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来临,为护理教学的变革和创新提供了信息化的环境。以高职儿科护理中“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这一教学单元为例,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评价四个方面对信息化教学运用过程进行介绍,为儿科护理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儿科护理;信息化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34;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1-0215-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1.100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in Pediatric Nursing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ANG Yun-fan
  (Changde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Changde Hunan 415000,China)
  【Abstract】The Internet plus education era has provid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of nursing teaching.Taking the teaching unit of"Neonatal Jaundice Nursing"in pediatric nursing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will introduce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of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from four aspects:teaching analysis,teaching strategy,teaching process and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ediatric nursing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Pediatric nursing;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Instructional design
  隨着国家“互联网+”行动的积极推进,利用信息数字技术将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互联网+教育时代已经到来。信息化教学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丰富了教学资源,实现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主动学习意识,提高了学习效率[1]。本文以儿科护理中“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介绍如下。
  1 教学分析
  1.1 教材分析
  儿科护理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儿童保健、疾病预防与护理的学科[2],是护理专业重要的一门临床基础课程,是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必考科目。本课程选用的教材为全国医学类专业“十二五”规划创新教材《儿科护理》,由肖建武、李明合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根据护理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本课程整合为儿童保健技术、新生儿护理技术和常见疾病护理技术三个教学模块。本次课内容“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新生儿黄疸”,属于常见疾病护理技术模块,授课时数为两学时。新生儿黄疸,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皮肤、巩膜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2]。严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引起患儿死亡和不可逆的后遗症。掌握新生儿黄疸的护理,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是儿科护士的首要任务。因此,新生儿黄疸是本模块教学的重点,在整个模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新生儿黄疸较为复杂,知识点多,对信息技术和资源的需求较大,适合信息化教学方法。
  1.2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职二年级护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为各级医疗机构的护理岗位,最需要扎实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自控能力较差;有一定医学基础知识,但不够扎实;有强烈求知欲,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差;喜欢动手实操,但操作不规范;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和网络资源。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本教学单元将图片、小视频、动画、视频连线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意识,并学有所得。
  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是掌握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护理措施;熟悉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和治疗要点;了解蓝光疗法和换血疗法的护理。能力目标是学生能正确使用经皮胆红素测量仪器;能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临床案例。情感目标是要求学生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表达能力;具有爱伤观念,关心爱护患儿,能与患儿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4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为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特点及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其中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涉及到解剖生理等医学基础知识,较为抽象,又是本次课的教学难点。
  2 教学策略
  2.1 教学理念
  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2.2 教法
  采用任务驱动法、翻转课堂教学法及情境模拟教学法。
  2.3 学法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和分组竞赛,实现做中教、做中学、做中评,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真知。
  2.4 信息化教学
  本次课的数字化教学课件包含图片、操作视频、3D模拟胆红素代谢途径的动画、临床视频案例等资料。课件通过多种信息化方式的呈现,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利用蓝墨云班课app等网络学习平台和微课、MOOC等教学云资源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式学习。   3 教学过程
  3.1 课前准备
  总体是以各项任务作为驱动,通过蓝墨云APP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学生登陆后,查看学习要求并完成任务。任务一,了解新生儿黄疸的流行病学相关知识,将搜集的资料上传平台。任务二,通过教师上传的3D动画微课,复习人体胆红素代谢途径,并完成代谢流程图的填图游戏,自测复习效果。任务三,结合学案和课件,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自主探讨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并上传学习资源或学习体会。任务四,结合推送的视频病例、多媒体课件等资料,网络投票选出理解困难的知识点,决定本节课的难点内容。
  3.2 导入新课
  结合学生对新闻报道感兴趣的特点,导入一例胆红素脑病患儿严重后遗症的新闻视频,教师借机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胆红素脑病,发病机制是什么?新生儿黄疸了我们该如何护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3.3 新课学习,突破重难点
  3.3.1 难点突破
  首先,通过展示两张新生儿对比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黄疸患儿,并介绍本次课的重要概念:什么是新生儿黄疸?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新生儿黄疸?引导学生思考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由于课前学生已自主学习了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课堂上随机选一个小组的代表,结合课件的图片和小视频,讲解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并解答同学们的疑问。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得出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本知识点较为抽象,教材多以文字進行描述,学生难以理解。本次课采用信息化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直观展示知识点,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适时引导启发,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了本次课的难点。
  3.3.2 掌握重点
  重点一:如何鉴别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首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新生儿黄疸一定需要治疗吗?学生通过学习发现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处理。进一步设置问题:那么病理性黄疸呢?如何鉴别?结合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个临床病例,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在蓝墨云APP上完成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特点对比的表格,用时最短且正确率最高的小组获得优胜。通过对比学习,学生发现病理性黄疸的严重性,若不及时治疗会引发胆红素脑病,新生儿预后极差,由此引出本课的重点二:掌握病理性黄疸的护理。结合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病例,学生进行分组探讨制定护理护理方案,并以多媒体课件方式展示。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后,学生通过网络投票选出最优秀的一个小组。
  3.3.3 实践操练,情景模拟
  首先,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经皮胆红素测量仪。教师进行示教后,指导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及时矫正反馈。随后,学生结合案例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患者家属和护士,再现临床情景。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评选出优胜小组。
  3.4 总结和测试
  通过网络视频连线临床护理专家,回顾本次课的重难点,让学生感受儿科护士的工作,了解前沿护理动态。邀请专家进行答疑解惑,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效果。最后,要求学生拿出手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蓝墨云课堂测试。
  3.5 课后拓展
  通过蓝墨云课堂APP推送课后作业和预习任务,教师在手机客户端可随时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提出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动态,调整教学方法。教师定期推送儿科护理资源到网络平台,指导学生进行课后拓展,提高学习兴趣。
  4 教学效果评价
  蓝墨云班课APP实现师生云端交互;微课、临床案例视频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主学习意识;操作视频的展示增进学生对标准化操作的认识,实现“做中学、做中教;视频连线临床护理专家,拉近护理教学与临床工作的距离;探究式学习、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资源,突破重点难点,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多元评价机制,实现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科学、客观,信息化技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护理专业意识和操作能力,实现学以致用,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幸聪.基于“互联网+教育”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09):167-168.
  [2]肖建武,李明合.儿科护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078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