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中国“民打”专业学科定位及发展现状之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国传统打击乐艺術有着悠久的历史,乐器种类繁多,乐种、乐曲丰富并广泛应用于不同艺术门类,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中国打击乐艺术的历史悠久与博大精深,在我国音乐艺术院校中,中国民族打击乐演奏专业作为独立专业设置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经过五十余年的不断探索与教学实践,基本形成并明确了比较稳定的学科定位与培养方向。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民族打击乐艺术在创作、演奏、教学、科研、乐器制作与改革以及传统打击乐种的传承与发展等诸多方面均有长足进步,其中作为培养专门人才的教学领域功不可没。{1}任何事物的发展与进步都要有不断反思与调整的过程,本文将对国内音乐艺术院校民族打击乐教学现状和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也希望以此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民族打击乐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民族打击乐作为民族管弦乐队四大声部之一,在乐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要胜任职业乐团打击乐演奏员的工作,除了长期在舞台实践中对曲目积累、乐队合奏能力的实战锻炼外,在音乐艺术院校接受专业训练所打下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换言之,为职业乐团输送演奏人才是音乐艺术院校包括“民打”在内,各演奏专业所承担的主要任务之一。毋庸置疑,“民打”作为独立专业设置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斐然,得到社会广泛认同。而伴随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我们的教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也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调整与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纵观当下本专业发展的整体状况,体现在教学层面的现状不容乐观。从当代高校对学科建设的要求来看,任何一个专业的设立与发展都要构建与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这一点也是我们“民打”专业的终极目标,但要构建与形成中国民族打击乐专业教学体系,要做的事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远!尚需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来实现之,万不可急于求成,还没走几步就要谈“民打”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时尚早!就当下而言,我们在学科建设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教学层面应解决一些较为基础的问题: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硬件设施,(中外)乐器科目设立,课程设置甚至教学大纲的规范与相对统一等。比如“民打”专业师资队伍总量少、结构不均衡、缺少梯队建设、教师自我知识更新与再教育不系统等。目前除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外,其他音乐学院民乐系均有专职师资。据不完全统计,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5人,其中退休教授1人,在职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和助教各1人,师资结构相对合理;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2人;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2人;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2人;其他音乐学院民乐系均为1人(上海音乐学院和四川音乐学院将打击乐专业相对独立设置,容后专述)。相比较很多民乐专业学科,从事民族打击乐教学的专业师资算得上是凤毛麟角,而在全国许多艺术院校(如南京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等)以及高师院校(如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等),甚至还没有“民打”专业师资。中国民族打击乐要传承、发展和发扬光大,首先需要得到加强的是教学领域师资力量,为此,我们要重视这一现象,通过培养研究生和扩大青年教师队伍等措施使之得到尽快改善。
   依据中国民族管弦乐队要求打击乐演奏员具备“一专多能,中西兼顾”的综合专业能力,各高校“民打”专业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依托于两个方向:一是借鉴西方打击乐教学理念,因其教学体系相对规范与完善,较为成熟的教学理论体系和丰富系统的曲目与教材可供选择,使其很容易成为教学主体内容;再就是对本土传统打击乐艺术的学习与掌握,但在这方面的教学一直处于相对被动的境地。究其原因,有多方因素,比如“以曲代功”“口传心授”作为传统教学手段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缺乏由浅入深,量化、系统、规范的训练内容与教学过程,这在高校“民打”专业教学中暴露的较为明显。而“民打”教材与教学曲目匮乏则是本专业较为突出的客观现状,无论是传统乐曲还是创作、改编乐曲同样处于捉襟见肘之境地。再就是专业课程布局与课程设置有欠合理,各院校之间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缺少系统与常态化的交流与沟通,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不一致,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不够完善,加之教学硬件设施不健全以及乐器制作与革新方面的相对滞后,曲目匮乏且作品创作难以出新,传统教学手段与当代教学理念如何借鉴与融合等诸多因素,均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诸多不利因素的存在而对民族打击乐专业教学发展造成的制约和影响,笔者以为应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应性措施。
