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长株潭地区农村空心化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以湖南省长株潭地区23个县(市、区)为研究区域,从土地、人口、经济3个方面构建农村空心化测度框架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极值法和变异系数法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分析2009—2018年长株潭地区农村空心化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农村空心化的主要是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人口、管理与政策等因素。
  关键词:长株潭地区;农村空心化;测度;时空演变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0)18-0150-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18.030
  Study on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hollowing i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region
  NING Jin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1100,China)
  Abstract: Taking 23 counties (cities and districts) i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region of Hun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area, the measurement framework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ural hollowing were construct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land, population and economy. The evaluation index data were processed by using extremum method and variation coefficient method, and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hollowing in the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region from 2009 to 2018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rural hollowing were resource environment, social economy, population, management and policy.
  Key words: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region;rural hollowing;measure;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农村空心化本质上是城乡转型发展过程中农村区域体系演进形成的一种不良现象[1-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镇化率一直保持年均1.2%的速度增长,农村人口一直在向城市流动,农村人口非农业化导致空房现象出现[3]。“建新不拆旧”致使新房子不断向村庄周边扩展,出现新村,而旧村逐渐被闲置或废弃,造成村庄布局空心化[4]。农村空心化带来耕地资源流失、村落景观环境破坏、农村经济发展停滞等负面效应,阻碍粮食安全与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空心化研究对优化城乡土地利用配置、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国内学者围绕农村空心化演变机制[5-8]、演变过程[9-11]、调整治理[12-14]、优化调控[15]、整治潜力与模式[16-18]等关键问题进行一系列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而国外学者主要针对土地撂荒[19,20]等问题开展大量的研究。本研究以县域尺度为基本单元,从土地、人口、经济三大子系统来全面研究长株潭地区2009—2018年农村空心化时间、空间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整体把握各县(市、区)农村空心化整治的适宜时序,为进一步抑制农村空心化问题、掌握其动态变化趋势以及地域动态特征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域概况
  长株潭地区位于中国湖南省东北部。长沙、株洲、湘潭3市呈品字状分布于湘江下游,雄踞省内北、东、西部,下辖23 个县(市、区),总面积2.80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3.22%[21]。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处于第三阶梯向东南山丘的过渡地带,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地貌类型多样,以丘陵、岗地、平原为主。2009—2018年,长株潭地区经济从平缓期冲刺到快速发展期,第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农机技术逐步提高,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时翻番。与此同时,农村人口由586.28万人减少到409.97万人,减少了30.07%;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由174 153.30 hm2增加到207 306.89 hm2,增加了19.04%。人口的迅速转移与农村宅基地被闲置、废弃等,使得农村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且区域存在差异,因此选取长株潭地区作为研究湖南省农村空心化动态变化的典型案例区域。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耕地面积等统计数据来源于2009—2018年长株潭地区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2009—2018年《湖南统计年鑒》《湖南年鉴》及相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2 研究方法   2.2.1 构建农村空心化测度评价指标体系 农村空心化是土地、人口、经济空心化的综合体现。总结农村空心化的相关研究发现,无论在整个中国县域范围内还是在单独市域范围内,影响农村空心化程度的因素归结为土地利用转型、人口有效转移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结合长株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区位概况等情况以及农村空心化的内涵,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人均耕地面积、地均农机总动力、耕地边际化率、粮食单产、聚耕比5个指标来反映土地空心化;选取城镇化率、村庄人口中心度、村庄平均用地规模、农村人口聚集度4个指标来反映人口空心化;选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区域经济结构、农业发展水平4个指标来反映经济空心化。通过构建包含土地、人口、经济三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来测算农村空心化程度,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不同指标所代表的含义不同,与农村空心化的相关性也不同。土地子系统中,通过人均耕地面积、地均农机总动力分别反映土地利用程度,通过耕地边际化率、粮食单产综合反映区域内单位土地的产出水平,通过聚耕比侧面反映农村空心化程度;人口子系统中,通过城镇化率直接反映农村人口的转变程度以及趋势,通过村庄人口中心度、村庄平均用地规模分别反映村庄的聚集效果,通过农村人口聚集度侧面反映农村土地利用的聚集度;经济子系统中,通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区域经济结构、农业发展水平综合反映对农村空心化的影响。
