,背为阳,腹为阴,在腹背循行的八条经脉中,有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脾经、足厥阴肝经5条经脉从腹部经过,足少阳胆经循行于腹外侧,腹部不仅有阴中之阴的任脉.还有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两条阳经,所以在腹部不仪可以调阴,而且可以调阳。薄氏认为神阙为中心的腹部.不仅有个已知的与全身气血运行相关的循环系统,这个系统是腹针的物质基础,通过针刺腹部的经穴,调节脏腑输布精、气、血的功能.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疏通闭阻之经络,故能治疗顽同性面瘫。腹针治疗慢性疾病是一种理想的方法,顽固性面瘫乃属虚证,正虚邪实,腹针以引气归元。即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方中中脘、下脘两穴合用有理中焦、调升降的功能,气海为气之海,关元培肾固本,肾主先天之气,因此四穴合用有以后天养先天之意,故有调脾胃、补肝肾的功能。滑肉门、外陵左右共四八为四关,该四穴具有调气血、疏理经气使之上输下达的作用,阴都乃是笔者治疗面瘫在腹部上的经验穴。
  面瘫中医学称之为“中络”、“口眼歪邪”,初系而部经络空虚,易为风寒风热之邪侵袭。以致经气阻滞,气血不和,经筋失养,纵缓不收。病久邪气入里,津液不行,壅遏为痰.痰瘀得结,缠绵难愈,阴阳失调,形成正虎邪实,虚实挟杂。腹针配合缪刺法可扶正治本,调整阴阳,以调和气血,祛邪为标以化痰瘀。
  传统医学认为“邪客于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邪客于经,左盛而右病.右盛而左病”。顽固性面瘫亦属丁邪气客犯经络,其邪在左或在右,而其症在右或在左。采用“左病刺右,右病刺左”之缪刺法,就是扬其有余――健侧,补其不足――忠侧。
  从现代解剖学来看,人体的感觉神经以及听神经、视神经纤维均是对侧交叉史配的,也证实了针灸手法――左病刺右,右病刺左,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合理性,从而纠正经气失衡,达到阴平阳秘的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8341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