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棉价下的挑战和机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永霞

  棉花是2010年度最为强势的纺织原料品种,受供应紧缺、通胀预期、炒作等三大因素的影响,当前的棉花行业可以说是“摇摆不定”。前所未有的价格水平及其剧烈的波动性对整个棉纺产业链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面对高棉价,棉纺织企业竭尽所能,采取多种措施以将风险降至最低,综合来看,提升产品附加值、调整产品结构、开辟新应用领域才是长久之计。
  The price of cotton has soared to record levels o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n 2010, which hasn't been this high in nearly 15 years. According to the analyzation, supply shortage, inflationary expectation and speculation have led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n extended the impacts to cotton textile industry, especially in China. Facing the question "Are You Ready for High Cotton Prices", various measures have been taken by relative textile producers, among which, enhance product added value and adjust product structure are considered as long-term solutions.
  
  1近年来全球棉花的供需发展
  
  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并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约占全球耕地面积的 2%。棉花行业为 3 亿以上的人口提供了从业谋生的机会,四大产棉国(中国、印度、美国和巴基斯坦)的棉花产量占据了全球棉花总产量的约 3/4。在经历了 21 世纪前 5 年的加速扩展期之后,全球棉花产量和消耗量都进入了缓慢增长期,这与转基因棉花种植比率的提高以及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相一致。2004/05年,全球棉花产量达到 2 700 万t的顶峰,并从此开始紧缩。2007/08年,转基因棉花种植率约占全球棉花种植率的一半,因此其种植率增长速度也开始减缓。过去几年中,世界棉花种植面积的变化是十分平常的。许多主要产棉国都在不断缩小棉花种植面积,因此未来的前景不容乐观。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秘书处执行总监Terry Townsend表示,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技术方面的新进展会触发棉花产量出现 1 个(或 2 个)快速增长期。相对于棉花产量来说,技术创新将对生产成本产生更大的影响。
  据Oerlikon Textile(欧瑞康纺织)集团发布的“纤维年报2009/10”介绍,在人口增长的推动下,1950 ― 2009年间,棉花消耗量翻了两番。人均收入的增长、比其它纤维更为稳定的棉花价格以及推广方面的努力也是影响棉花消耗量的因素。从1960年开始,全球人均棉花消耗量一直比较稳定,但人均纺织纤维消耗量却增长了两倍,也即棉花在全球纺织纤维需求中所占比例是下滑的。棉花在全球纺织纤维需求中的市场份额将保持长期以来的下滑趋势,并将于2015年下滑至 33%。对于棉花来说,与化学纤维之间的竞争是持续挑战。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工厂消耗的棉花开始集中在几个最大的加工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美国、土耳其和巴西是如今全球六大棉花加工国,2008/09年度其棉花加工量占全球总加工量的 78%。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国成为世界纺织行业发展的驱动力量。1998/99 ― 2007/08年度,中国工厂的棉花消耗量不断增长,最高时占全球工厂棉花消耗总量的 86%。2008/09年度,由于主要进口市场的需求下滑,中国工厂消耗的棉花出现下滑。不过,2009/10年度再度上涨,预计其在全球工厂消耗量中的比率将长期处于首位。
  据预测,全球纺织纤维消耗量将以 3.5% 的年均速度增长,并于2015年增长至 8 000 万t。这一预期增长率低于2000 ― 2007年的 4.1%,但高于1960 ― 2008年的长期平均增长率 3.0%。这也与全球经济的适度增长以及世界人口的缓慢增长相一致。而世界棉花消耗量和产量的年均增长率预计将为 1.8%,至2015年将达到 2 700 万t。这一增长率与1960 ― 2008年的年均增长率基本保持一致,但低于2000 ― 2007年 3.6% 的增长率。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棉花贸易将持续下滑,在全球棉花产量以及工厂消耗量中所占比率将与过去的 60 多年相同,保持在 1/3 左右。不过棉花贸易的出口国和进口国将与过去一样不断变化,主要是因为棉花的工厂消耗将不断地向纱线生产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
  
