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新合

  目前的学校教育,课堂仍是主阵地。课堂教学就是组织学生学习,挖掘出学生潜在的发展能力。对于短短的45分钟,怎样才能充分利用?怎样才能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我认为应当在这几方面加以注意: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螺旋式方向前进的,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手段是逐渐积累的,因此课堂上对简单的内容应少讲,更多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己吸取知识的习惯,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例如讲数列的定义、通项、前n项和概念时,可让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an与sn之间有何关系?如何通过sn求an?数列{an}的前n项和sn满足sn=2n2-3n+5,求an?通过这样的讨论,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有效地调动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再者,少讲大多数学生不能接受的内容,许多数学教师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津津乐道地将一些综合性强、技巧性高的习题讲给学生听,到底有多少学生能真正接受,则考虑的很少。这种处理教学内容的方法脱离现状,给大多数学生带来的是苦恼,有些学生正是在这种不科学的处理数学问题的挫折中,产生了害怕数学的心理,把学习数学当成了沉重的精神和心理负担。另外,在课堂上要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根据教学内容、课时要求,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和安排新颖别致的课题导入方式,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如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方法导入。下个月起,在以后一年的时间内,本人愿意每月出资人民币300元赠与在座的某一位同学,作为条件要求该同学在这一年必须在第一个月返还1元钱,第二个月返还2元钱,第三个月返还4元钱……以后每月返还的数量是前个月的两倍,有谁愿意?学生兴致骤起,情动于心而会于意,引入自然,水到渠成。
  
  二、注重题组教学
  所谓题组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某一方面的目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有效地选用一组数学问题组织教学,并且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除了解决单个的数学问题外,通过几个问题的前后联系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的变化,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方法。例如在学习有关二次函数、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时,教师可利用这样的题组。已知二次函数y=2x2+4x-6,(1)作出其图象。(2)求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以及对称轴方程。(3)求出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4)判断方程2x2+4x-6=0有无实数根。(5)分解因式:2x2+4x-6。(6)解不等式:2x2+4x-6>0(或<0)。此例从各小题本身来说,可以复习与巩固二次函数图象、顶点、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等知识,使学生在二次函数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以及分解因式、图象与x轴的交点等知识之间形成一张知识网络,深刻理解各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是各小题本身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三、提高课堂提问技巧
  目前中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对课堂提问重视不够,表现为提问目的不够明确,提问方式随心所欲,提问效果不尽人意。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相互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步骤,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做的比较高水平的智力动作。随着微格教学的开展,提问作为一项可操作、可演示、可评价、可把握的课堂教学技能被提了出来,日益受到重视。1.提问要有序,问题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要考虑学生的认识顺序,循序而问,步步深入。前后颠倒,信口提问,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2.提问的内容要有度,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超前的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3.提问语言要有启发性,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式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语言表达要准确、精炼,若用符号语言提问要辅以适当的解释。4.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提出问题后适当的停顿便于学生思考,学生答完问题后再稍微停数秒,往往可引出他人更完整确切的补充。几秒钟的等待可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掉以轻心。
  
  四、重视重点和难点教学
  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每一节课都有重点,课堂教学就是围绕着重点逐步展开的。上课开始时,教师先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简要地介绍这一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及其地位和作用,并且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五、数学史的课堂效应
  课堂上教师要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些数学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希帕索斯之死,毕达哥拉斯的大弟子希帕索斯首先发现了不可公度线段的存在,即无理数的客观存在。然而这一发现却动摇了导师毕达哥拉斯和包括希帕索斯在内的弟子们共同建造的数学王国基础,导师要他保密,并且规定了以死惩戒的纪律。但是为了真理,希帕索斯勇敢地把这一伟大的划时代的发现泄密了,他被开除出毕氏学派,被抛进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他壮烈地牺牲了,然而无理数的发现给整个数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无限宽广的光明大道!教师在课堂上对此作生动简短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到数学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苦、漫长甚至曲折的道路,从而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大胆追求真理的勇气。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问题,大胆地突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让课堂焕发出思维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刘 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12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