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学生主体原则的体育教学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结合新课标阐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明确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教学关系,阐明了七大教学原则当中的学生主体原则教学指导重要意义,总结了学生主体原则的体育教学实践的体会
  关键词:体育教学原则;学生主体;体育课堂;教学实践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可以看出,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是教学活动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标志,体育教学七大教学原则当中的学生主体原则则对此具有重要的教学指导意义。下面就从个人教学实践的角度谈谈对此教学原则的认识与做法。
  一、正确认识学生主体原则
  《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中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可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重视学生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是新课程关注的重点。
  当前,对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研究很多,如“主动性体育教学模式”、“自主学练教学模式”等等。但在一线教学中对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上仍存在着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没有真正理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得过多的满堂灌现象;另一种是为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任自流,而完全放弃教师主导。实践证明,这两种极端都要不得的,我们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同时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不排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仍要进行示范和讲解,需要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动作,需要把控教学环节。但教师不要时间过多地进行示范和讲解,应给学生较多的自主时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运动。
  二、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学生主体地位的实践
  1、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要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就应该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改变教法,做到既要在备课时考虑到学生还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生。要精心创设情景使学生感到积极参与的价值和乐趣。同时还要让学生分享教学的决策权和参与确定教学重点、难点。这樣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建设“四有”课堂
  传统上我们体育教师是沿用准备部分一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段教学法。这种课堂结构的弊端之一就是重教轻学,难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就必须重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建设“四有”课堂,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舞台。
  “四有”课堂基本教学环节如下:(1)流程有序:主要以教师设定问题,学生高效自主的小组合作探究为主。(2)环节有效:先以据学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然后教师释疑解惑,让学生自主处理教学内容中的问题题,最后小组展示自学成果,主要体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以体会所学知识的运用。(3)学教有法:老师归纳拓展演绎,形成知识框架网络。(4)节节有测:反馈目标的达成度。
  3、自主探究学习是贯彻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地去认识学习内容,体验学习的过程,感悟学习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学习活动形成有机的联系。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更好地体会到学习的意义,进而培养自学的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深刻地了解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考虑,甚至还会分析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样有利于所学知识技能的内化,并会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4、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贯彻学生主体地位的必要条件
  在过去的体育课堂上,往往是严格控制教学环节,民主氛围差,教师主导,学生服从,这种课堂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较好的运动体验,学习是否积极;学习信心是否较好等。体育教学实践表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1)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2)教师要善于管学生情绪,并能用自己的积极情绪感染学生。(3)拓展知识,学生独立自主思考、决策。
  5、重视课堂拓展练习,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人的创造性来自个人智慧和潜能的自由发挥,因此,培养创造性人才,就要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能用硬性的教学安排把学生束缚住,注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留出让学生自由展示自我的时间,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体。反之,过分强调有序、精细安排,就会僵化体育课堂教学,不利于贯彻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
  6、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因材施教
  同班的学生在体能、技能、爱好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后天的努力上,与先天的因素也有较大关系。如有的学生无需付出太大努力,立定跳远就能跳2.5m的成绩,有的学生则费尽洪荒之力也只能跳出2m的距离。这种差异往往是后天难以弥补的。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就不能用统一的评价方法和教学方法对待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就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体育课堂上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7、参与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的教法与学法。这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使教学更具有可行性,有效性,有利于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是引导学生由主动学习变成会学习的有效措施。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有效性。
  三、小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并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新课标的开展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体育终身化已被我国教育界所认同。培养学生终身化体育,关键是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体育认知,树立学生正确的体育观,使学生具有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和要求。所以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不仅有利于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有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及其体育终身化,进而有利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建平.聚集新课程[M]
  [2]季浏.走进课堂——体育与健康[M]
  [3]余跃忠.浅议好课的教学评价[J].体育教学2003.4
  [4]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289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