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例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余春梅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中学习的主人,真正实现学生活动体验的主动探究,进而发展儿童作为个体的独特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学生主体;活动体验;个性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核心,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实现教学的最大价值。那么,如何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中学习的主人,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探究主动,发展儿童作为个体的独特人格呢?
  1 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参与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唤起那种无动于衷的学生,把他们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在智力活动中表现自己和自己的人格,教师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发展阶段和心理发育特征,营造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氛围,设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轻松愉快地学习。如教学生“认识几分之一”时,笔者设计“用掌声表示得数”的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问,“10本书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本?”五声清脆的掌声回答了这个问题。“8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4段,每段长几米?”掌声哪里去了?学生们互相观望,满脸疑惑,无所适从。“怎么了?”学生纷纷说:“每人分得半个西瓜,不够一个,不好用掌声表示。”教师借机诱导:“半个不好用掌声表示,也就是说不好用我们所学过的整数表示,那么能不能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呢?”在教师的启迪下,学生们很快投入到新的知识学习中。
  好奇、向往、疑问是进行实践和探索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掌握知识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原因是――良好的情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创设良好、轻松、愉快、和谐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圆的知识”时,我用多媒体创设这样一个情景:动物王国举行骑马比赛,小兔、小鹿、小熊、小猴分别骑着三角形、椭圆形、方形、圆形的车子过来了,猜一猜谁将取得这次比赛的第一名?同学们各抒己见,个个兴趣盎然,我趁势引导,并展开对“圆的认识”的学习。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己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如结合生活实际,故事、猜想、游戏、实验、多媒体等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创设了一个“猜一猜,做一个长方体纸盒和一个正方体纸盒,哪一个用的纸板多”这一情景,引发学生的争论,激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比较出来呢?”学生在争论中认识到“必须分别计算出它六个面的总面积”。此时 ,教师画龙点睛指出表面积的含义,实践证明“学生紧张的、内在的智力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思维处于最高的运作状态,并形成跃跃欲试的心理冲动,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力。
  2 创设体验活动,引导自主探究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活动开始。《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教师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并搭建自主探究平台,让学生自由的思考、探究、操作、发现,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体验到数学思维和方法。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笔者这样设计:(1)教师:“请同学们才猜一猜,三角形面积与什么有关系?”(2)提供学具袋(内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大小各异的任意三角形若干个)“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操作研究,看看谁能用多种方法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们有的独立思考,有的互相讨论,有的小组合作,有的动手拆图形,有的动手剪图形,很快有了初步结论,最后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共同总结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整节课学生处于学习的“兴奋灶”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我发现,自我体验,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如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1)通过称一千克黄豆建构对“一千克”的感知,接着轮流闭上眼睛掂一掂体会一千克的重量;(2)通过两袋盐的重量是一千克的实践活动,称一千克的苹果、土豆、橘子分别能称多少的实践;掂一千克苹果、土豆、橘子等不同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感受,帮助学生把一千克的感受概括出来;(3)让学生估测周围物体(如书包、凳子、洒水桶等)的重量,通过动手实践,学生提出“还有没有其他的重量单位?”的问题,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中发现问题,表现出了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 实施赏识教育,塑造健全个性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同时,强调学生个性的张扬,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的使学生能够大胆质疑,大胆猜测,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学生的意见哪怕是荒谬的,也不讽刺、挖苦、埋怨,更不大发雷霆,而是耐心引导。在教学中,不用成人化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正像教育家卢梭说的那样:“把孩子看作孩子,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子……,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情感,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情感,那简直是愚蠢的事。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运用多种思维方法思考问题,鼓励他们质疑问难,标新立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中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时,一名学生质疑道:“老师,我圆规不动,转纸行吗?”。在教学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时,有的学生问:“既然角的边是两条射线,射线本来是无限长的,为什么还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呢?”可见,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感想、敢说、敢做,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另外,老师还要通过探索性、开放性问题的训练,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如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注意引导、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编”、“一题多答”,给学生留下更多展示自己思维方式的机会,让学生创新的火花不断迸发,从而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何地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1(7).
  [3]耿富刚.在快乐中学数学[J],小学时代(教师),2011(8).
  [4]李继军.新课程背景下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的若干案例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6).
  [责任编辑:曹明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57682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