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翻转课堂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了创新运动训练专业《运动解剖学》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将南京体育学院2018级运动训练专业四个班的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实验验证。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传统与《骨肌表面解剖学》结合和“翻转+骨肌表面解剖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实验前和实验后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翻转课堂、传统与《骨肌表面解剖学》结合和“翻转+骨肌表面解剖结合”教学均有利于提高《运动解剖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 骨肌表面解剖学 运动解剖学 运动训练专业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3-0029-03
  运动解剖学是运动训练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南京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的《运动解剖学》由最初的54学时缩减为48学时。课时偏少,是运动解剖学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因其文化课基础稍差,“重术科、轻理论”的情况普遍存在。如今教室免费wifi的普及,使得课堂成了部分学生睡觉、玩游戏、看电影的乐园[1]。目前这门课的教学多采用教授与实验观摩相结合的传统教学方式,一份试卷定成绩的考试模式,也使得部分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过程失去了兴趣,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在运动解剖学的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多采用合作、启发和多媒体技术等方法,让学生能投入到书本中,联系实际,指导运动[2]。
  “翻转课堂”又称为“颠倒课堂”“反转课堂”,这种课堂教学理念最早由美国化学老师Jonathan Bergmann 等提出,即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独立掌握概念和重难点,教室则成了师生彼此沟通交流的地方,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以提高教学效率[3]。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地位发生了本质变化。
  目前的解剖学学习基本上都是在标本、模型上进行的,均有一定教学效果,但也存在着直观性和生动性欠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低、学习时间及场所受限、不能将基础与临床相对接等问题,缺乏在活体上进行解剖的学习与操作,使学生在上完解剖课后不能联系实际进行记忆[4]。《骨肌表面解剖学》从形态观察入手,对骨骼和肌肉进行直观的描述。图解、照片、文字、视频均参考正常人的体型,重点展示清晰的形态轮廓,省略机理和琐碎细节。通过学习可以让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更快速地掌握运动解剖学相关骨肌的知识,为他们更好地进行实际操作提供帮助。
  因此我们将“翻转课堂”和《骨肌表面解剖学》相结合,以此来提高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知识的掌握度。
  一、研究对象
  南京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21841、21842、21844和21847班四个班,四个班的学生在教学中分别采用四种教学模式:21841班在授课中采用“传统教学”,21842班采用“翻转课堂”授课,21844班采用“传统教学+《骨肌表面解剖学》”结合授课,21847班采用“翻转+《骨肌表面解剖学》结合授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进行理论考核。
  二、研究方法
  1.传统理论教学方法
  根据南京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培养要求,选取运动解剖学课程中“骨及骨连结”的内容对四个班的学生运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2.翻转课堂教学
  学生5—6人组成翻转课堂小组:根据一周前教师课前问题引导、学习任务清单观看15min教学动画视频、查阅资料和课本知识学习、PPT制作,记录已解决和尚存在的疑难问题;课中PPT展示学习任务清单中知识要点、组员之间展开讨论、交流,最后由教师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评价;课后进行个别辅导答疑,拓展新知识、新问题,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整理资料,归纳总结。
  3.传統教学与《骨肌表面解剖学》结合教学
  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结合《骨肌表面解剖学》的知识,通过人体表面标志图、骨肌透视图,由表及里地认识人体解剖结构,层层递进。骨肌图配以动画视频及文字解说,以动静结合的方式来呈现人体运动。
  4.“翻转+骨肌表面解剖结合”教学
  骨肌表面解剖学通过大量翔实、清晰的图片来显示人体的结构;通过简洁、准确的描述来了解人体的体表形态、标识,这样可以更好地学习、研究人体的骨骼、肌肉;在翻转课堂的基础上,每组学生指出骨、关节、肌肉在体表的标识。带教老师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有《系统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运动解剖学》(人民体育出版社)、《骨肌表面解剖学》(人民体育出版社)和相关动画视频。
  三、教学效果评价
  把每部分课程结束后的理论考核成绩作为基本教学评估手段。
  四、统计方法
  对理论考核结果利用SPSS22.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同时将每组两次考试的成绩的差值进行方差分析,组间数据差异取P<0.05表示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取P<0.01表示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
  五、实验结果
  1.各班实验前后成绩对比
  实验结果显示传统理论教学方法在实验前后差异性不大,而运用翻转课堂教学、传统教学与《骨肌表面解剖学》结合教学和“翻转+骨肌表面解剖结合”教学的班级在实验前后的考试成绩均有提高,且P=0.000,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各班实验前后分数提高幅度
  实验结果显示21841和21842班实验前后分数提高幅度的差距有显著差异(P=0.012,P<0.05);21841和21844班实验前后分数提高幅度的差距有显著差异(P=0.036,P<0.05);21841和21847班实验前后分数提高幅度的差距差异性不显著(P=0.052,P>0.05),但P值接近0.05,说明两者还是有差异的。21842和21844班实验前后分数提高幅度的差距没有显著差异(P=0.625,P>0.05),说明两种实验方法效果差异性不大。21842和21844与21847班实验前后分数提高幅度的差距有显著性差异(P=0.000,P<0.01),说明21842和21844班与21847班的实验方法效果差异性较大。   六、结论和讨论
  1.结论
  从表1—表4可以看出,翻转课堂教学、传统教学与《骨肌表面解剖学》结合教学和“翻转+骨肌表面解剖结合”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均有利于提高学生《运动解剖学》的成绩,且效果显著。从表5—表7可以看出翻转课堂教学、传统教学与《骨肌表面解剖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运动解剖学》的成绩效果相差不大,说明两者对学习《运动解剖学》均有帮助,且效果一样。但传统教学与“翻转+骨肌表面解剖结合”教学的教学方法相比,两者有差异,但差异性不显著。“翻转+骨肌表面解剖结合”教学对提高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运动解剖学》的教学效果不如单一使用其中一种的教学方法。
  2.讨论
  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知和掌握,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5]。本实验显示,在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的《运动解剖学》教学中使用翻转课堂对提高他们的运动解剖学知识非常有效。
  《骨肌表面解剖学》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人体的结构,通过透视图准确地知道人体运动系统的位置,增加学生的直观感觉,从而提高学生兴趣,加强学生对骨性标志和肌性标志的记忆[6]。本实验显示,在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的《运动解剖学》教学中加入《骨肌表面解剖学》的知识,对增加他们的运动解剖学知识积累非常有效。
  “翻转+骨肌表面解剖结合”教学的双重结合的方法对提高学生成绩同样有效,但效果并没超过单一使用一种方法的教学效果。可能是由于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在文化课的学习方面的能力相对其他专业学生来说较弱。
  七、结语
  在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运动解剖学》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或者在《运动解剖学》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增加《骨肌表面解剖学》的知识,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运动系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小迪,张保国.《运动解剖学》中基于翻转课堂学生授课模式的应用及评价[J].科技视界,2015(35):39+87.
  [2]万宇.体育院(系)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6):4-6.
  [3]张锐,于芳,闫先赟,等.“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运动解剖学》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7,39(6):100-103.
  [4]王建中.解剖实验教学中活体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6(16):18-19.
  [5]楊丽华,王萌,刘媛媛,等.基于微课的PAE翻转课堂在影像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OL].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9(4):473-476.[2016-12-06].https://doi.org/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904024.
  [6]陈艳,宋雅伟.《人体骨肌表面解剖学》在体育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208-210.
  责任编辑:赵慧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14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