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古代文学教学中学生文化自信培养途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伴隨我国高校教育模式改革日益创新,文化自信培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道德理念、优良品质的引导方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古代文学教学为目标,通过对高校古代文学教学课程进行分析概述,融入文化自信理念,为如何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及理念树立提出建议,为解决当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缺乏与发挥古代文学教学作用打下基础。
  关键词:古代文学 课程教学 文化自信 道德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6-0128-03
  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是当下我国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具有较大影响。现阶段有关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从当下时代发展及教育需求出发,采取相应优化措施,如帮助学生端正心态、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创新教学理念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缺乏文化属性及文化内涵就不能彰显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实质及价值所在。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华民族的发展形成正是基于自身文化的沿袭与传承。作为一个中国人,“文化自信”代表了一名中国人的基本内涵。但随着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在多元文化的影响冲击下,如何保留与传承中华文明、传统文化一直是诸多教育学者研究的问题之一。基于此,加大对学生文化自信的教育培养就很关键。文化自信培养不是单一片面的简单流程,而是需要对诸多元素利用、教育资源调动及课程设置的科学布局,进行阶段性养成与模式化教学,进而起到快速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作用。
  文化自信培养重要性如下:第一,有利于提升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当下青年学生普遍缺乏爱国情怀,在学习过程中过度关注自身利益、自身发展,一切都从自身需求及利益层面出发,而不是从国家民族角度考虑,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国家意识严重缺失。因此,通过对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养,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魅力,提升了对国家民族的热爱程度。第二,有利于自身文化素质及修养提升,文化素养是未来人才竞争及自我修养的一种要素体现。文化自信将文化内容学习转变为文化精神领悟,将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品质与精神价值进行自我引用,起到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最终目的。因此,从国家和个人角度来讲,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势在必行。
  二、古代文学课程中的文化内涵
  古代文学课程主要是指针对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及文学内容等进行书面教育,对有价值的文化精髓进行提炼、运用。古代文学课程中不乏大量的历史典故,主要以二十四历为主,将各个朝代中的文学载体进行提炼加工,让学生认知历史,感受文化,领悟精神。第一,古代文学课程将呈现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包括精忠报国、尊老爱幼、见义勇为、不惧艰险等。这种极为直观的文化内容,诠释了古代文学课程内容中的文化价值。第二,古代文学课程中也包含了大量精神文化,抛去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内容文化”,其精神文化的价值性更加重要及实际,对解决当下我国传统精神缺失与多元文化冲击十分关键。因此,根据古代文学课程在文化形式及精神体现的重要影响,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其深入分析、系统研究,对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尤为重要。
  三、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问题
  1.学生心态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物质文明极度繁荣。很多负面思想及消极理念对大学生观念造成较大影响。首先,拜金享乐主义,很多大学生都金钱至上、享乐先行,缺乏最为基本的吃苦耐劳精神,在其学习过程中体现突出。因此,导致学生心态极为不稳,将思绪与意识都放物质享受方面,又如何安心静性地学习古代文化课程,更谈不上提升文化自信。其次,通过分析研究后发现,当下大学生也受西方文化影响,其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出现较大偏差,普遍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与古代文学十分传统、腐朽,并不具有价值与作用,在古代文学课程学习中存在应付情况,甚至溜号、逃课。因此,学生心态问题是导致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主要障碍。
  2.课程特殊问题
  古代文学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涉及古文、论据,很多文言文的词、句较为难懂,需要阅读与翻阅大量资料,直接导致学生逃避、放弃学习。基于该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对古文中的词、字、句等进行讲解,导致对古代文学内容及文化内涵的忽视,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注重其表,而忽视其里,更无法起到提升文化自信的实际作用。另外,从古代文学课程设置角度分析,很多高校都将该课程作为选修课设置,而不是必修课。大多数学生对该课程不了解、不掌握,甚至连名称都没听过,可想古代文学课程在高校中普及率极低。因此,课程优化配置与设计尤为重要。
  3.教师文化素质有待提升
  教师综合能力与文化素质对构建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模式十分关键,很多古代文学课教师对学生文化自信培养不了解、不掌握,不能对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中文化自信培养方向、功能作用等进行系统设计。基于文化教育与核心培养的应用方向,很多古代文学课教师依然对其文化核心理念领悟不够,具体如下:第一,缺乏创新理念,对文化培养的方法采纳缺乏主观性。具体教学工作依然以大纲内容为主。第二,在文化培养教学模式构建中缺乏科学布局,无法从设计的角度对其进行元素开发。很多教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层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实际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提升教师综合能力、文化素养十分关键。
  4.教学理念滞后
  部分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严重缺乏文化自信意识,教学理念相对传统滞后。认为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只不过是将课本内容讲述出来,并没能从其实际作用、文化精髓入手,这样就造成了教学方法及模式的封固化。另外,对文化自信的忽视也是导致诸多问题出现。很多教师对文化自信本身就不了解,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对文化自信的重视,诸多教学工作停留在表面,具有阶段性,而没有将文化自信作为长期培养与引导教育的方向目标。这种教学理念的停留直接造成对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片面效应,而不是彰显整体作用[1]。   四、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对策