  2当前全球棉花的供需平衡情况
  
  2.12010/11年度全球棉花供需状况
  据美国棉花公司(Cotton Incorporated)提供的“2010年12月经济月报”显示,在经历了2010年11月的大幅调整以来,美国农业部(USDA)最新的报告也做了小幅修正。由于南半球产棉国的产量预期较好,世界棉花产量预计上调了 28 万包至 1.155 亿包。巴西产量预期上调了 60 万包,澳大利亚产量预期上调了 50 万包。这些上调产量部分抵消了北半球国家减少的产量,包括巴基斯坦(减少 30 万包)、乌兹别克斯坦(减少 20 万包)、希腊(减少 15 万包)、美国(减少 15 万包)。世界消费预期则下调了 57.5 万包,因为印度(减少50 万包)、巴基斯坦(减少 20 万包)工厂需求预期的下调超过了美国(增加 10 万包)、阿根廷(增加 2.5 万包)消费预期的上调。由于世界产量预期的上调和消费预期的下调,世界棉花期末库存较11月增长了 120 万包,从而库存/用量比由 36.1% 增加到 37.3%。
  尽管如此,世界棉花供求形势仍然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以来最紧张的,中国尤甚。由于2009/10和2010/11年度的供需缺口平均达 1 750 万包,中国必须增加进口。拥有最大可供出口余额的美国,在2010/11棉花年度的前 4 个月,出口销售已经创纪录地达到了 1 390 万包。在如此高企的销售比例下,美国不再能够扮演传统的储备供应国的角色,尽管该年度的产量较2009/10年度增加了 50%。
  虽然美国棉花拥有如此高效的销售,但市场的注意力仍然聚焦于印度的出口政策上。报告显示,印度在2010年 12月15日的截止期前可以出口的数量可能大大小于允许的 410 万包。除了对印度出口政策的疑问之外,其他出口国的问题也浮出了水面。科特迪瓦的政治动荡限制了一些西非内陆棉花出口国口岸的使用,妨碍了近期合约的按期交货。澳大利亚的出口也有问题,由于对澳大利亚的物流体系的质疑,USDA在最新的报告中将澳大利亚的出口预期下调了 50 万包。在已经非常紧张的供应形势之下,任何对出口供应的不利情况都会刺激价格的上涨。
  表 1 ― 表 5 是USDA在2010年12月对世界棉花供需情况的数据分析。

  
  
  另据ICAC预计,由于供应量不足及价格较高,2010/11年度全球纺织企业的棉花加工量约为 2 460 万t,合 1.13 亿包,略低于USDA在2010年12月的预测。
  2009/10年度,全球棉花库存总量约下降了 25%,为 890 万t,为 7 个年度以来的最低;预计2010/11年度棉花库存总量将增至 930 万t;而2011/12年度,预计库存总量将进一步增至 1 120 万t,约 5 200 万包。虽然如此,每个国家的情况不尽相同:北半球大部分国家的棉花储量将减少,而南半球得益于农作物丰收而使棉花储量有所上升。全球棉花的库存/用量比将从2009/10年度的 36% 增至2010/11年度的38%,但仍低于近 10 年来的平均值(48%)。
  2.2全球棉花价格走势
  从2010年年初开始,国际棉价一路飙升,2010年1 ― 4月,Cotlook A指数的平均值为 120 美分/磅,同比增长了近 1 倍,同时也高于目前所预测的ICAC 2010/11年度平均 值 ―― 95 美分/磅。但ICAC相关负责人提醒,在目前价格剧烈波动的情况下,ICAC的价格模型可能会有所偏差。
  过去几个月以来,棉花价格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涤纶等化纤,这也导致了一些棉混纺纱的价格不断攀升,一些下游纺织企业开始通过用涤纶短纤或粘胶短纤替代棉纤维的方法来降低棉价上涨的冲击。据预测,2010和2011年,棉花消费量在全球纤维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将在2009年的 36.5% 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
  图 1 和图 2 分别是近 3 个月和近 3 年纽约棉花期货指数和Cotlook A指数反映的棉价走势。
  图 1 中,纽约期指和Cotlook A指数的走势一致,只是幅度有细微差异。2010年9 ― 11月,棉花价格一路攀升,并在11月10日左右达到最高点,纽约期指达 1.5195 美元/磅,形成所谓的“拐点”,之后两周大幅回落,并在11月24日左右震荡上行。
  
  原料问题已超出了纺织行业本身的讨论范围,其紧缺已不仅是单纯的供需矛盾,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问题。从表象上来看,当前棉花的需求大于供给,库存略有减少,但实际上供需矛盾是否已经达到这一程度值得探讨。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国际股市和楼市的不振,闲散资金需要找到新的出口去套利,从而形成了金融炒作。目前,国内通过加息等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棉价的过快上涨,但关键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加息等方面尚未有任何动作,没有控制资本的流动性,无法使大宗商品的价格彻底回落。从中长期来看,由于种植面积的限制以及短时期内无法找到能替代棉的天然材料,因此棉价的稳步上升是不可避免的。这样,化纤的发展将进一步受到关注,特别是短纤领域,未来一段时期内将有较大发展。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对于近期棉价持续走高的理解
  