  2.2.2 计算评价指标 由于每个指标含义不同,为消除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采用极值法对13个指标进行统一的无量纲标准化处理。正指标采用的公式为:
  X′ij=(Xij - min{Xj})/(max{Xj}-min{Xj})  (1)
  负指标采用的公式为:
  X′ij=(max{Xj}- Xij)/(max{Xj}-min{Xj})  (2)
  式(1)、(2)中,Xij为第i个县域第j个指标的原始值,X′ij为第i个县域第j个指標的标准化值,max{Xj}为第j个指标的最大值,min{Xj}为第j个指标的最小值。
  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再利用客观赋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最后运用SPSS软件将各个指标与其他所有指标进行回归分析,从而得到各个指标与其他所有指标之间的复相关系数R,公式如下:
  [R=X-XY-Y/i=1nX-X2]
  [i=1nY-Y2] (3)
  式(3)中,R为复相关系数,X、Y分别为某项指标值,Xi、Yi分别为i单元的指标值。
  各项指标的权重为:
  [W2i=1/Ri1/Ri] (4)
  式(4)中,Wi为第i项指标的变异系数,[1/Ri]为各项指标复相关系数之和。
  2.2.3 计算农村空心化测度 采用线性加权方法,计算长株潭地区23个县(市、区)在研究期2009年、2012年、2015年和2018年的农村空心化测度,计算公式为:
  [Si=j=1nWj×Xij] (5)
  式(5)中,Si为第i个地域单元农村空心化水平的值,Wj为相应主成分因子的权重值,j为主成分因子个数,Xij为因子分值。
  3 分析结果
  采用农村空心化测度模型,计算长株潭地区23个县(市、区)的农村空心化综合测度(表2)。基于自然断裂法和判断诊断法,确定农村空心化测度等级为低度空心化、中度空心化和高度空心化,等级分段分别为低度空心化0.286 6~0.369 7,中度空心化0.369 7~0.550 0,高度空心化0.550 0~0.884 2。根据等级变化情况,判断2009—2018年长株潭地区农村空心化的时空演变特征。
  3.1 时间特征
  由表2可知,2009—2018年长株潭地区农村空心化综合测度的平均值从2009年的0.478 1增加到2012年的0.528 9,增加了10.63%;从2012年的0.528 9增加到2015年的0.552 6,增加了4.48%;从2015年的0.552 6增加到2018年的0.564 2,增加了2.10%。2009—2018年,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就业机会增多,就业结构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加上农业产业中科技含量增加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空心化程度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该地区认识到保护耕地的重要性,通过由“占一补一”转向“占优补优”、积极推进粮食工程等一系列措施,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人均耕地面积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空心化进程,因此,农村空心化的增长速度也有所放缓。
  3.2 空间特征
  利用ArcGIS技术,分别制作2009年、2012年、2015年和2018年长株潭地区23个县(市、区)在2009—2018年的动态变化等级空间分布格局      (图1)。
  由图1a、图1b可知,2009—2012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开福区、浏阳市、荷塘区、芦淞区、石峰区和天元区由中度空心化转变为高度空心化;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耕地面积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逐渐减少,湘潭县和茶陵县由低度空心化转变为中度空心化。由图1b、图1c可知,2012—2015年,仅有芙蓉区和岳塘区由中度空心化转变为高度空心化,由于芙蓉区和岳塘区均位于长沙市和湘潭市市区,城市建成区面积大,第二、三产业不断发展,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从而导致农村空心化程度提高。由图1c、图1d可知,2015—2018年,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长株潭地区农业的发展更加趋于专业化、组织化,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望城区和雨湖区由中度空心化转变为高度空心化,韶山市由低度空心化转变为中度空心化,长株潭23个县(市、区)的农村空心化程度均有所提高。   由图1a可知,2009年,长株潭地区农村空心化测度高度、中度、低度分别占1.2%、81.0%和17.8%;由图1d可知,2018年,长株潭地区农村空心化测度高度、中度分别占26.9%和73.1%,不存在低度空心化地区。从直观层面看,2009—2018年,长株潭地区农村空心化发生较大变化,高度空心化的地区明显增多,而低度空心化的地区直线式下降,综合测度排序始终靠前的地区为天心区、雨花区、岳麓区等,且农村空心化程度都呈上升趋势,说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对农村空心化有较大影响,经济发达的地区农村空心化程度较难降低。
  整体而言,长株潭地区农村空心化程度不断加剧,中心城区农村空心化程度较高。2009—2018年,长株潭地区农村空心化综合测度整体呈上升趋势,这是由于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人口不断转移,非农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城镇化集聚效应明显,农村空心化程度加剧。但各县(市、区)农村空心化的加剧过程并不平稳,呈波动态势,部分地区农村空心化程度较低,部分地區农村空心化程度偏高,也从侧面反映长株潭地区农村空心化的空间分布不均衡性。
  4 农村空心化时空演变影响因素分析
  4.1 资源环境因素
  资源环境是农村空心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区位条件看,根据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开福区、芙蓉区、荷塘区、芦淞区等城市建成区经济发展迅速,第二、三产业值不断增加,就业环境良好,生活条件优越,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空心化程度逐步由中度空心化转变为高度空心化。而距离中心城区较远的地区如宁乡县、茶陵县、湘潭县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就业机会较少,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农村空心化程度相对较低,但随着交通条件改善和交通线路增多,给当地经济带来一定影响,人口流速加快,导致农村空心化程度也在逐年提高。因此,资源环境与区位条件的改善、农村人口非农化,促使农村空心化进程加剧。
  4.2 社会经济因素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方式及效率发生变化,对人均耕地面积、地均农机总动力、耕地边际化率、粮食单产、聚耕比等指标影响十分明显。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使得人均耕地面积增加、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集约节约化水平提升,粮食单产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空心化进程。近年来,国家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耕地保护政策和措施,长株潭地区积极推进新增粮食产能工程,耕地质量明显提高,城市周边地区(如开福区、天心区、雨花区等)人均耕地面积有所增加,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因此,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及利用效率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农村空心化进程。