  1.帮助学生端正心态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对象为“学生”,基于当下学生思想开放及观念问题现状,在提升文化自信方面首先应从观念树立思想帮扶角度出发,将受教主体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起到提升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实际效果。首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课程的魅力所在,培养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第一,可以通过案例讲解等方式,对古人生活习惯、为人处世的方法技巧进行阐明,如古人交友多以信义为本,对父母多以尊孝为主,对君主则以忠诚为主。因此,通过文学案例引用的方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起到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了解的重要作用[2]。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通过对古代文化与当下文化进行对比,呈现二者的利弊,对抵御西方腐朽文化及拜金主义十分有利。其次,教师需要从学生心理角度出发,将文化自信与心理需求结合,不能单一从文化自信塑造及培养形式开展工作。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高低与其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因此,在帮助学生端正心态时,教师可以结合古代文学课程内容,对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心结等进行处理,让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其中,进而养成学生文化自信意识,即自我心理完善。最后,教师也可以将我国传统国学文化与课程内容结合,因为在一定层面上国学文化与古代文学十分相似。通过国学经典及文化引用,学生找到了中华魂、中华根,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重要基础[3]。
  2.创新教学模式
  当下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模式较为传统,更无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对培养文化自信十分不利;因此,急需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首先,教师应该对课程内容讲解方式进行创新。传统教学基于文言文的特殊性,侧重咬文嚼字,这种教学讲述方法无法体现文学内容中的文化属性及内涵。具体如下:第一,词、字、句讲解需要结合当时历史背景、环境变化等,诠释词、字、句表达的文化意义。在该过程中建议教师采用史料列举、文化挖掘等方式,将中华文化精神及表达意义进行整理提炼。而学生通过聆听教师讲述会对古代文学内容中的文化元素进行全面掌握,这样就使学生在印象中烙下了文化记号。第二,应该将古代文学课程设置为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从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及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角度出发[4]。在该過程中,高校管理者需要分析高校教育情况,并对当下大学生思想观念进行数据调查,最终明确古代文化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重要性。另外,设置必修课后,需要从软、硬件层面投入,包括相关设备、软件等,如古代文学图书角、多媒体教学平台、网络文学史料数据库等,这些对在古代文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至关重要。
  3.提升教师文化素养
  在教师文化素养及综合素养提升方面,应该从多方面、多渠道入手,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文化素养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文化自信培养工作。具体如下:第一,转变教师教学思想,将生本教育、核心素养作为文化自信培养的教学理念,从学生出发,将兴趣引导作为文化自信培养的重要手段。第二,定期举行相关文化素养培训,从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出发,通过对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情况观察及场景融合等,提升教师自身临场及氛围营造能力,为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打下重要基础。另外,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已经成为大部分专家学者所共同研究问题之一。教师文化素养是第一动力,文化自信培养需从核心素养、教师文化意识、知识储备等出发,将自身文化表现能力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中。同时,以兴趣为引导,以教学为手段,通过引导与带动,提升学生文化自信[5]。
  4.创新教学理念
  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急需创新教学理念。首先,教师应该提升对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视程度。明确“文化自信”培养目标方向、作用功效等,这样才能更为有利地进行相关教学[6]。文化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国家、民族历史文化及优良传统的认同、信仰,它不是基于某种意识形态,而是由内向外的心理、思维及观念的文化统一及欣赏,对日后职业规划及工作生活影响颇大。因此,教师必须对文化自信的关键实质进行领悟。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将以往教师主导教学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线上、线上等混合教学形式,让学生可以在线上进行自主学习,而在下线教师可以讲述重点,使学生率先掌握古代文学内容中的文化精神、道德典范,而教师又通过线下课堂内容重点讲解,让学生对内容含义、文化精髓得以贯彻掌握。因此,现代化教学理念与传统文化内容结合,为进一步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奠定坚实基础[7]。
  综上所述,本研究分析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多方面、多角度阐明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实际现状及未来发展,提出相关优化对策,主要包括帮助学生端正心态、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创新教学理念等,构建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思路途径,让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更有效率。
  参考文献:
  [1]钟国燕.“岭南文化”介入高校品牌形象设计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9,9(10):216-218.
  [2]宋博.文化自信视域下应用技术大学中外语能力核心素养探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7(6):54-58.
  [3]缪锦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大学生本土文化自信的培育:以中澳国际酒店管理学院为例[J].文教资料,2019,9(13):2-3.
  [4]张俊强,王艳.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海外英语,2019,14(14):123-124.
  [5]冯大霓.文化自信道路在大学生思政课程中信息观培养的研究[J].智富时代,2019,8(1):25-26.
  [6]陈艳玉.语文特色示范课堂走文化自信道路之古为今用:浅谈诗词在基础写作中的纲领性作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9,55(15):286-287.
  [7]韦佳岐,李士金,徐雨柔,等.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反躬自省是通向美德和上帝的途径[J].好家长,2019,24(12):17-18.
  责任编辑:张正吉
  [作者简介]吴凤玲,长春光华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809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