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教改明确指出要对现在的教学模式作出改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使教师教学效果与实际设计不符。本文从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从课堂教学氛围、教学目标、课前导学、教学情境、课后作业等五个方面,就解决初中生学习数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初中 数学教学 课堂效率
  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逻辑性以及创造性的学科。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数学逐渐渗透在人们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初中数学是对小学数学的升华,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之上,对数学进行更深入地研究。这需要初中生具备较好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多数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只注重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逻辑分析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印象停留在做题上,对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1]
  一、营造积极教学氛围
  一个积极的教学氛围可以帮助教师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能够帮助教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为教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供空间。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首先,教师应当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积极对待工作岗位,明确自身“教书育人”的责任。其次,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重视、理解、尊重、爱护、提升、发展学生的精神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需求以及未来的发展,重视挖掘学生的潜能,重视树立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并将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意识作为基本目标。再次,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以及情感變化,定期与学生谈心,并给予学生足够的认可以及尊重,使学生正确看待数学的学习。最后,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表扬有进步的学生,及时辅导学习退步的学生。[2]
  二、设计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应当认识到课堂的教学时间并不支持教师将教材上的所有内容都传输出去。如果要在短短的几十分钟之内让学生充分吸收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那么就需要教师设计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其一,与其他数学教师共同备课,围绕某一章节对其进行探究、分析,深入挖掘数学知识,并将其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归纳总结出来,为其设计课堂训练。其二,坚持创造性的数学教学理念,将过去的知识性教育转变为创造性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作为基本的数学教学目标。如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将整合出来的数学知识拍摄成小视频,把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具象化,以动态图像加声音的形式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三,合理设计课时内容,延长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学,减少学生容易掌握的知识讲解。以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证明(二)》为例,第一节《你能证明他们吗?》中含有几条公理,这是学生学解证明题的基础,教师可以将其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公理拍摄成视频,通过课堂训练帮助学生学习公理。并通过延长教学时间促进学生探索证明的思路、方法,掌握综合法的运用,教会学生证明的基本步骤以及书写格式。
  三、优化课前导学
  课前导学是将学生引入数学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以往的课前导学,多数教师并不会在知识的衔接处耗费太多的时间,而是直接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学生在刚完成另一学科的学习后,并不能很快地进入数学学习的状态。这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应当坚持主体性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将教师实施的客观教学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其一,教师可以运用设问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好奇。其二,教师可以运用游戏的形式,强化知识的衔接,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也能对旧知识进行巩固。还是以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证明(二)》为例,在教学三角形的证明之前,设置疑问:(1)怎样判别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便成为等边三角形。(3)你认为有一个角等于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3]
  四、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情境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形象性、学科性、问题性以及情感性,是教师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具象化的重要环节。生活性强调要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在生活环境中探索、发现数学的痕迹。形象性强调要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学科性强调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数学的学科特色,凸显学习重点。问题性强调要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可以引发学生思考的数学问题。情感性强调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这些特性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及教师的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五、分类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检验,也是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过去,大多数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没有对数学题的难易程度进行区分。这就使得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产生了心理压力,从而厌恶数学。因此,教师应当根据班上学生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分类布置课后作业。与此同时,严格控制作业量,使其保持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简单的数学题,要求其书写工整且做题准确率高;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布置稍微复杂的数学题,在巩固其基础的同时提高其数学能力。除此之外,为防止抄袭作业的现象发生,教师可以单独给长抄作业的学生布置作业。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初中教师应当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紧抓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从教学目标的设计入手,合理选择教学方式,科学调整教学时间。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前导学进行优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创设教学情境。以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为准,分类布置课后作业。
  参考文献
  [1]黄文君,杨婷秀,陈黎媛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J].新课程(下),2012,(02).
  [2]梁西宁,张满,杨怀,李娜娜.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兴趣教学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4,(20).
  [3]张宝梅.浅析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2,(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77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