  3中国市场棉花供需状况及其影响
  
  3.1中国市场的供需变化及趋势
  2010年12月,USDA对中国棉花市场的供需状况预测重新进行了调整,如表 6 所示。
  
  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也在全国范围内对2010年度我国棉花产量的情况展开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度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为 7 568.2 万亩,较2009年度减少 1.1%;单产 84.0 kg/亩,下降 4.4%;总产量 636.0 万t,减少 5.5%。由于播种期遭受低温、吐絮期遭遇连续强降雨等灾害天气,2010年棉花质量和产量均受到不利影响。
  当前,我国的棉花生产面临着新情况和新问题,一些专家将其概括为 3 个“越来越大”。首先棉花供给的压力越来越大,其次外棉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第三稳定生产的难度越来越大。从发展趋势来看,棉花需求增长与国内供给不足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如果在棉花供应上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将不利于我国棉纺产业的健康发展。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进口棉将补充国内资源,但配额发放对目前市场的价格不会产生重大利空。首先,配额总量不再是限制进口的决定因素,企业更加关心国内外价差;其次,2010年的市场特点之一就是用棉企业提前签订远期合约,也就是说,配额发放不会成为短期大量签约的导火索;第三,全球资源有限,可供中国进口的数量不会因为政府发放配额就明显增加。
  由于国家棉花政策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既要保持纺织行业的竞争力,还要保护农民的种棉利益,因此进口棉花配额的实施、棉花的收储抛储等在细节上还需不断完善和提高。比如,国储棉的抛储是否可以建立一个最高限价;完善棉农补贴政策,提高农民植棉的积极性,增加供给;同时考虑采购国际市场棉花,增加储备,并在实施种棉补贴的同时取消棉花进口滑准税(据财政部资料,自2011年1月1日起,继续对关税配额外进口一定数量的棉花实施滑准税,税率维持不变)。另外,国家在棉花调控上可以考虑在 3 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一是完善棉价统计数据,精确棉花供需的缺口,使棉花配额更加准确;二是加快宏观调控的反应速度;三是完善市场流通秩序,疏通棉花流通环节,加快棉花的运输和发送。
  在2010年全国棉花工作会上,农业部表示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防止棉花生产滑坡。在稳步扩大优势区域棉花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着力提高棉花单产和品质。继续改善棉花生产条件,加大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新疆优质棉生产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产棉区农业部门要加快棉花优良新品种选育、示范、推广工作和棉花品种更新换代步伐,扩大优质棉花种植规模,提高棉花质量。
  3.2高棉价下的风险
  纵观本轮棉花价格的飙升,减产导致库存偏低令全球供需失衡是支撑棉价上涨的重要原因。分析师认为,目前市场在供需上仍处于较紧张状态,短期看棉花价格依旧易涨难跌。
  对于2011年的棉价走势,一些业内人士分析认为,2011年期棉价格走势将以强势振荡为主基调,且4月以后的变化将加大。但同时,棉花种植面积的增加处于暂时不明确的状态,这可能会改变2011年度全球的供应关系,而这一因素的清晰会在5 ― 6月。两大主导因素,即国家政策以及新年度基本面和通胀力量的共同作用将对棉价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棉价的大幅提升确实有利于提高棉农植棉的积极性,但过高的棉价会令产业链风险加剧。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轮棉价的大涨大跌、一上一下,必然对纺织业造成双重打击。棉价上涨的时候,纱厂棉纱价格跟涨暂时改变了被动地位,但一些抗风险差的布厂、牛仔布企业、中小针织企业、印染企业等开机率大幅下降,部分企业出现临时停产。而当棉价大幅下跌的时候,一些在高位买进棉花的纱厂又会出现亏损,先前赚的钱又要吐出来。棉价的急剧波动给很多纺织企业的经营都带来风险和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的长远规划和稳定发展。
  由于棉花价格占了棉纺企业成本的 5 成以上,棉价大涨使得棉纺类企业盈利艰难。据分析,棉花价格每上涨 1%,棉纺企业毛利率就会下降 0.53%。但棉布涨价,最终承担这些成本的还是消费者要面对的棉制品衣服,近几个月来,棉制品衣服的价格已经出现了 10% ~ 20% 的涨幅。
  从2010年11月11日起,中国棉价开始了其持续两周的暴跌之路,跌幅最大达 23.6%。国家发改委认为这次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快速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前期市场存在过度炒作。但不管是棉纺企业还是棉花收购商,他们不怕涨价,而是怕暴涨暴跌,大起大落。

