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玫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思来,树老墙颓。延续了几千年的乡土生机在现代中国农村日趋黯然。青年男女少了,散步的猪牛羊鸡少了,新树苗少了,学校里的欢声笑语少了——很多乡村,已经没有多少新生的鲜活的事物。
  进入新世纪,国家连续出台强有力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产品供给紧平衡的基本态势还没有根本缓解;在“八连增”新的高起点上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业发展效益、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粮食需求刚性增长;农业生产成本刚性上升,土地、水等农业生产资源刚性约束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外部效益明显,比较效益较低,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农业生产要素由农业向非农产业、农村向城市加快转移,农业劳动力结构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年龄越来越大,女性越来越多,整体素质呈结构性下降趋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备劳动力严重不足。
  在这样的形势下,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关键在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传统农业是经验型农业,而现代农业则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长足发展,涌现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成果,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大量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越来越多被引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与之相比,农业劳动者素质问题日益突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吸纳应用现代农业科技能力较差,资源配置使用不科学、低效率。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加快农业科技创新,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是中央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加快推进“三化”同步发展的重大部署。发展现代农业,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最基础的就是要培训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尤其要注重第一线务农劳动者的培养,加快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农民,鼓励和促进农村新生劳动力成为服务农业、扎根农村的实用人才和创业人才,是破解“谁来种地”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32215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