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综合题设计和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分析近五年全国高考课标卷可以发现,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考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考查的基本形式是基于现实的地理环境,分层次、推进式地考查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试题设计;综合题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7-0091-02
  近年来,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在不断地调整,新课标的推进也在顺利地进行。我们对新课标进行解读会发现,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增强了对学生运用地理综合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级子目录有如下四点: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二级目录下再细分为更为详细的分支。对近5年全国高考课标卷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考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考查的基本形式是基于现实的地理环境,分层次、推进式地考查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下面是笔者的一种尝试,笔者从考查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出发,设计了一组试题。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建议年级:高三年级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基本因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对地形地势特征的判读、描述;农业的区位条件;用系统、全面、动态的思维,在空间区域里看待动态的地理问题。
  西藏八宿县同尼村年平均气温10.4℃,平均最高气温17.6℃,平均最低气温4.5℃,年平均降水量约233mm。八宿县为半农半牧县,主要农作物有苦荞、青梨、小麦、玉米、高粱等,主要饲养牦牛、马、羊等。当地在长期耕种经验中形成了“田中田,埂中埂”的方法,雪融时会出现一幅精美的叠状“树叶图”。图1、图2示意“树叶图”景观与八宿县同尼村周边地形。
  近年来,一种名为“拉鲁卡”的指定用酒供不应求。这是一种用苦荞酿造的酒,产地在昌都地区八宿县。加工苦荞酒,是八宿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一次成功尝试。八宿县种植苦荞的历史由来已久。2012年,全县苦荞总面积达6000 余亩,年产量约108 万斤。
  1. 描述同尼村所在区域的地形特征。(考查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要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特定区域的自然特征。)
  该村紧邻怒江干热河谷,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河谷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呈东北西南走向。
  2. 分析同尼村冬季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考查综合思维。要求能够运用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識,说明一些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
  因北部高山高原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较小;紧邻怒江干热河谷,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3. 推测“树叶图”拍摄的季节和依据。(考查综合思维。要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推理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
  照片拍摄于冬末春初。
  依据:气温回升,积雪融化,积雪较少的田埂先露出土层。
  4. 同尼村发展农业的水源来源是什么?(考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要求能够解释特定区域内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转化过程,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
  该地海拔较高,冰川融水汇入河谷为农业提供水源;冬季气温较低,田中形成大量积雪,春夏季节冰雪融化,成为农业灌溉水源。
  5. 当地为什么要采用“田中田,梗中梗”的耕作方式?(考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该地紧邻干热河谷,气候干热,水分蒸发快,“田中田,梗中梗”的耕作方式可以截留水分,增加下渗,减少流失,减小农田面积,有效减少水蒸发。
  6. 为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可采取哪些措施?(考查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要求能自主辨认给定区域内某产业的区位因素,能说明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性。)
  ①兴修水利工程,搞好农田基本建设。
  ②培育地肥,提高单产。
  ③实行草畜统一管理, 推广季节性放牧, 提高牲畜出栏率。
  ④改良畜种, 增加经济收入。建立配合饲料厂。
  ⑤发展苦荞产业、农产品加工,提高苦荞的品质、产量,提升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发挥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从苦荞种植技术、良种引进、示范推广等方面入手,申报苦荞特色产业化经营项目。从完善基地建后管护、加强科技培训、确立特色产业发展思路等方面入手,努力培育“从田头到餐桌”的产业链,推动特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⑥发展特色冰川旅游。
  ⑦交通建设。
  [   参   考   文   献   ]
  [1]  谢罡.最美瞬间[DB/OL].(2015-09-08)[2018-10-05].http://www.dili360.com/article/p55ee9164d527e82.htm?from=groupmessage.
  [2]  杜军,翁海卿,袁雷,等. 近40 年西藏怒江河谷盆地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J].地理学报,2009(5):581-591.
  (责任编辑 周侯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165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