  棉价的大起大落同时也将加快纺织行业的两极分化。大型企业由于议价能力较强,加上原料储备量较大、资本实力较雄厚,因此棉价走高对其影响尚能消化;而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经济实力较弱,议价能力相对小,更易受棉价上涨的不利影响。长此以往,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针对棉价上涨引发的连锁反应,专家提醒企业应密切关注原料走势,注意补仓;同时注重品种、质量、价格与市场的接轨;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加强管理意识,严控成本,以科学管理降低成本。同时加强替代性原材料的开发,即增加一些非棉纤维、超仿棉纤维等的开发。
  3.3目前普遍采用的应对策略
  2010年棉花前所未有的价格水平及其剧烈的波动性使整个棉纺产业链的定价非常“纠结”。一方面,纺纱厂面临着自2010/11年度以来棉花价格直线式的上涨;而另一端,由于对消费者在持续低迷的经济环境之下消费意愿的担忧,零售商面临着能否将上涨的生产成本转移给消费者的难题。假如消费者不接受更高的价位,则整个棉纺产业链将受到进一步的经营压力,零售商最终将减少订单量并由此降低供应对价格的影响。
  据调查,目前面料企业主要采用两个手段进行“避险”:提高产品价格;在产品结构上进行调整,主要做小批量高档次的产品。比如以前一个车间做 3 ~ 5 种产品,现在要做 20 多种。另外,“长单”变“短单”也是目前纺织服装企业的普遍应对策略。棉花价格上涨后,企业立即改变了原来的长订单方式,采用短订单,以避免价格波动快带来的损失。
  棉花、粘胶短纤和涤纶短纤通过混纺生产混纺纱,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互替代性,因此纺织企业可根据客户需求及性价比优势调整使用比例。为了应对棉价成本的大幅上涨,一些企业通过与客户协商,减少成分中的棉含量而以化纤替代。比如以往的一件冬衣,棉料大概占了 70%,其他材料占 30%,而今年有些成衣可能正相反,棉含量只占三四成,而涤纶、粘胶纤维等化纤材料占了主导地位。棉花价格的上涨,推动了涤纶短纤、粘胶短纤产品用量及价格的增长,也间接带动了涤纶短纤等化纤项目的投资。事实上,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消费者对衣服的原料成分并不是十分看重,款式和价位才是其考虑的首要因素。同时,以化纤为主要原料的服装也有自身的一些优势,比如易干、不易皱、衣形挺括等,一些功能性纤维还使服装的附加值大大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10月我国产纱量为 240.42 万t,环比下降 1.52%。受棉花短缺、棉价过高影响,纯棉纱产量为 180.88 万t,纱产量环比下降 2.45%;而涤纶短纤等化学短纤价位较低,故国内纺企大量改用化纤替代品生产,混纺纱和纯化纤纱相应增长。其中:棉混纺纱产量24.16 万t,环比增长 2.98%;纯化纤纱产量 35.38 万t,环比增长 0.42%。2010年1 ― 10月我国累计产纱量和产布量分别如表 7 和表 8 所示。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近日印发的《关于做好当前运行监测协调工作 促进工业生产平稳有序运行的通知》中指出,要继续帮助企业拓宽纺织原料供给渠道,鼓励化纤企业加快生产、增加供应,弥补棉花短缺。而在《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中,超仿棉化纤的开发被列为了“十二五”期间重点推广的项目。
  
  [ 编后记 ]
  对于企业而言,要降低高棉价带来的负面影响,无非是两方面的途径,一是降低成本,一是抬高价格。而盲目提价无疑会对销售和市场占有率产生影响。因此通过提升档次和附加值从而为产品赢得涨价空间是值得推荐的方法,如为产品增加一些功能,或针对一些特殊场合或新兴领域开发一些独特产品,形成差异化销售,实行精品化战略。但在应用新技术或进行新型产品开发前,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全面评价投入产出比。
  持续走高的棉价为化纤行业带来了机遇,也将进一步推动棉纺织行业新一轮的技术改造、升级及新型产品的开发。围绕这些课题,本刊将在今后几期中陆续推出深入报道,以帮助企业破解棉价高企带来的困扰,实现了高棉价时代的“利润最大化”。敬请关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632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