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邂逅意外 收获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案例缘起】
  有一位专家曾这样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固定遵循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是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互动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上随时可能发生一些事先没有预料的“意外事故”,如学生的回答或发问出乎教师的意料,学生的行为令教师尴尬等等。那么,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教学中的意外呢?如何应对这些越出教师预料的“节外生枝”?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禁锢,尊重学生的发言,及时捕捉现场生成资源,与学生展开民主、平等的交流讨论,把这个“真”留住,把“真”演绎到底。那么当课堂邂逅美丽的意外,课堂会因意外而精彩!
  
  【情景描述】
  《父母的职业》是浙江省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教材(实验本)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通过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职业,充分认识生活中的各种职业,了解这些职业在社会中的作用,知道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懂得各行各业的劳动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体会父母工作的辛劳,学会关心、体谅父母,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尊敬和热爱。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参观访问、查阅资料等活动,初步了解职业,并调查父母的职业以及相关问题;课中我借用了以前品德课中的一个片段:欣赏录像(一位普通环卫工人劳动时的几个镜头)。
  播放这段录像后,我请学生谈谈在这样寒冷的天气,环卫工人起早摸黑地工作,他们为了什么?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环卫工人起早摸黑不怕脏不怕累地工作,都是为了我们能有一个整洁的环境,我们真应好好感谢他们!”“环卫工人每天这样不知疲倦地为他人工作,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尊重他们。”“是呀,现在我们的家乡变得这么清洁,这都是他们的功劳,像他们这样的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
  学生的回答与我预设的差不多,我都一一作了肯定和表扬,正想到此为止转入下一个环节――社会上还有哪些职业,他们是怎样在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时,坐在后排的不善言辞的佳微举起手来,我以为她有什么更好的见解,就马上请她回答。只见她怯怯地站起来,小声地说:“老师,我爸爸妈妈都说,只有没文化的人才会上街扫地。如果我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也是个扫马路的料。”这真是半路杀出了程咬金!面对问题,我一下子懵了,心里暗暗不高兴,当时我的脸都急红了,尴尬!但这确实又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该怎么办?正在此时,一个猫着腰,奋力拖地的清洁工钱阿姨出现在教室后门,我眼前为之一亮,何不安排同学和钱阿姨的心灵对话。想到就做,接着课堂上就出现了以下一幕:
  快嘴的徐威第一个开口:“钱阿姨,请问您喜欢这份工作吗?”钱阿姨笑容满面地说:“要说一开始喜欢,那是骗人的。但干着干着,不知不觉就喜欢上了。特别是有一天遇到的事,更坚定了我继续干下去的信心。那天我正在扫地,走过来一对学生,大概是姐妹俩,小的边走边吃着香蕉,她吃完香蕉朝周围一看(附近没有垃圾筒),就随手把皮扔在地上。大的一个见了,很生气,说:‘你瞧,阿姨刚把地扫干净,你就扔脏,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一样,那她什么时候才能扫好呢?’小姑娘很懂事,捡起香蕉皮跑到我身边,把皮扔进垃圾车里,笑着走了。在这样的学校中干活你说幸福不幸福?”
  “像我干这行,一开始我家人都反对,为此我儿子有近一个月没理我。但大多数人,特别我们学校的学生就不这样认为。如我早上扫楼梯时,常有学生说阿姨您好,让我帮您好吗?在我扫操场、打扫厕所时会有许多人悄悄地拿着扫把与我一起扫……”
  “钱阿姨,我爸爸妈妈都说,只有没文化的人才会上街扫地。如果我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也是个扫马路的料。是不是只有没文化的人才会像你一样当保洁工?”佳微还是刚才那副腼腆样小心地问。“我是没文化,但我听说现在大城市有大学生都当保洁工。像我这样没文化的人家还不要呢!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你以后从事什么工作,记住,只要你努力去做好,都会干出成就,都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教室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钱阿姨在掌声中匆匆离去。
  
  【案例解读】
  “只有没文化的人才会上街扫地。如果我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也是个扫马路的料。”这个不同的声音,显然越出了教师的预料之外。可这却是学生实实在在的想法和感受。如何看待这个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是相矛盾的“课堂意外”。案例中的教师能急中生智,从从容容,将它作为现场生成的教学资源,并借助敏捷的教学机智,巧妙地调控学情,进行课堂教学的再设计,于是劳动与技术课堂上爆出了一个精彩的“亮点”,焕发出了精彩的生命活力。以下是该案例的成功之处:
  
  一、把“节外生枝”从从容容留住
  《父母的职业》一课中,学生出现了与众不同的想法,显然是受到特定的家庭教育影响所致。这份意外的道德体验,虽然与课堂教学意图不一致,甚至于“背离”,但它是与劳动与技术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稍不慎就可能影响整个劳动与技术教学活动的成效。而且这也是学生当前状态下真实的道德感受。从某种程度上讲,持这种看法的肯定不只他一人,只不过更多学生选择沉默而已。案例中的教师没有对这个不同的声音大声呵斥或者予以否定,而是把这个“节外生枝”从从容容地留住,作为“抛砖引玉”中的那块“砖”,引出“玉”,引出“美丽”,引出“精彩”。这样处理是对的。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足以告诉我们,“节外生枝”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终于发现:注重细节的课,就是“真”的课,也是我们最需要的课。让我们记住:“真”,是课堂存在的根基,是课堂美丽的极致,而课堂的节外生枝恰恰是课堂“真”的真谛。
  二、让“节外生枝”扎扎实实生根发芽
  学生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突发的“节外生枝”乍看似乎完全属毫无用处的奇思怪想。但当我们真正去关注它、研究它时,却会发现这些“节外生枝”中也不乏隐藏着极具教学价值的课堂资源,这或许就是成就整个精彩课堂的亮点。
  如《父母的职业》一课中,那位女生的不同声音,这个看似与课堂劳动与技术教学意图完全背离的体验中,却包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而这个资源在教师的教学机智下被及时地捕捉到,并得到充分利用,最后使劳动与技术教学的效果更为实在。教学中教师针对“只有没文化的人才会上街扫地。如果我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也是个扫马路的料。”这个不同的声音,让学生现场采访学校的保洁工。引导他们在真实的采访中,亲耳听到清洁工人背后的艰辛的故事,切身体验到清洁工人的平凡与伟大,真正认识到人们从事职业是不同的,但职业不分贵贱。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因此,当课堂教学中出现了预设之外的“意外”时,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利用“节外生枝”,因势利导,进行教学。唯有如此,才会换回精彩的收获。
  三、让学生实实在在处于首席地位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是学生的,他们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课上不能因为学生提的问题与课堂没有直接关系就丢下不管,花费一点时间去处理课堂中产生的即时信息,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观的转变。问题从学生中来,在学生中解决,真正体现了尊重学生,让学生处于首席地位。试想如果当时教师没有因势利导,而是严厉斥责学生思想不好,或者说她的父母教育方法不正确,那结果会是怎样?也许原定的教学任务能顺利完成,但不可能有这样精彩而快乐的课堂。本节课虽因为以上这一教学片段的出现,占用了后面的预设教学时间,但我认为这是值得的,达到了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各种职业,了解这些职业在社会中的作用,知道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从而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教学目标。
  意外不期而遇,会给我们遗憾,给我们惊喜,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只有我们不防意外,不回避意外,正视意外,给意外喝彩,给意外正名,善待意外,这样,我们的课堂会因邂逅意外而收获精彩!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县钱清镇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999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