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要求,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进,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被教师逐渐接受认可,它不仅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且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自主探究式学习,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对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一、调动积极探究情感因素,使小学生参与探究
  对外界事物或生活现象充满好奇和疑问,对不懂的“问题”总喜欢提出“为什么”的“口头禅”,是小学生主动探究潜能的外在生动展示。同时,小学生对适宜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氛围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态”。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小学生“怕难”“怕吃苦”,不愿参与探知数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学生“内心”入手,将小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知情感進行充分“调动”,切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设置生动性、趣味性或矛盾性的问题案例或教学情境,抓住学生学习情感的“切入点”,发掘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动特性,使愿意参与探究成为内在要求。
  二、教会学生分析探究方法,使小学生进行探究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和引导,教会小学生进行问题解析的方法和策略。由此可见,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和策略,是小学生探究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解题方法的传授作为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既要教会小学生解题的方法和策略,又要做好小学生探析、思考分析过程的指导,让学生在有效思考、探析中,实现探究问题方法的有效掌握。
  三、实施探究过程互动评析,使小学生有效探究
  小学生处在学习探知、解答问题的初级阶段,思考分析水平较低,动手探究的能力不强,经常在探知活动中出现“瑕疵”。而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就应发挥“指导”“评析”和“纠偏”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自主探知、解答的过程进行实时的评价和指导,将学生探知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针见血”地明确指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进入到高效探知的“轨道”。
  如在“要把30%的糖水与15%的糖水混合,配成25%的糖水600克,需要30%和15%的糖水各多少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部分学生对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不能有清晰明确的认知,致使学生在解答该问题案例时出现解题错误。此时,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复习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式,并就如何解答该方面的问题进行系统讲解,然后再次引导学生进行“二次评价”活动。这样,学生就能在“新的高度”对解题过程进行科学分析评价,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促进探究活动的高效实施。
  总之,探究能力是能力培养目标的组成内容之一,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构件之一。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生探究能力培养过程中,要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引导指导,实现小学生的愿意探究、能够探究、高效探究,进而使他们成才。
  【参考文献】
  [1] 张庆英.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 科学中国人,2016(20).
  [2] 梁卓华.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6(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1467.htm