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湖南民办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湖南民办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中存在着知行脱节、流于形式、落实乏力等问题。只有坚持以“课程教学”为抓手,在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课、产教融合实践中融入工匠精神;坚持以“职业价值观”为推力,注重劳模文化熏陶,推动劳模进课堂;坚持以“环境培育”为载体,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沃土,借力师生“成长共同体”,才能解决当前所出现的问题,助力湖南经济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 高职教育 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2—0157—02
  湖南民办高职教育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获得了快速发展,并为湖南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当前,湖南社会经济正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要求。湖南民办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强化服务地方的意识,基于新时期湖南职业人才需求,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进行理性的反思,从而准确把脉湖南民办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民办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性。
  一、湖南民办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
  对湖南五所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民办高职院校都充分认识到了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思想上重视程度较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可度也非常高,在工匠精神培养中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知行脱节
  目前,湖南民办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还停留在理论认识阶段。尽管高职院校认识到了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也具有很高的认可度,但是仍存在知行脱节的现象。高职院校行动的速度与认知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教育实践层面并没有作出快速而有力的反应。工匠精神的培养普遍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基于理论的实践行动有待进一步的强化。迫切需要将工匠精神培育的理论成果和培育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断积累工匠精神培育的经验,构建适宜工匠精神培育的新模式。
  (二)流于形式
  湖南民办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不是一个“面子工程”,需要落到实处,具体到微观。但是,不少民办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流于形式,通常只是开开讲座,制作一些宣传标语。这种形式主义导致工匠精神培育内涵的弱化,造成形式大于内容,工匠精神培养并没有贴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际,没有贴近学生专业发展实际,没有体现在湖南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湖南民办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存在严重的经验主义思想,重视理论、忽视技能教学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三)落实乏力
  湖南民办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要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寻求工匠精神培育的“落脚点”。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湖南民办高职院校大多数缺乏落实的措施,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课程体系没有全面开展,这就造成了工匠精神培育与课程的脱节,从而使“工匠精神”培养成为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课程教学模式没有形成,课程教学仍然是传统模式,更不用说工匠精神在校园文化、职业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落实。湖南民办高职教育亟待构建工匠精神培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二、湖南民办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对策和建议
  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湖南经济进入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湖南制造业获得了快速、大规模的发展,也形成了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为推动湖南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湖南民办高职院校对湖南人才培养的贡献值。根据湖南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人才的需求,针对现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营造浓厚的工匠精神培育氛围,落实工匠精神人才培养行动。
  (一)坚持以“课程教学”为抓手
  湖南民办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必须坚持以“課程教学”为抓手,将工匠精神培育全面贯穿于课程教学。
  1.专业课程融入工匠精神
  专业课程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路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专业课程教学主阵地,将工匠精神培育有机地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工匠精神融入学生专业学习,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因专业而异,使工匠精神培育体现显著的专业特色,改变当前工匠精神培育的同质化现象。不仅如此,还要确保工匠精神培育与课程教学内容的融合度,从而将工匠精神自然地融入课程教学中。
  2.思想政治课融入工匠精神
  思想政治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工匠精神的培育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特殊性,将工匠精神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需要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将工匠精神作为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此外,要基于民办高职教育的特点,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不断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从而彰显职业教育思想政治课的特色。
  3.产教融合中融入工匠精神
  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一种有效的办学模式,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动手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产教融合平台,在实践、实习、实训教学中落实工匠精神培育,“引导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体验工艺思想、技术内涵及其所蕴含的精神品格和职业魅力,从而逐步培育学生对专业的尊重、对精益求精职业态度的敬仰与追求,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1]。
  (二)坚持以“职业价值观”为推力
  工匠精神培育,需要学生树立工匠之志,需要坚持以“职业价值观”培育为推力,深入挖掘行业榜样,从而提高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鲜活性和生动性。
  1.注重劳模文化熏陶
  当前,国家层面为了进一步推动工匠精神培育力度,深入开展劳模工匠评选活动。湖南民办高职院校要注重劳模文化熏陶,利用湖南涌现出的劳模和著名工匠鲜活的故事、精神感染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强化学生工匠精神意识,进而培养学生将工匠精神作为职业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进一步坚定其“劳模之志”“工匠之志”,使工匠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2.推动劳模进课堂
  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意识,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湖南劳模资源,积极推动劳模进课堂活动。同时,要注重劳模进课堂的系列化设计,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近劳模,深入劳模生活,不断强化学生对职业精神的感悟,使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从抽象化向具象化转变。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工匠精神培育“融入网络、新媒体,实现课堂和网络、新媒体互动,真正打造出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型课程”。[2]
  (三)坚持以“环境培育”为载体
  新时期湖南民办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要坚持以“环境培育”为载体,营造浓厚的工匠精神培育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并借助师生“成长共同体”,实现工匠精神培育的落地开花。
  1.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沃土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高职院校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沃土,将工匠精神全面渗透在校园文化中。首先,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培育;要有机渗透“精业敬业、追求卓越”的职业价值观。其次,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工匠精神培育。通过文化活動,“在校园内形成一种学习行业楷模、崇尚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和校园风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与认同,进而内化成自身的职业价值观”[3]。
  2.借助师生“成长共同体”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就需要湖南民办高职院校能够借助师生“成长共同体”,通过构建相关的共同体,完善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机制,“通过教学一体化设计,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使工匠精神的培育成为一个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过程。”[4]
  三、结语
  总之,工匠精神培育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战略。湖南民办高职院校要继续保持高远的人才培养定位,针对当前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采取积极的措施,切实承担起服务湖南社会经济的责任,为湖南经济的发展培育出一大批具有精益求精、敬业爱岗、不断追求卓越的高素质人才,为湖南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连春光.校企合作路径下民办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9):56-57.
  [2]刘晓芳.民办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的动力与特征[J].农家参谋,2018(8):89-90.
  责任编辑:张正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771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