   (一)改善民族打击乐教材建设方面的薄弱现状,对已有中国民族打击乐领域的经典文献、乐谱与音视频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形成中国打击乐资料文库;对文献、资料、曲谱、民间器乐集成、舞蹈集成和戏曲集成以及传统与当代打击乐作品的音频与视频、乐谱与各类文案等相关内容进行搜集汇总和筛选提炼,促进教材的编写与出版,从而形成与完善“民打”教材体系建设。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与上海出版集团合作的国家级课题项目《华乐大典》“打击乐卷”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详实的参考文献。
   高校“民打”专业教学中教材建设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李民雄先生编著《中国打击乐》(2001年),朴东生、李真贵先生编著《打击乐曲集》(2001年),王满教授《中国打击乐》(2007年)和笔者编写的《中国鼓》(2004年)等“民打”教材,在数年来音乐院校专业教学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由笔者编写的中国音乐学院科研与教材系列丛书——《中国打击乐教程》(系列)一至六册,包括《大堂鼓节奏与演奏手法训练》《大堂鼓滚奏与演奏技法训练》《排鼓音位与节奏训练》《新疆手鼓节奏与演奏技法训练》《板鼓节奏与演奏应用训练》《中国打击乐独奏作品选》等已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后续教材(打击乐重奏、合奏、协奏以及代表性民间与戏曲锣鼓曲牌,更为主要的是民族管弦乐队打击乐片段训练等内容),也正在编写当中。这些教材的逐步问世为改善“民打”专业教材匮乏之窘况起到了抛砖引玉之作用,使民打专业教学日趋完善、系统与科学规范。    除上述教材中所提及的乐器科目,还应进一步规范代表性民间锣鼓和戏曲锣鼓量化性学习内容以及比例。以戏曲锣鼓为例,对板鼓、大锣、铙钹和小锣的演奏学习以及常用“锣鼓经”的学习,是“民打”专业的重要环节,其中三件铜器都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乐器,要掌握到位并非易事,因此在课程安排、量化训练内容以及教材选编等方面都要合理安排,在有限时间内以对这项内容有一个较客观的掌握为前提,再以汉民族地区代表性民间锣鼓(乐种)的学习为例,“民打”专业对这方面内容学习同样必不可少,但要做到合理选择、客观定位,应当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而对于同样种类繁多,乐器、乐种丰富的以新疆手鼓、朝鲜族长鼓、土家族打溜子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打击乐艺术的学习,也是“民打”专业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因此,“代表性戏曲与民间锣鼓在乐队中的应用与训练”“少数民族打击乐器及乐曲训练”等内容也应列入教学范围并配以相应教材。又及:民间音乐“即兴加花”变奏、散板节奏(如“紧打慢唱”)、民间锣鼓音响模拟而使用的单行总谱记谱方式“锣鼓经”字谱(状声谱);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版本乐种和乐曲的学习等。这些内容都应在教学和教材中有所体现,并加以规范应用。需要强调两点: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和少用“以曲代功”教学方式,强调当代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再是中国民间音乐传承方式——“口传心授”属于中国特色教学手段,应予以保留。
  (二)改善民族打击乐作品匮乏的现状,即要通过文献研究、与专家咨询研讨、实地调研与采风、艺术实践与课堂实践(走出去、请进来)、系列讲座等方式,校际交流、录音录像、出版等多种手段,积极将根植于和散落在民间的大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提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变为鲜活的作品,变为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文化象征;对中国传统打击乐艺术进行提炼加工与再创作。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约请当代作曲家进行新作品的创作。比如作曲家郭文景创作的打击乐三重奏《戏》《炫》,一经问世即成为国内外打击乐演奏者必奏、必演、必学的经典曲目,而这样的曲目实在太少,正在进行的2019央视中国民族器乐大赛对打击乐组决赛曲目的筛选,几乎出现了没有合适曲目可用的尴尬境地!
  (三)进一步提高演奏技术、丰富教学方法。通过对具有代表性中国传统打击乐演奏技法的汇集整理和研究,与当代国内外教学法结合应用,形成多套集视、听、图、文、谱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完善系列教學录像资料进行大众媒体传播。笔者曾受邀杭州艺高公司参与录制“爱艺术+”栏目的视频节目录制,录制打击乐在民族器乐作品中的即兴演奏内容,根据节目投放市场的后续效果来看,反响良好。设想如果将“民打”主要乐器科目按照当代教学规律,以教材为依据录制多媒体课件,并结合慕课、微课、直播等网络传播手段来促进教学水平的交流和提高,前景可为。
   (四)面向社会和各音乐院校、艺术院团进行广泛调研,结合当代专业教学需要,重点性、选择性对部分民间锣鼓乐种与戏曲锣鼓进行田野采风,并对其进行提炼、加工与再创作,之后把所加工的作品应用在教学中。在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创新方面,主要解决如何将传统打击乐艺术元素通过某种“桥梁”和“媒介”手段转化为适宜当代专业发展需求的教学元素,如通过改变传统打击乐的记谱法(如字谱式“锣鼓经”)和随之改变的音乐特质,将国际通用的“线谱”记谱法应用到教学当中。如在已经出版的很多包括“中国打击乐教程”(系列)在内的曲谱与教材中,将戏曲与民间传统锣鼓经“状声谱”与五线谱对照并用,让学生通过对“状声谱”的唱念掌握锣鼓整体音乐形象与风格;再通过“线谱”对锣鼓中不同乐器、不同声部形成的具体节拍与节奏有清晰的认知,这样也体现不同文化符号与载体的多样化。这种行之有效的传承手段与教学方法也是大力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与推广的有效体现。
  二、淡化“民打”“西打”概念之分,融合多元打击乐教学理念
