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临武傩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文辉

  临武县,处于湖南南端,与广东接壤。山地和丘陵的面积,占全县土地面积的90.5%,群山环绕,矿藏丰富。战国时期设临武邑,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临武县。是湘南置县历史最悠久县之一。
  临武傩戏,俗称“神狮子”、“舞岳傩神”。临武傩戏所在地油湾村,位于郴州市临武县大冲乡的中部,油湾村四面山峦重叠,全村160多户800多口人。偏僻封闭和单一的农耕生产生活方式,是临武傩戏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
  郴州古有傩戏。清人刘献庭在《广阳杂记》中写道:“予在郴州时,有巫登刀梯作法,为人禳解者,……以红布为帕,而勒其首,束其腰者,亦用红布,更为红布膝胯著足胫间,如妇人装,而赤其足,蹲踞梯上。”临武傩戏一脉相承,同样以红布为帕,而勒其首。临武傩戏主祭神为三娘,三娘也由男人扮演。
  《临武县志》载:“民间为生产丰收、人畜平安、祈求神灵保佑,沙田、大冲一带盛行‘狮子愿’,即由道士两人,手执黄色狮头,背后十多人戴着面具,分别扮成玉皇、二郎神、关公、土地、菩萨、王母、来宝、观音等仙佛串村走巷。晚上,跳来宝,佛、道、儒三家大杂聚,边歌边舞,闹至半夜再送狮子出村。”
  临武傩戏存在于傩祭仪式“舞神狮子”之中。祭仪三天三晚。
  临武傩戏分为内坛傩戏与外坛傩戏。
  内坛傩坛有《三娘关》、《夜叉关》、《云长关》、《二郎关》、《土地关》等;外坛傩戏有《打神狮》、《斩小鬼》等剧目。其中,《斩小鬼》与目连戏中的“斩寒林”的情节,一脉相承。
  临武内坛傩戏,虽为五“关”,实为一坛完整剧目,即艺人所称的《三娘寻夫》。这里透露出一种古老的信息:一坛(一出或一折)傩戏称为一“关”,元刊杂剧剧本往往冠以“新编关目”字样,即为此义。
  三娘寻夫为一条贯穿全剧主线,夫为“范石郎”。
  (《夜叉关》)
  夜叉白:你到京城所干何事?
  三娘白:寻丈夫。
  夜叉白:你丈夫叫什么名字?
  三娘白:范石郎。
  湖南傩戏《姜女戏》中均有“寻夫”的关目,其夫也称“范郎”,说明临武傩戏的“三娘”与“孟姜女”为同一原型。三娘与孟姜女一样,是傩坛主要神祇,她来到傩坛有着多重的职责。这种职责,在傩戏的《土地关》的唱词中充分体现出来:
  1、风调雨顺:“求个平安年”。
  2、求子:“求个读书郎”“状元郎”。
  3、祈福:“卖田庄”“造房间”。
  4、丰产:“五谷好,一种下地万收成”“保你养猪牛牯大,保你养鸡遍地红”。
  5、登科:“保你读书登金榜,保你早配降麒麟。”
  6、婚嫁:“保你聪明多伶俐,保你嫁个状元郎”等等。
  如果说内坛傩戏主要是“祈福”,那么外坛傩戏主要是“驱邪”。
  外坛傩戏《打神狮》亦称“舞神狮子”。狮头即为傩面,与湖南澧阳平原6000年前出土的傩面基本一致:面具无下唇腭,其下唇腭用纸扎或布艺制成、挂在面具上,与狮被连在一起。与常德出土的滑石傩面、梅山傩狮舞面具,及湖南各地傩面“吞口”一脉相承;比涟源枫坪傩面狮舞更为古朴。
  傩面平日用于镇宅、镇坛、镇墓;祭日用于索室驱疫;后又演变为节日娱乐项目,是今舞狮之起源。
  傩戏《打神狮》现存“狮踏龙门”、“洋船扒米”、“乌龟爬沙”、“鸡公斗对”、“麻拐跳坑”、“观音坐莲”、“罗汉晒肚”、“壁上挂灯”、“猴王擒狮”等节目,舞狮演绎故事,为娱乐人神、驱除邪气。狮王在铺垫稻草的地上表演,村里的人们一直把此经过祭祀的稻草视为吉祥物。舞狮表演毕,村民一哄而上,把所有的稻草一抢而空,带回家中,放在猪牛栏内六畜兴旺、祛瘟保吉。这一点,在韩国唐津郡机池市的拔河中,人们把拔河完后的草绳抢回家中的习俗完全一致。
  傩戏《斩小鬼》的情节与《目连传》中的“斩寒林”,一脉相承。
  临武傩戏的艺术特点鲜明:
  1、演员全部为男人;其表演载歌载舞,其唱腔、道白、动作全部以舞包裹。
  2、音乐原始而丰富,民间宗教音乐、山歌、小调、劳动歌穿插其间;以打击乐,唢呐曲牌自然过渡。
  3、演出一唱众和,男声帮腔纯正而又朴实。
  4、常用的乐器为堂鼓、战鼓、钹、大锣、小锣、大钹、小镲、唢呐、牛角、铜铃等民间器乐。
  临武傩戏现存的九个面具代表九个傩神,他们是三娘、来保、夜差、云长、二郎、土地、猴王、小神和狮头。临武傩面具为樟木雕刻,面具上没有为两眼和嘴开孔,因此演员面具均戴在额头之上。这一点与湖南其它地方的傩戏面具区别最大。
  临武傩戏存在于傩祭仪式“舞神狮子”之中。祭仪每年举行三次,分别在春、秋、冬三个不同的时段举行。每次祭仪长达三天三夜:首先由法师请神、念经、读愿牌、卜卦,为神狮、面具开光点晴,启动傩神面具;路祭、拨兵:至村外请神、路祭、造桥、祭桥、拨兵、游山、傩神落马归位;差兵起马、参庙、舞神狮子、傩坛表演傩戏……游船、斩小鬼,走罡、兜神、闭坛。仪式与傩戏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傩戏只有在仪式中才显示出本来的意义;因此保护祭祀的文化空间才能保护完整的、活态的、原真性的傩戏。
  临武傩戏与湘南民间习俗以及郴州地方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有着浓郁的湘南地方特色。过去,文化界一致认为郴州的傩早已灭绝,近年发现的临武傩,为研究湖南、乃至华南地区的民族历史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范本。
  2012年8月15至19日,“中国湖南临武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临武召开,来自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奥地利,以及大陆和台湾的学者专家、媒体工作者数百人参加了会议,并前往大冲乡油湾村对临武傩进行了田野考察。中外学者、专家给以临武傩高度的评价。当地政府和群众决心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将以临武傩戏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责任编辑:晓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38195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