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深化产教融合 推动现代学徒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蕊

  摘  要:新技术应用人才重在新技术的应用和对原有技术的改良改造,高职院校培养新技术应用人才一方面要重视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要采取各种途径整合各个行业、企业和社会机构的新技术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锻炼机会,让学生走出校园,进入企业,真正零距离接触、掌握行业新技术的应用。国家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现代学徒制”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推行“现代学徒制”,顺利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该文阐述了“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意义及如何在高职院校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中推行“现代学徒制”。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  新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7(c)-0137-02
  按照国家对高端人才的分类定义,新技术应用人才,不是对于新技术的研发与创造(国家对高端知识人才的定位),而是对新技术的应用和对原有的传统技术进行改造与创新,这也正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教育的突出特征。
  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各种途径整合行业先进技术资源,为学生提供进入一线接触新技术或者改造传统技术的机会,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社会最前沿的新技术学习、应用,以及传统技术更新改造的进程中,使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能紧跟行业先进水平,出校门即入企业,能够迅速对接企业需求,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缩短专业人才培养周期,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在培养出合格新技术人才的同时实实在在地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1  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中推行“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意义
  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整合行业、企业、科研单位等的相关新技术资源一直是高职院校实现产教融合的议题。高职院校对于新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需要改变以往传统以高校为主导的校企合作机制,把产教融合作为学校建设的主线,形成多主体、双导师育人机制,根据最新、最前沿的行业发展趋势定期对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进行更新,推动高职院校的转型与发展。“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共同传授,培养学生能掌握新技术应用及传统技术更新改造的高端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新技术技能的传承,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校企联合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在高职院校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如何在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中推行“现代学徒制”
  (1)校企联合办学。高职院校选择与开设课程相关的技术前沿企业商讨合作办学,互相签订合作协议,协议内容要详细说明院校及企业间人员调配、换岗规则及相关待遇调整;针对学生学习实践情况及企业师傅技能传授的评价考核、学生在企业完成工作量的考核、后期学生毕业就业企业接收率等。同时,企业要积极主动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过程当中,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承担学生技能训练任务,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真正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等,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培养出企业真正所需要的人才。
  (2)教师队伍扩充,实行双导师制。一方面,高职院校通过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新技术应用人才需要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与相关企业签署的合作办学协议,企业内师傅可到校内担任兼职职业技能训练/实践课程/校本课程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和实操训练培养学生的新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学校可对承担教学任务的企业师傅进行适当的教师培训,使之满足教师工作基本要求。承担此类课程教学的企业师傅也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筛选、考核。选中的承担高职院校教学的企业师傅需要与学校或者是由企业出面与学校签署合作协议,里面要详细说明工作时间分配、工资待遇发放、岗位职务考核等。另一方面,对学生实行教育教学任务要由高校教师和企业师傅来共同完成。在学校,书本知识学习由学校教师完成教授、考核及毕业设计,在企业,实习阶段考核由企业师傅完成教授、锻炼、考核及毕业设计,双向学习、双向考核之后方可毕业。
  (3)学校开设新技术应用校本课程高职院校为各个专业开设专门对应新技术应用实践培训的校本课程,这些课程可以作为必修课,由与学校签署合作协议的企业派具有此类新技术应用能力的师傅来成承担教学。
  (4)与企业深度合作,解决部分学生就业。与高职院校签署合作办学的企业根据签署的合作协议可接受部分/全部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踏上工作岗位。企业在有接受能力的前提下也很乐意接受这些学生,因为他们对岗位技能手到擒来,工作容易上手,可以直接跳过培训上岗环节进入工作状态,可以减去企业大量的人力培训成本。同时,高职院校与合作办学企业签署合作协议,这个协议可以解决部分学生未来就业,这对于高职院校招生来说也是一个诱人的砝码,可以大大扩大招生量,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报名学习。另外,合作办学企业接纳不了的毕业生出去找工作,由于在校期间有企业实习、工作实践经历,相对于无任何工作经验的其他院校毕业生来说,这对招聘企业来说也是相当有吸引力的,有底气的优秀企业实习实践能力也能帮助毕业生找到不错的工作。
  (5)高职院校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签署协议联合办学,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评价体系既包括对合作企业的评价,也包括对企业师傅技能传授和学生实习实践的评价。
  针对合作企业的评价包括:
  ①企业新技术的应用创新能力是否前沿、新技术发展潜力如何、前景如何等。
  ②企业规模大小及每年可接納的毕业生能力。
  ③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程度,比如能配备多少企业师傅参与到校企联合办学活动中?每年可接纳多少高职院校学生进入企业实践锻炼?
  针对企业师傅的评价包括:
  ①企业师傅新技术应用水平、职称、专业能力等。
  ②企业师傅是否有积极的意愿参与到校企联合办学活动中。
  ③企业师傅每年接纳“徒弟”的数量。
  ④企业师傅带的“徒弟”的培训考核成绩。
  针对学生的评价,既包括高职院校内该专业设置课程学习的考试及各方面的总体评价,也包括学生在企业实践培训期间的总体表现和最终新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学生校内考核由高职院校内班主任教师负责开展,学生企业实践培训考核由企业内的师傅负责开展。最终,学生的两方面考核均通过,学生才能顺利毕业。
  3  结语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多么重要,相对于课程理论而言,高职院校在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中通过采用“现代学徒制”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进入企业一线接触行业领先技术的机会,让学生在学校阶段就能通过此方式掌握一门实实在在的行业领先技术,同时也提升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就业率,缩短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实现了校企人才完美对接。通过这个途径让学生走出校门,进入企业,参与到新技术应用、创新改造过程中去,进入企业实践培训,真正能掌握新技术的应用,精一技者通百路,毕业之后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谢志远,刘燕楠.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技术革命——高职院校新技术应用人才发展战略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8(3):103-108.
  [2] 梁幸平.工学交替,实岗育人实践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J].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8,16(Z2):36-41,45.
  [3] 朱婧,杨文波.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工作室教育模式对接研究[J].明日风尚,2019(1):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417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