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倾听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倾听是对别人的尊重,是一种优良品德。倾听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一种良好习惯。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好动、走神、开小差,注意力不够集中,对他人的发言不能认真耐心倾听,这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的根本因素,也是所有教师最为头疼的一个问题。在课堂学习中听比讲更重要,只有听清楚,听进去,才会有思考,有发现,才会有话可讲,才能踊跃展示。经过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摸索,我总结出以下三种有效的课堂听讲习惯培养策略。
  一、“鹦鹉学舌”法
  “鹦鹉学舌”法是培养学生课堂听讲专注度的基本训练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那些比较好动容易溜号的学生,要求他们对刚刚发言学生的回答内容进行复述,以约束这些学生的注意力,控制他们精力分散,督促这一类学生尽快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步入思考状态。
  我们班有两三个男生经常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不是做小动作就是东张西望,为了训练他们的听课习惯,帮助他们提高听讲认真度,我经常对他们开展最低要求的“鹦鹉学舌”训练。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我将几个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大家观察说说这些长方形都有哪些相同点。“这几个长方形都有4条边和4个角。”一个叫小敏的女生汇报说,就在小敏汇报自己的发现时,我看到平时爱溜号的小俊低着头在摸文具盒,我当即点名说:“小俊,请你将小敏的话复述一遍。”没有专心听讲的小俊怎么可能把小敏的回答再说一遍呢。随即,我让小敏重复一遍刚才的发言,然后要求小俊再次复述一遍,这回小俊准确地表达了小敏的发言。在接下去的学习过程中,我多次让小俊和一些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孩子“鹦鹉学舌”,逐步帮助他们学会听讲。
  训练学生的听讲习惯中教师要有爱心和耐心,不要追求教学进度,冷落这些学生,不要急于求成,对他们提出过高要求,我们要经常性采用这种“鹦鹉学舌”初级训练手段,促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趋向于学习,引起他们思想上的重视。
  二、“各抒己见”法
  学习兴趣下降,缺乏主动思考动力是学生注意力分散,不关注别人的发言的主要因素,有所想才会有所言。为了激励学生倾听,感受倾听的价值,我经常创设机会让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听后表达各自不同的见解,敦促他们专心听取他人的发言内容,提高他们的听讲度。
  《间隔排列》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中的教学内容,两种物体之间一一间隔排列是比较简单的间隔排列现象,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对有趣现象的“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操作体验中探知规律。为了促进学生在探讨规律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别人的言论,主动参与互动交流,激活自己的思维,我在教学中创设机会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表达观点的同时注意倾听别人的见解。我要求学生根据图中场景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回答,当一个学生选择一种对象发表自己的观点后,我还追问其他学生对于该对象排列规律的认识,说出自己与之相同或者不同的看法,孩子们对三种对象各自排列规律发表各自观点,将自己的思考过程踊跃展示,使一个学生在提出不同意见时必须专注倾听他人观点陈述,不得不积极参与并认真投入到对他人表达的倾听之中。
  三、“唇枪舌剑”法
  随着听讲习惯的慢慢养成,我继续拔高要求,提高学生的倾听水平。我有意识地在每一次数学教学中提出尖锐的话题,让全体学生之间展开“唇枪舌剑”。大家围绕一个主题开展辩论,辩论中使他们针锋相对,深入刺激学生的听觉神经和语言中枢,激活他们的数学思维,使他们不得不静心倾听。
  譬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一课中,我组织学生通过“原地下蹲”实验,分别测出运动前1分钟和原地下蹲30秒后以及休息2分钟后三个时间段一分钟脉搏的次数。实验时学生个个相当投入,在各个学习小组计算平均数时,少数学生参与度有所下降,我就马上提出新的话题:“你运动前后的脉搏次数一样吗?你的脉搏次数比小组平均数多还是少?为什么会这样?”在我的问题提出后,学生一个个又回过神来,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一个学生说:“运动后脉搏次数多是因为运动时身体各个器官都在运动,包括心脏也加速跳动。”另一学生反驳说:“运动后脉搏次数多是因为运动时人呼吸加快,所以脉搏也加快。” “运动后比运动前脉搏次数多,是因为我们运动中需要大量氧气,所以心脏加快工作,心跳次数加快导致了脉搏同样加快跳动。”孩子们在认真倾听中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辩着。
  先听而后讲,厚积而薄发,让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听讲习惯的训练,培养学生静心倾听的态度,让倾听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17735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