  4.3 人口因素
  人口因素夹在外缘因素与内核因素之间,主要受城镇化率、村庄人口中心度、村庄平均用地规模和农村人口聚集度等指标影响。城镇经济发展带动人口流动,乡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2009—2018年,长株潭地区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且长期以来该地区积极推进“两型农业”和现代农业,将该地区打造成高科技农业产业化基地、外向型农业基地和湖南省农产品加工基地,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大量农村劳动力转向城镇从事非农业生产,就业结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村空心化进程。
  4.4 管理与政策因素
  长期以来,固化在城乡之间的二元户籍制度是造成中国农村空心化的深层次外缘因素[22]。近年来,长株潭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加速了农村人口“农转非”进程。但在现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约束下,农民“非农化”困难,得不到相应的社会保障,使得城市、农村两栖居住现象突出,同时由于土地使用制度不完善,宅基地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造成大量宅基地被闲置和废弃,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并未减少。2009—2018年,长株潭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翻番,农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更有能力也更愿意建新房,农村地区普遍出现一户多宅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空心化进程。
  5 小结
  本研究以长株潭地区23个县(市、区)为基本单元,选取5个土地空心化指标、4个人口空心化指标和4个经济空心化指标,通过极值法和变异系数法对农村空心化进行综合测度,分别得到2009年、2012年、2015年和2018年的农村空心化空间分布格局,从整体上反映该地区农村空心化水平。从时间特征来看,2009—2018年,长株潭地区农村空心化程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从空间特征来看,2009—2018年,长株潭地区农村空心化程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且不同地区农村空心化驱动力因子也存在差异,中心城区农村空心化程度较高,农村空心化程度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株潭地区农村空心化时空演变特征主要受资源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因素、管理与政策因素影响,对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空心化综合整治、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谭雪兰,于思远,欧阳巧玲,等.快速城市化区域农村空心化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株潭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7,36(4):684-694.
  [2] 徐安琪,高雪松,李启权,等.平原村落空心化特征分析及类型识别[J].资源科学,2016,38(2):196-205.
  [3] 王国刚,刘彦随,王介勇.中国农村空心化演进机理与调控策略[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1):34-40.
  [4] 宇林军,孙大帅,张定祥,等. 基于农户调研的中国农村居民点空心化程度研究[J].地理科学,2016,36(7):1043-1049.
  [5] 原 野,师学义,牛姝烨,等.基于GWR模型的晋城市村庄空心化驱动力研究[J].经济地理, 2015,38(7):148-155.
  [6] 王介勇,刘彦随,陈秧分,等.农村空心化程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山东省村庄调查数据[J].自然资源学报,2013,38(1):10-18.   [7] 乔家君,刘嘉俊,谢 淼.欠发达农区村域空心化特征及其微观机理:以兰考县三个村为例[J]. 人文地理,2011,26(6):98-104.
  [8] CHEN R S,YE C,CAI Y L,et al. The impact of rural out-migration on land use transition in China: Past, present and trend[J].Land use policy, 2014(40):101-110.
  [9] WANG H, WANG L, SU F, et al. Rural residential properties in China: Land use patterns, efficiency and prospects for reform[J].Habitat international, 2012,36(2):201-209.
  [10] 王成新,姚士谋,陈彩虹.中国农村聚落空心化问题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05,25(3):3257-3262.
  [11] 龙花楼,李裕瑞,刘彦随.中国空心化村庄演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J].地理学报,2009,64(10):1203-1213.
  [12] 闫 琳.英国乡村发展历程分析及启发[J].北京规划建设,2010(1):24-29.
  [13] 宋 伟,陈百明,张 英.中国村庄宅基地空心化评价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13,32(1):20-28.
  [14] 黎 磊,任 平,高 勇.绵阳市县域城镇化与农村空心化空间分布特征及相关性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7(5):728-734.
  [15] 姜绍静,罗 泮.空心村问题研究进展与成果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6):51-58.
  [16] 朱晓华,陈秧分,刘彦随,等.空心村土地整治潜力调查与评价技术方法:以山东省禹城市为例[J].地理學报,2010,65(6):736-744.
  [17] 郭丽英,刘 玉,李裕瑞.空心村综合整治与低碳乡村发展战略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 31(1):116-120.
  [18] LIU Y,YANG R,LI Y. Potential of land consolidation of hollowed villages under different urbanization scenarios in China[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3,23(3):503-512.
  [19] GRAEME S.?The hollow state: Rural governance in China [J].?The China quarterly,2010,203(10):601-618.
  [20] KUZNETSOVA S N,YAKOVLEVA S I. Estimation of the impact of transport conditions on the demographic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e of the rural settlement pattern in Tver Oblast[J].Regional researh of Russia,2012,2(3):234-240.
  [21] 欧 聪,谭雪兰.快速城市化区域农村空心化综合测度及地域类型划分[J],2016,55(10):2695-2700.
  [22] 崔卫国,李裕瑞,刘彦随.中国重点农区农村空心化的特征、机制与调控: 以河南省郸城县为例[J].资源科学,2011,33(11):2014-20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541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