   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发展的历史脚步,使当代文化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外来文化与先进技术的引进与交流,也使中国古老的打击乐艺术和年轻的专业学科得到了空前提高与发展。继承传统,在传统基础上探索与求新;多元融合,与世界多元文化融汇与贯通,成为我们主流发展方向。几十年不断努力,中国民族打击乐艺术在演奏、教学、创作、科研、理论研究、乐器制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我们在理念方面也在不断思考与调整,在保留中国民族打击乐艺术特色的基础上,使其与世界打击乐艺术相融合,淡化“民打”和“西打”概念之分,寻求多元化专业环境与理念,营造打击乐大专业氛围。
   当前,上海音乐学院在国内率先成立了以打击乐专业为主体的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将分属于管弦系、民乐系和流行音乐系的打击乐专业进行了整合,形成了以中国打击乐为优势、西洋打击乐为主干、流行打击乐为辅助的打击乐“大专业”框架结构,为我国音乐艺术院校打击乐专业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实验性范本。四川音乐学院也随后成立了以打击乐专业为主体的现代器乐系;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和民乐系的打击乐专业将每年招生考试和日常考试联合进行;一些地方音乐院校也在积极努力地建立打击乐大专业。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音乐艺术院校设立独立打击乐大专业系别,将是一个必然趋势。当然,在这种“大专业”概念下,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西打击乐“共性”与“个性”之差异,演奏方法、音响与音色、音乐风格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不同,而解决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明确并解决这些问题。
   多年以来,民乐系打击乐专业基本都是围绕两个乐队(民族管弦乐队和西洋交响乐队)打击乐声部所使用的主要鼓类乐器和键盘类打击乐器展开教学:鼓类乐器主要学习中国大堂鼓、排鼓、板鼓以及西洋交响乐队中定音鼓、小鼓;键盘打击乐器主要学习马林巴、木琴、颤音琴等。专业教学包括主科个别课和重奏课结合,其中专业个别课主要以学习演奏乐器项目为手段,通过对鼓类乐器和键盘打击乐器为主的中西打击乐器学习,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提高演奏技艺:包括基本练习、练习曲和乐曲,经过附中阶段、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学习,最终达到相应的专业水准。其中对西洋打击乐器教学内容与管弦系模式大致相同,形成以学习中国打击乐为主、借鉴学习西洋打击乐这样一种中西兼学的教学模式。而对于中国打击乐器科目学习,则是民族打击乐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其中板鼓和相关铜器打击乐学习,除解决基本功和基本技术环节外,掌握常用和基本戏曲锣鼓经以及戏曲打击乐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实践应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学习内容。一些地方院校会结合当地民间锣鼓和戏曲锣鼓进行教学,如星海音乐学院的潮州大锣鼓;四川音乐学院的川剧锣鼓;西安音乐学院的秦腔锣鼓和西安鼓乐等。    打击乐器是一个庞大的乐器家族,中国打击乐演奏大都以集体形式呈现居多,因此打击乐重奏课或打击乐合奏也是重要的课程内容:一是传统代表性民间锣鼓和戏曲锣鼓的集体训练;二是创作作品、乐队片段的集体训练。就当前教学现状来说,凡开设民族打击乐专业的院校,其教学模式与思路大致相同,因地域性等因素差异,其具体教学内容会有所不同,只是没有形成统一教材和教学大纲,相互间缺少教学与学术交流,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局面。
   综前所述,“民打”专业学科建设要考虑我们当前教学思路是否符合当今社会需求,或是说应按怎样的标准来培养专业人才?笔者以为应明确当代高校“民打”专业的培养方向与目标:即为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包括西方交响乐队)培养和输送合格演奏人才为主,同时兼顾教学、科研、创作和研究方面综合性、应用型人才。这一观点与20世纪60年代前辈在高校建立民打专业以来的培养方向与目标并无矛盾,只是需要进一步厘清关系、明确目标。在具体教学科目与内容方面,應根据社会需求,结合本院校、本专业以及学生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西洋打击乐教学体系相对科学与完善、教材建设系统而规范,应是“民打”专业大量吸收和借鉴的有利元素。而立足本土,继承、挖掘与提炼传统元素与当代教学相结合则是我们要凸显的专业特色。
  结  语
   1.民族打击乐演奏、教学、创作、科研、理论研究、乐器制作等环节间是相互关联、互为作用、共同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任何一个环节滞后都会对整体行业造成不利影响。中国民族打击乐艺术在高校的学科建设有了飞速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而教学领域存在不少的问题也是我们所要面对和亟待解决的;
   2.民族打击乐与其他打击乐艺术形式的关系:当前在我国各音乐艺术领域中,打击乐艺术出现了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戏曲音乐中打击乐、民族管弦乐队打击乐、西洋交响乐队打击乐和通俗音乐中的打击乐,还有近些年发展较快的行进打击乐和以拉丁鼓、非洲鼓、中东鼓为代表的世界打击乐等。这其中,民族打击乐有其相对独立性,体现在教学和具体技术环节训练过程,要重视其个性与特色存在,但就宏观角度,打击乐艺术是一个世界性、多元化的综合艺术形式。正如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所总结的教学理念:“继承传统、发展求新,兼容并蓄、多元融合”。我们在理念上必须要清晰和客观,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指导方针展开教学,这样才有利于我们中国民族打击乐专业和学科建设的发展。
  {1} 《中国打击乐教程》(一)至(六)前言,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年版。
  王以东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刘晓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289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